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21/04/2024

旅游

罗马尼亚

吸血鬼

《星期三》

黎添华

锡纳亚

派勒斯城堡

踏訪吸血鬼故鄉 羅馬尼亞03 完結篇 / 黎添華

作者:黎添华

打從1897年《德古拉》出版後,羅馬尼亞便成了的故鄉。

有趣的是,儘管人類至今都無法就這神秘的存在給予答案,卻又不斷地通過影視、文學或傳說來加強這個角色的形象。於是,那麼多年來,德古拉一直都像鬼魅般迷幻著世人,而羅馬尼亞則增添了一股魔幻魅力。

ADVERTISEMENT

我這趟羅馬尼亞之旅,並沒見到尖牙猙獰、白臉黑蓬的吸血鬼,倒是發現原來吸血鬼故鄉一直是個被詛咒了數百年的國度……

布拉索夫老城區。

來到羅馬尼亞這幾天,我對當地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就算你先主動微笑示好,他們就是給你一副家裡辦著喪事的臉,然後留下一臉尷尬的我,以及心裡的潛臺詞:該不會真的都是吸血殭屍吧?

會是歷史緣故,或國力自卑的關係嗎?我不確定。我就曾在用餐後主動稱讚店家食物,但店主目無表情,一臉厭世的看著你,似乎就只等著在空氣中凝結的你尷尬離去。為了看看這是否偶然,我還特地測試了幾次,結果5次有4次都這樣。

羅馬尼亞 並不蒼白也不空洞

這麼說不是羅馬尼亞人不友善,反之,他們其實都非常熱心,但凡你需要問路,他們都會竭盡所能地幫你,你語言不通,他們就算雞同鴨講也會竭盡所能地為你分憂。我就曾試過當地人主動與我分享食物,也曾遇到主動為我繳付車資的老先生。只是,笑容或許對他們而言,奢侈了些。

“你們明明都很友善也很熱心,但怎麼就不笑呢?”我詢問與我同火車的老奶奶,他通過隔壁的年輕人翻譯說羅馬尼亞人很害羞。我詢問該年輕人真的是這樣嗎?他沒有任何情緒,就只是輕輕說道: 我們就是不愛笑。

我也曾詢問邀請我到訪的網友,他若有所思許久,直言:“或許,我們都被詛咒了吧。”

這樣的回答,一如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色調,暗淡、冷冽,有些滄桑,少許荒涼。但,其實這不意味著這座城市沒有笑容,因為若與繽紛粉飾,霓虹點綴的市容相比,羅馬尼亞並不蒼白,也不空洞。只是,看回這個國家的旅業發展,她還像似被“詛咒”了,因為這個國家在過去數百年來,似乎總需要依靠外力才能彰顯自己魅力。

羅馬尼亞人看似不苟言笑,但善良熱心。
搞紅羅馬尼亞旅業

首先,如果奧斯曼帝國(現今的土耳其)沒有對弗拉德三世施予極端訓練,他也不會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穿刺公;如果沒有愛爾蘭作家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弗拉德也不會成流傳百的吸血鬼,而羅馬尼亞的旅業更不可能賴以為生。

無獨有偶,當吸血鬼題材對帶動羅馬尼亞旅業開始乏力之際,Netflix黑暗風格影集《星期三》(Wednesday)又把羅馬尼亞旅業搞紅了起來。

坎塔庫奇諾城堡因影集《星期三》而更具知名度。

這部由鬼才導演添.布頓執導的影集以著名的《亞當斯家族》( The Addams Family)為藍本,意外帶動全網瘋潮,尤其女主角星期三的那支殭屍舞,更令全球影迷熱捧,而該影集便是在羅馬尼亞取景。

據悉,添.布頓就是看上羅馬尼亞的鬼魅氛圍,所以選中了多個地點作為主要場景,其中主角“星期三”上課的Nevermore學院的拍攝場景,就在距離首都布加勒斯特不遠的布希蒂尼(Busteni)小鎮上的坎塔庫奇諾城堡(Cantacuzino)。

關於這個地點的歷史,谷歌多得是,這裡就不再闡述,倒是我在現場所見,在這部熱門影集的風潮下,過去原本知名度一般的城堡成了新景區,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影迷打卡。不說不知,根據酒店平臺的數據顯示,《星期三》影集播發期間,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訂房率就增加了55%。

諷刺的是,沒多少人會關注城堡的歷史,倒是大家更關注“星期三”曾在哪個角落出現過。這也是為何,城堡範圍內有許多供拍照的影集看板,讓影迷們在主角出現過的地方拍照,同時更解釋了,為何城堡大門的鐵欄不見“坎塔庫奇諾城堡”的字樣,反而標明瞭這裡是“Nevermore學院”,然後還特別寫上“歡迎來到‘星期三’的拍攝地點”。

遊客到訪幾乎都因為影集。

值得一提的是,城堡內設有餐廳,而我在享用午餐時就留意到,真正付費參觀城堡內部的人不多。顯然的,衝著影集而來的遊客比真正想了解城堡的人多。

記得離開城堡前,天空又一陣熟悉的烏雲密佈。那是和布朗城堡一樣的憂鬱,卻又似乎有著飽滿情緒的氛圍。當下,我不禁想:一個《德古拉》,一個《星期三》,怎麼羅馬尼亞總是需要依靠鬼魅色彩來刺激旅遊業呢?更讓我不解的是,為何這裡的旅遊業都需要依靠外力才能獲得帶動?

這時,網友的那句話又縈繞腦海:“或許,我們都被詛咒了吧。”但,一體兩面,換個角度來看,這何嘗不是一種祝福?來自外力的祝福。

從歐洲諸國借來一個影響力的國王

是的,或許這還真的是一種祝福。這點,(Peles Castle)是最有力的證明。

這座城堡建在布加勒斯特以北的錫納亞(Sinaia)小鎮內,從布希蒂尼乘搭火車也不到15分鐘,而城堡主人正是羅馬尼亞獨立建國後的首任國王卡爾一世。

雖然羅馬尼亞歷史悠久,但,遲至1881年才有國王,而且還是從德國請回來的。當時,境內各大公國基於區域勢力威迫,於是自1862年開始陸續合併,最終羅馬尼亞才正式建國成型,但,選誰出任國王成了關鍵,畢竟當時羅馬尼亞已經沒有了所謂的皇室,而該國也需要一個在能權衡各方勢力的皇室代表。於是,國家議會選了當時還是德國王子的卡爾出任國王。

“當時,我們必須得從歐洲諸國‘借’來一個影響力十足的皇室成員來當國王,否則我們在歐洲的存在將變得毫無意義,內部穩定性也岌岌可危。”網友如此說道。我不太瞭解當時歐洲國際政治的權衡之術,但,卻再度因為這個國家需要依靠外力,不禁莞爾起來。

那,這是該國被詛咒的另一作證嗎?不然。據說,卡爾是個道德標準很高的人,品格高尚,也深受人民的愛戴。王后伊麗莎白就曾對外透露,卡爾在睡覺時也佩戴皇冠。

難得的是,為了更好地融入當地,卡爾甚至積極學習羅馬尼亞語,而派勒斯城堡的地點,更是特地選在當時能權衡內部各方勢力的錫納亞。如此,剛建國的羅馬尼亞才能更穩定,內部也展現了一種新氣象。

這座耗資約6億令吉打造的皇宮,由卡爾從德國聘請建築師設計,因此外形上還確實有些像似德國的天鵝城堡。沒人確定這是否是卡爾思鄉的表現,但,王后在日記中提及的一段話,卻把當時社會的豐富與多元立體地描述出來: “泥瓦匠是意大利人、建造梯田的是羅馬尼亞人、苦力是吉普賽人、石頭的工作就交給阿爾巴尼亞和希臘人、木工由德國人匈牙利人負責、土耳其人燒磚頭、波蘭人當工程師、石雕由捷克人來作、法國人正在畫畫、英國人則正在測量,數百種民族服裝和14種語言,方言交雜、有歌唱也有詛罵…… ”

知道這段歷史後,我才發現為何錫納亞一帶會那麼多夢幻奇特中世紀房屋,而且我邊走邊拍了2小時也嫌不夠。因為這裡的文化並不單薄,而是多姿多彩的。來到這裡,你彷彿置身在夢幻的童話世界,哪怕同樣還是依靠外力,但,這個外力至少陽光正面多了。

那麼,外力還是詛咒嗎?我有了新的答案。

錫納亞建築有著許多外來文化的激盪與融合。
派勒斯城堡。
錫納亞有許多童話般的房子。

是人的時候就別成為鬼

打從一開始,我就為了“黑色”而來,但,最終我帶回來的卻是色彩豐富的故事。

回顧這次的旅程,我在許多原本應該擔驚受怕的鬼魅中,看到遊客們的歡樂與喜悅;從目無表情的當地人中,發現到他們冷淡外表下的熱情與善良。他們“Friday Night”很熱鬧,週末則留給了家人。他們音樂曼妙中嚴肅,他們的文字爆裂中內斂。

在墓園裡,我也意外地發現這個首都市容多以冷色系為主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原來文化底蘊深厚,卻不和歐洲諸國相比; 他們是歐洲最大的糧倉之一,卻委婉安靜得可以。這樣的兩極下,你會發現原來過去我們看待事物都太過流於表面。

一如吸血鬼,其實誰知道小說中的德古拉一直是個深愛妻子的男人? 誰又在乎他對上帝的仇恨與誤解,其實源自於那對妻子滿滿的愛?這次的羅馬尼亞行,讓人反思。當社媒下的我們日益變得自我膨脹,主觀意識太強之際,這裡讓你檢視自己的自以為是。

記得離別前一晚,邀請我到訪的網友問我是否相信世上真的有吸血鬼,我不知哪來的感觸,輕輕地就回了句:“不重要吧,吸血鬼也曾是人啊,最重要的是,你還是人的時候就別成為鬼。不是嗎?”

那晚,我和他對話的房裡,並沒出現電影裡常見的月光灑在窗前般的唯美與浪漫,我看不清他的臉龐,但,我知道自稱是吸血鬼後裔的他依舊目無表情。只是,這回他聽了我的回應後,靜默了好長一段時間後才送我離開。

而我心裡篤定的是,這個地方,我還會再來。

吸血鬼帶動羅馬尼亞旅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