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学海

|

动力青年

|
发布: 10:00am 20/04/2024

储蓄

Z世代

千禧一代

活在当下

YOLO

理财营

先买后付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儲蓄, 真的那麼重要嗎?

供稿:文桥传播中心

還記得人生中第一筆積蓄嗎?是什麼激勵你開始儲蓄?
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流行元素、快餐文化充斥生活各層面,導致青少年面臨來自同齡人的消費壓力,對未來的積蓄規劃也沒有清晰的方向。不但如此,缺乏金融知識和管理技能也可能讓他們對“儲蓄”無從下手,種種挑戰使培養儲蓄習慣變得更艱鉅。
據保誠集團的調查顯示,(Millennials,1980-1990年中期出生者)的應急儲蓄意向最高,其中約74%有儲蓄習慣,超過(Generation Z,1990年中期至2010年初期出生者)的49%。
對時下青少年而言,若父母供應充足、生活需求已得滿足,儲蓄,還應該嗎?他們又是否知道,為什麼而儲蓄?

【動力青年‧你說】

ADVERTISEMENT

Brandon (16歲)

儲蓄不難

平時到學校上課,媽媽會預備早餐讓我在休息時間享用,並不會給我零用錢。若是需要額外費用,比如雜費、購買作業本等,她會另外再給我。每個週末,我與朋友外出活動,也會得到15令吉“午餐費”。我並沒特意規劃儲蓄,而是將用剩的錢存進撲滿裡。
從小,父母就為我開設銀行戶頭,協助我存錢,比如新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在銀行裡。我認為儲蓄很重要,畢竟擁有足夠的金錢,可以得到想要的物品,也可以為升學打算,甚至可以應急。我曾用這些錢去健身、與朋友外出消費等。有時受廣告“誘惑”,也會想購買現時流行而我有興趣的物品,比如遊戲中的“皮膚”。
為了學習更妥善地管理金錢,我曾參加理財營,學習理財,善用金錢。我認為儲蓄並不困難,如今科技發達,上網學習也是可以的。

顧愈林(15歲)

為存錢有時選擇不吃

我家庭經濟狀況較吃緊,爸爸平日辛苦工作養家,加上要養育4個孩子,也不會定期給我們零用錢。通常,我一週有兩或三天可以得到5令吉,下課時在食堂買早餐吃。有時候,我選擇不吃,將錢存進撲滿裡。
我會用儲蓄起來的錢購買喜歡的美食,比如:甜點、珍珠奶茶、巧克力等。有些朋友會追求流行物品,但我沒興趣,不會受影響。
我對於儲蓄並沒有目標,可以儲蓄多少就多少。有時候,爸爸工作陷入瓶頸,家裡急需用錢,我會將儲蓄交給媽媽購買日用品及食材。媽媽曾教導我怎樣將錢存入銀行,但我目前並沒有銀行戶頭。
我希望善用這筆儲蓄,將來去到大學不需要依靠父母給生活費,也希望能去國外旅行,體驗當地文化。

美恩(15歲)

假期打工賺錢

我近期才養成儲蓄習慣,以往是錢用完了再向父母拿。平時,媽媽會為我預備早餐帶到學校,並不會給我零用錢。但有時需要,比如購買作業本、文具等,我會開口向爸媽拿。
升上中學後,我趁著假期出去打工,一日能賺約25令吉。媽媽囑咐我別亂花錢,也協助我將賺來的錢存入銀行。我通常用這些錢繳付電話費,這樣就可跟朋友聊天、上網等。另外,我也會做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與朋友逛街遊玩、打遊戲等,也會購買遊戲模型。
我身邊一些朋友會追隨潮流,像購買小紅書上看見的化妝品、衣服等,但我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因此不會隨波逐流。
儲蓄很重要,學校也應該教導有關儲蓄的知識,讓更多青少年學會儲蓄。除了可以為將來的升學計劃做準備,家裡有急事時,也可以應急。

【動力青年‧我聽見】

曾國森(日本材料科學專業就讀博士生)

學會“吝嗇”一點

儲蓄是為將來預備,然而,現代社會提倡“”主義(You Only Live Once——活在當下),存錢的動力往往是為了獲得想要的物品,讓生活更快樂。年輕人儲蓄,可能是想買喜歡的衣服、首飾、鞋子等,又或者消遣娛樂,放鬆自己。這有錯嗎?答案因人而異。
在日本留學至今三年,我發現日本人都很“吝嗇”。怎麼說?日本人的餐廳裡幾乎都能分開付款,也就是AA制。大家飯後都會到收銀臺前,排隊付上自己的飯錢。這個行為不只限於學生,從情侶、白領工作人士、家庭主婦,甚至退休的長者,都似乎毫釐必究,很少見過主動買單的人,這似乎是日本人的一種節儉觀念。在我們眼中,這可能小氣或是很摳,但正是因這樣的生活習慣,讓日本人對節儉有很強烈的觀念。
日本人會將每日開銷記錄在記賬本或手機應用程式,以確保知道自己將錢花在哪裡,堅持儲蓄習慣。我來到日本後,也開始使用這款儲蓄手機應用程式,方便記錄每天的開銷,確保自己有儲蓄。我想,凡事有利弊,但不妨向日本人學習“吝嗇”一點,才能把自己擁有的錢財儲蓄下來。
另外,有關青少年所提到的“應急”,事情需要更具體。舉個例子,儲蓄若是為將來升學打算,可先了解是否要在本地大學就讀或出國留學,再計算自己想念的科系之費用、每月大概所需的生活費。當然,這只是初步估算,畢竟貨幣匯率將隨著時間、經濟狀況、通貨膨脹等因素而改變,但至少能讓我們知道“急事”所需的費用,幫助我們更具體培養儲蓄的好習慣。

李庭蕊(會計師)

想買的,是否真的需要?

我發現許多年輕人都“活在當下”,先滿足當下的慾望,再來想是否儲蓄。但若遇到緊急事件,急需用錢,那怎麼辦?這也是為什麼購物平臺上的“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很受歡迎。比如一架1000令吉的電視機,購物者的想法可能是,1000令吉在一年內分期付款,一天只需付費2令吉多“很便宜”,就買了。不但如此,“先買後付”比申請信用卡的程序更容易,青少年若是隻注重滿足當下,長大後很容易就跌入這種“陷阱”,一不小心還可能成為另一種“卡奴”。
據我觀察,如今城市孩子大多來自雙薪家庭,父母所給的零用錢充足,否則也會準備食物讓孩子帶到學校。其實,父母灌輸孩子的金錢概念很重要。我曾觀察身邊的朋友,發現到不同的家庭現象。朋友A常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漸漸地,孩子對金錢的概念薄弱,東西也時常亂放、亂丟;反之,朋友B的孩子若有要求,他會協助孩子付一半費用,並教導孩子假期打工、存錢,自行支付另一半費用,而孩子也更珍惜“努力”得來的東西。
回想自己中學時,曾為了擁有自己好看的照片,決定購買一臺相機。為了達到目標,我學習節制與儲蓄,帶了媽媽預備的飯盒到學校享用,就不到食堂“加料”買喜歡的炸魚丸。有時候買椰漿飯,也不加雞蛋、炸雞等配料,夠吃就好,畢竟這些小費用累積起來會成為一筆“可觀的數目”,而滿足“短暫的快樂”只會讓我們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最終,我確實買了一臺相機,卻發現雖然可拍出各種美照,但無法為自己拍照,達不到我最初購買的目的,於是將相機賣了——青少年必須考慮的是,自己想買的,是否真的需要?

相關報道: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採用體驗教育 活動中學習,實踐中成長
【動力青年/《學海》少年】後浪襲來:Z世代如何撐起飢餓30自辦營
【《學海》少年/名人推薦】引領潮流的精神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