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地方

|

好料推薦

發佈: 5:01pm 17/04/2024

樂活頻道

福州

萬邦音樂室

唱響

福州歌

樂活頻道

福州

萬邦音樂室

唱響

福州歌

樂活頻道 | 創作傳承原創“農場” 萬邦音樂室唱響福州歌

報道、攝影:陳世傳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萬邦音樂室的福州歌歌手們,每逢節慶都會創作應節歌曲,並拍成MV向全球各地的福州同胞賀年。

人,唱歌沒輸人,我無講大空,在全馬唱歌出名人,名聲向外傳,自家人來支持,唱歌來答謝你們,福州歌你來聽,唱出好歌傳達心聲。福州人,應該來支持,我才會出名!”

以上這首於1983年發行,在大馬福州歌王姚乙推出的首張福州歌專輯裡收錄的歌曲《福州人》,是馬來西亞福州人族群裡的福州歌代表曲,象徵著福州方言的傳承及福州原創歌曲傳承的火苗不滅。

創設於10年前的萬邦音樂室,開班教唱與創作福州歌直到今天還是維持每週兩天晚上齊聚練唱福州歌,讓福州歌聲繼續的在這個小鎮飄揚。

已故林萬邦創設

曼絨福州文化工作坊旗下的萬邦音樂室福州歌老師林華志受訪時說,音樂室是由已故林萬邦老師創設,並設下了“唱響福州歌、說通福州話及吃香福州菜”的宗旨。

他說,萬邦老師是在2019年4月離世,一班學員與歌友堅守老師的遺志,發揚福州文化,傳揚福州歌,繼續學唱下去。

他說,萬邦老師離去之時正是萬邦音樂室的發展頂峰,當時音樂室除了有許多老中青學員,還組成了三支年輕組合,即“卡溜妹”、“邦兄弟”及“不大不小”組合,而且還常受邀到東西馬各州,以及中國等地演出和參賽。

林華志坦言,自萬邦老師離世後,在福州歌創作方面,基於沒有這方面的能手以致日漸褪色,變成一年裡可能只創作數首新歌,惟在練唱及吸引新人方面還是堅守著。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林華志:只要肯下功夫,不懂福州話也能把福州歌唱好。
林華志:牢記歌曲旋律

福州話(愛大華區一般是指福州十邑的古田話),一直以來予人難聽也難學的印象,那麼要把福州歌(古田歌)唱好,是不是難上加難呢?

本身是福州古田人的林華志說,要把福州歌唱好,主要的難處有兩點,即要唱的順口及把音調唱準,但這不表示會說福州話,就能把福州歌唱好,相反的,一些歌手不懂說福州話,卻能把福州歌唱得好聽順溜。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曼絨福州文化工作坊自創立以來就堅守“唱響福州歌、說通福州話,吃香福州菜”的宗旨。坐右三起為主席詹義南及署理主席許麗莉。

“音樂是國際語言,也是通俗語言,所以萬邦老師生前就一直強調傳承一種語言可先從唱歌開始,如一個不會說英語的人,可因熱愛音樂而把英文歌唱的很好。”

非福州人也能唱得好

林華志說,在萬邦音樂室裡能把福州歌唱好的歌手,也有不會說福州話的非福州人,而所有歌手學唱福州歌的方式都一樣,就是“先聽後練”!

“在學唱福州歌時,不管你懂不懂福州話,都得下苦功不斷重複聽,把歌曲旋律牢記,把歌詞發音背熟,接著才是練唱,並且在練唱過程中不斷調整歌聲的音準及歌曲的轉折,確保唱得順口,唱出音準及唱出歌詞的情感,以達到用歌聲唱出意境的境界。”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林珠雲:每首歌都有生命及靈魂,需把感情投入。
林珠雲:瞭解創作意境唱出感情

萬邦音樂室老師林珠雲說,來參與學唱福州歌並能堅持這麼久的,都是熱愛唱歌的志同道合者,所以大家有共同目標,就是要把每一首歌都唱到最好,這也是為何大家都持續不斷練唱的原因。

“每首歌都有生命及靈魂,歌唱者需懂創作這首歌的意境,還有歌詞表達的意念等,唯有這樣才能把感情投入,唱出情感。”

林珠雲說,萬邦音樂室除了是一個學唱福州歌曲的平臺,也是一個創作與傳承原創福州歌的“農場”,因此這裡的歌手都會配合節慶,如農曆新年、中秋節及聖誕節等,創作應節的原創福州歌,並會拍攝成MV,分享給全世界的福州同胞及熱愛福州歌的人士。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江梅蘭:要“先聽後練”。
江梅蘭:先聽後練把歌唱好

會唱7至8首福州歌的江梅蘭說,學唱任何歌曲都一樣,就是要“先聽後練”,而且還要持續不斷練習,才能進步及把歌唱好。

“在音樂室裡,華志老師與學員們都會互相指點,如我這次唱得不好或跑調了,大家都會適時的提出,這樣就會越唱越進步,而且也越唱越開心。”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林珠菁:傾向選唱本地創作的古田話福州歌。
林珠菁:古田版創作較受歡迎

本身是愛大華古田人的歌手林珠菁說,福州人分為十邑,也就是福州話分出了10種不同的語系,因此對她來說,比較喜歡唱本地(西馬創作)的古田話福州歌。

“中國創作的福州歌大部分是閩侯語,我們也可學懂,但很難唱出意境,難以取得聽眾的共鳴。我們受邀到柔佛永平、新山及吉隆坡等地演唱時,只要是唱古田版的福州歌,就會獲得熱烈響應,若是唱中國創作的就沒有甚麼反應,原因是聽不懂啊!”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黃素珍:開始學唱福州歌時感覺怪怪的,上手後就越唱越愛。
黃素珍:成就感非語言形容

一路來唱華語歌曲的黃素珍說,剛開始學唱福州歌時感覺怪怪的,以致在心理包袱下一直掌握不好,但自從成功學會第一首福州歌后,發自內心的開心與成就感真的是非言語可以形容。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陳有禮:我較喜歡唱中國創作的福州歌。
陳有禮:較愛唱中國創作

喜歡向高難度挑戰的陳有禮表示,他雖然也是愛大華的古田人,但他更傾向於學唱中國創作的福州歌。

“中國創作的福州歌是閩侯話,所以在學唱時得用閩侯話來唱,以致在拿捏音準時會較難,但花多點時間還是可以克服的。”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林愛洙:我雖是潮州人,但唱的福州歌很好聽哦!

林愛洙:潮州人也能唱得溜口

本身是潮州人,只會說一些古田話的林愛洙,能把福州歌唱得溜口動聽,還是多次被選中參與錄製福州新年歌的MV歌手。

林愛洙坦言,基於不大會說古田話,因此在學唱時要付出更大努力,如需為歌詞標註拼音等,以便能把音調唱準。

“我覺得只要熱愛,多一點的困難都不是問題,因當能把歌唱好,並獲得讚賞與肯定,這種開心是金錢買不到的!”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黃淑春:獨愛《做人媳婦》這首歌,因貼近心境。

黃淑春:歌詞貼近心境易投入

本身是古田人的黃淑春說,她最喜歡的福州歌曲是《做人媳婦》,因這首歌歌詞描述了做人媳婦的“苦盡甘來”,非常貼近她的心境,因此唱起來容易投入,也能唱出意境。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雷佩佩:我是福州人,也愛唱福州歌,更有責任把福州歌傳唱下去。
雷佩佩:熟能生巧越唱越愛

喜歡唱歌的雷佩佩說,開始學唱福州歌時肯定會比學唱華語歌難,但只要多聽多練,就會熟能生巧,而且還會越唱越愛。

“我是福州人,更應學唱福州歌,也希望有更多人喜歡福州歌,讓屬於福州人歌傳唱下去 。”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羅捷海:獨愛《福州人會出頭》這首歌,百唱不厭。

羅捷海:全情投入唱得興奮

自嘲沒有唱歌天份卻又愛唱歌,因此聽了數百遍後才學會唱《福州人會出頭》這首歌的羅捷海形容:“每當這首歌的音樂響起,我全身上下的細胞都會活躍起來,全情投入到歌曲中,會唱得特別興奮與激動。”

他說,他目前只學會了《福州人會出頭》這首歌,但他不著急,因認為慢工才能出細活,要唱就得把歌唱到最好。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許邦偉(右)與許邦順兄弟組成的“邦兄弟”組合,曾出過福州中秋與聖誕歌的MV。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羅捷海(右起)與林華志帶頭飆唱《福州人會出頭》,激動人心!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歌友在練唱時會互相指點,力求把每首原創福州歌唱好。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10年前創辦的萬邦音樂室,培育了許多小孩唱福州歌,傳承福州話與福州歌,大家樂在其中。
【乐活频道】★4月18日刊登/大霹雳封底主文//下苦功牢记旋律背熟发音  十年如一日唱响福州歌
萬邦音樂室培育的“卡溜妹”組合,曾與福州歌王姚乙一起受邀到中國福州的春晚演唱大馬創作的福州歌曲。

打开全文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9:01am 08/04/2025
辛金顺/巷坊风流(下)

辛金顺/巷坊风流(上)
前文提要:只见一个母亲,正让她的孩子在灯光流溢的金鱼灯笼下照相,那手机摄影镜头按下的刹那,童年就成了永恒,而这是多么美丽的情景啊,像童话里的世界,幸福快乐而没有忧愁。

而商街和文化坊巷能结合得如此相得益彰,或让充满历史静态的古宅让动态的文创商圈带动而活络起来,使古迹、历史建筑、特色商店、各种传统小吃,汇聚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特色景点,在这方面,我觉得相关单位规划得非常周到,如我曾经游履过的中山市孙文步行街、佛山的岭南天地、漳州的古城、厦门的中山步行街等等,通过文商融合,让历史建筑在商圈中挹注了新的生命活力,也让历史更具可见度,这不缔为另一种传统“创造性的转化”。而三坊七巷,无疑也是极为成功的例子。

或许今日已经无法再现宋朝学者吕祖谦“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的情景了,南后街人潮如织,巷内也是游客常见,一派喧哗热闹,让我走在街上,也常常被磨肩擦踵的人声撞了满怀,而灯火浮动,书声已被街头艺人的音乐和歌声取代了。街上流丽光影,与满天的星斗对照,并迤逦到了尽头。在赶路的匆匆脚步中,我一路错过了文儒坊、衣锦坊、宫巷、塔巷、安民巷等,不知觉中就走到了尽头,再走出去就是澳门路了,所以只能折返,就来路匆匆赶回去集合。

殊未料及,回到了南后街牌坊边的小广场,巴士司机告知还有半小时,我仿佛突然赚到了一小笔空出来的时间,刚好牌坊右侧杨桥东路上是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足以用半小时观览。冰心是自小学时就读过了她的《寄小读者》书简,歌颂母爱的伟大、游子思乡、家人眷恋,文笔浅白易懂;而林觉民则是因那封〈与妻诀别书〉而让人感动莫名,大爱无私,以肉身点燃革命之火,炸开一片日月天光,以照亮黑暗古老的中国,最后被逮处决而亡,成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所以迄今我仍会背出他那半封诀别书,从“意映卿卿如晤”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总有不忍卒读之感。以前听过李建复唱的〈意映卿卿〉,当唱到:“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却负担着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时,百感千回感伤的歌声,不知打动了多少年少善感的心?惟林觉民死时才24岁,春华正茂,却为了心中熊熊烈火般不灭的理想而牺牲了。但有时候,死亡其实也是另一种再生,一如落红化为春泥,更更护花。

踏入庭内,即可看到林觉民的雕像,墙边植有绿被草木,幽然雅致。大厅陈设简朴,两旁的卧室和书房,都用作展览,图文并茂地敍述林觉民从少年开始弃决科考功名,崇尚新思想、传播新学、领导学潮和革命活动等等事迹,然而在另一厢房,则设有林觉民坐在桌前写信的雕像,身后墙上却挂着其当年手书〈与妻诀别书〉全文复制的放大版,并有男声录音以缓慢低沉的声音念着此信,一字一泪,一行一血,伤心最是绝情人,非太上之忘情也,而是情在家国,情在苍生,情在天下。因此对于这封被喻为20世纪最美的情信,我不知道当时正怀着身孕而韶华23的妻子陈意映读到手书时,在回肠寸断,肝胆俱裂的情态下,会觉得那是情书吗?窗外疏梅筛月影,人随长漏声俱尽,我看着卧室墙上两人挂着的照片,林觉民气宇轩昂,陈意映则温婉淑柔,原本这对小夫妻可以在此白头终老的,但时代不允许儿女私情站在国家的前面,最后家庭毁了,梦也灭了,就只成就了一封用血和生命书写在方帕上的信。而陈意映也只在此屋内生活六载,在林觉民死后的第二年,亦因抑郁而亡。

我听着录音中低沉的声音在房内的空气中飘浮,然后在灯色苍茫的屋宇间回荡,却突然想到了齐豫曾经唱过的歌〈觉〉:“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尽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即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歌词代言了陈意映的心声,一个女性在成全丈夫伟大牺牲后的私密独白。山河破碎,肝胆俱裂啊,百年之后,谁能真正了解生者当时巨大的辛酸和痛苦?

我随着读信的声音走出了厢房,把林觉民与家人合影的全家照抛落脑后。而家未破,人已亡,这间房子后来转售给了冰心的祖父。冰心曾在此度过了近两年的童年岁月,故南花厅祖父读书写字和冰心小时候学习的场所,被设计为冰心事迹陈列馆——紫藤书屋。里面简单地摆设着冰心少女和老年时期的照片,生平年表,以及一些手稿和著作。但比较吸引人的还是小女孩与老祖母的雕像,后面墙上播放着三坊七巷的屋宇夜景灯火布幕,并放映着冰心〈归乡〉的句子:“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爱,就是回家的方向,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因此,冰心不论走得多远,都会想要回到故乡,回到福州父母的怀抱。她曾在〈我的故乡〉里提及,如果祖父是棵大树,第二代就是树枝,子孙们就是枝上的密叶,而根,就是在福建岭乡的土上了。因此落叶归根,几乎成了许多中国人至终的选择归宿,一个老来追寻的梦。我驻足观看了一下播放的字幕,然而因时间关系,最后只得匆匆离开。

回到集合的巴士上,想着这一小时半的三坊七巷夜逛,恍如梦游。隔着巴士玻璃窗往外看去,南后街依旧灯火璀璨,人群络绎不绝,在那看不到的各个坊巷内,时间也不断流淌,千年弹指,百年一瞬,许多从那巷弄内青石板路走出来的历史人物:许将、林绍年、梁章巨、陈衍、林纾、严复、萨镇冰、沈葆桢、陈宝琛等,走出了一片苍茫的坊巷岁月,并在灯火亮起,灯火熄去,灯火又亮起的旷旷然夜色中,走向外面更宽广的舞台,更大的世界,然后在时光的流逝里,一一走成了人间的过客。有些可能还会被人记起,有些或许早已被遗忘。而历史洪流翻卷过去,人世迁移无声,老灵魂一个又一个都遁入了一页页幽远的史册,新新人类却已走入了虚拟VCR和网路的世界,甚至也开始拥抱了AI。此时,南后街的商行街依旧繁华,人影幢幢,我却突然想起了辛弃疾词里最后的那四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辛弃疾在830年前,曾经担任过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那等于是市长职了,应该也会到过此处吧?然而石中火,梦中身,蓦然回首,那熙熙攘攘于灯火下来去的人群,在现代匆忙的步伐中,又有几人曾会?

巴士此时已开动,我看着那一街的灯火,随着巴士的远离而越来越小,越阑珊,然后瞬间在我的视线中消失,风从玻璃窗面呼啸而过,在杨桥东路上,在鼓楼区,在福州,在这古老又现代而充满活力的中国。

相关文章:
辛金顺/巷坊风流(上)
辛金顺/动物拟声
辛金顺/薄面汤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