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全国综合

发布: 2:59pm 21/04/2024

餐具

汤匙

龟裂

脚底

餐具

汤匙

龟裂

脚底

这是什么年代的餐具?顾客:看了都反胃

这是什么年代的餐具?顾客:看了都反胃
网民促餐饮业者不要再使用陈年老旧,甚至出现裂痕的餐具了,因为让他们感到反胃。(取自脸书)

(八打灵再也21日讯)“这像极了的纹线,看了都反胃!”

一名网名“@ianzainal”近日在社媒X上载一张照片,指一家餐厅所使用的不卫生,尤其是餐厅所使用的汤匙餐具都已经很久,汤匙更是出现“龟裂”的状况,让网民质问:“这是哪个年代的餐具?”

ADVERTISEMENT

上述照片上传社交媒体后,引起网民的热议,纷纷都认为业者应该注重卫生,并劝请业者赶快替换掉陈年老旧的餐具。

网民希望业者能够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环境,让顾客们能够在餐厅安心品尝美食。

“饮食业者最主要就是确保卫生的安全,不应该再用这些已经出现裂缝的餐具给顾客了。”

同时,也有网民调侃表示,这种餐具堪称经典,甚至还有年代感,餐具出现的裂痕,好比脚底的龟裂纹线。

根据1983年食物卫生法令第11条文,任何违反卫生条例的食店,例如出现老鼠、器具肮脏或没有卫生的处理食物等,都可被勒令关闭。

被检举的业者如果没有关闭食店,可被判监禁不超过5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食店东主如果没有改善卫生状况,也会在2009年食物卫生条例下面被罚款,罚款介于100至1000令吉,视食店规模和卫生情况而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1:06pm 23/02/2025
锺嘉怡/从尴尬午餐开始的垃圾行动

这次回收行动再次提醒我,环境行动需要从意义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环保行动,以及给予明确的回收指示,可以让回收更容易进行。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从源头减少垃圾。

“哇,果然很环保耶,都自备餐具!”当我默默地从包包掏出环保餐具时,同学的这句话让我哭笑不得。身为环境教育工作者,这种被当成“环保魔人”的场景我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次在成人教育训练课程上,一个平凡的午餐时间,竟然成了意外的环保行动起点。

还记得课程一开始自我介绍时,我才提到自己是环境教育工作者,就跟旁边一位同学聊得投契。“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办地球日活动呢!”他的眼睛闪着光芒说道,他是一位非常重视做中学的特教老师。没想到午餐时间,我们的环保热情就被淋了一盆冷水。

看着满桌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我们好不环保啊!每次都说要带环保餐具,又忘记了。”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不好意思地说。“没关系,其实这些餐盒都是可以回收的。”我笑着回应,顺势拿起手边的塑料餐盒,指着底部的回收标志开始解说:“看到这个数字了吗?1号、2号、5号塑料都是可以回收的材质……

锺嘉怡/从尴尬午餐开始的垃圾行动
5号的塑料餐盒其实可以被回收。
垃圾分类自己动手做

但尴尬的场面在午餐结束后才真正展开。当我们拿着用完的餐盒走到垃圾区,才赫然发现教育中心根本没有垃圾分类!所有的餐盒、塑料瓶和厨余都丢进同一个大垃圾桶。“这样是不是就没办法回收了?”同学一脸困惑地看着我。我叹了口气,默默把自己的餐盒收进包包,打算带回家清洗回收。

走回座位的路上,我脑海里不断回荡着那堆混在一起的垃圾。刚才我们聊得多热情,现在就有多尴尬。这时一个想法突然闪过:“为什么我不能把这些餐盒收集起来呢?”

鼓起勇气,我走向中心负责人:“老师,不好意思,我想请问明天可以自己带袋子来,把这些塑料餐盒带回去回收吗?”负责人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笑容:“当然可以啊!”就这样,我开始了一场意料之外的“垃圾大作战”。

第二天,我带了几个大塑料袋,拿起纸笔和胶带,贴上塑料餐盒和塑料瓶可以回收的标示,期待今天回收的成果。有些同学看到我在准备,也主动过来帮忙,心里暖暖的。接下来观察大家分类的过程也挺有趣,有些同学很有经验,会把盖子和塑料盒分开放,食物也分开,这样比较好收纳。但到了后面,一不留神,有些同学因为懒得开盖子,直接把便当盒丢进去,弄得乱七八糟。还好课程结束后,有打扫阿姨帮忙重新分类。不过,食物垃圾实在是个大问题,带回去的厨余汁液漏了出来,弄得车上一股味道,真是让人头大。

隔天,我学聪明了,带了一个食物厨余桶,并在旁边放了明确的指示,自信满满想着今天应该没问题了。岂料中午一看,原本放一般垃圾的黑色垃圾桶竟然不见了!原来是有位同学贴心地把它搬到后面,方便行动不便的孕妇同学。结果大家看到原位置只剩下回收桶,就理所当然地把所有垃圾都丢进去。我哭笑不得,赶紧重新调整垃圾桶的位置,并用更大的标示说明如何分类。

锺嘉怡/从尴尬午餐开始的垃圾行动
一天课程下来回收的塑料资源和剩食。
环境行动需要从意义开始

课程结束以后,我把回收垃圾带回家,结果这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虽然厨余桶看起来食物分类得不错,但倒出来时,才发现还是有很多塑料餐具混在里面。塑料餐盒和塑料瓶虽然已经分类好,但没有清洗干净的话,回收中心是不会收的。我只好默默清洗沾满油渍的餐盒。一边洗一边想:“用这么多水来清洗,到底是环保还是更浪费资源啊?”但转念一想,如果这些塑料都进了垃圾场,可能要存在地球上好几百年啊,还是避免进入垃圾场好。

锺嘉怡/从尴尬午餐开始的垃圾行动
塑料餐盒必须清洗干净才能被回收。

一眨眼训练课程就要结束了,在主题演示考核中,我决定分享垃圾议题。当我讲到中途岛信天翁宝宝因为误吃塑料碎片而来不及长大的故事时,教室一片寂静。演示结束后,不少同学围过来询问:“其实我也想做回收,只是我不知道可以送到哪里。”我分享了Zero Waste Malaysia的地图,找出附近的回收点。负责人听了我的分享也非常动容,我也和她介绍了“OPACK”可以重复使用的餐盒租借服务。

这次的尝试让我深刻体会,后端的回收行动真的不容易,也再次提醒我,环境行动需要从意义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要进行环保行动,以及给予明确的回收指示,可以让回收更容易进行。而且一个人不容易,如果大家一起清洗各自的餐盒,会让整个过程简单许多。

当然,最好的做法还是从源头减少垃圾。可以提前和供应商或是参与者沟通,选择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盘。改变或许开始时会有点尴尬,但只要愿意踏出第一步,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涟漪效应,让环保变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