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1日訊)“毒海浮沉苦無邊,家有燈火照歸途”,一名男子從16歲開始染上毒癮,在27歲時已4次入獄。幸運的是,他與家人修復了關係,這激發了他的改變動力。
《聯合早報》報道,這名男子凱文(假名),其弟弟也因吸食他的毒品而染上毒癮。他懊悔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哥哥的責任,父親也不再來探監,這使他痛定思痛,盼望出獄後能與家人修復關係。
因父母在國外,凱文16歲那年,在朋友的誘惑下,與他們一同在家中吸毒,之後便開始在毒海浮沉。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吸毒的場景有一天會被弟弟撞見。
懊悔害弟弟染上毒癮
“當時我18歲,弟弟才16歲。我獨自在房裡吸毒,但因忘了鎖門,便被開房門的弟弟撞見。弟弟說好奇想試試看,我也沒有阻止。在那之後,弟弟也染上了毒癮,我們有時會在家中一起吸毒,也曾因吸毒入獄。”
凱文說,儘管弟弟出獄後便立刻戒毒,也原諒了自己,但他仍然對弟弟感到虧欠。而父親更是對自己深感失望,這次入獄後再也不來探監,使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他說:“戒毒所時不時會邀請釋囚回來分享他們的經歷,談起自己如何與家人恢復關係,讓我受益良多。除了學習到一些生活經驗以外,我也感受到了希望,期待出獄後與家人和好,因此更加決定要改過。”
根據報道,在以心理學為基礎的改造計劃(Psychology-based correctional programmes)下,新加坡戒毒所近年來推出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課程,加強修復家庭關係的工作。
戒毒所自2022年起,便將被捕至少3次的嗜毒者與其他嗜毒者的心理輔導課程區分開來。重犯風險評估等級高的嗜毒者每週須接受3次相關課程,其他嗜毒者則是一到兩次。
改造更生處處長林愛蓮助理監獄總監說,“長期監禁可能讓他們與社會脫節,與家人生疏,更容易迷失自我。相比之下,戒毒所的改造更有助益,可以幫助他們改變對毒癮發作的心態,修復與親人的關係”。
家人是推動嗜毒者改造的一大動力,負責管理入獄至少3次的嗜毒者的B5獄所懲教單位主管鄭善美獄署長說,許多年輕的嗜毒者覺得自己還有大把時間,再加上個性衝動,導致他們出獄後又重犯。“我擔心他們會像那些年齡大的嗜毒者一樣,隨著入獄的次數越來越多,家人便也放棄了他們。”
除了邀請釋囚回來分享經歷,戒毒所自去年起也與家庭服務中心合作,舉辦不同的研討會,教導前嗜毒者的家庭成員如何與他們交談,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幫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