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馬華不想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就需要自強不息,奉行中庸政治,讓選民在希盟、國陣和國盟3個陣線中,能有不同的選擇和平衡。
ADVERTISEMENT
去年馬華第70屆代表大會上,有位區會代表在辯論環節時痛批,馬華在應對選舉方面往往基於“四、三、二、一個字”,不但流失華裔選票,也無法獲得友族的支持。
這“四、三、二、一個字”,分別為內部協商、冷處理、逃避和閃(siam),這也是為何從308全國大選開始,馬華就節節敗退,在華人社會眼裡變得無足輕重。
這位區會代表感嘆,馬華已經淪為一個“參政不參選的政黨”。在6州選舉中,已故馬華雪州聯委會主席黃祚信已經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但馬華卻宣佈不參選,可謂“壯志未酬身先死”。
在馬華代表大會前的2023年馬華雪州常年大會上,黃祚信當時就直言,作為國陣成員黨的馬華和國大黨宣佈不參與州選,是國家獨立至今不曾發生的先例。
他在致詞中把不上陣的問題癥結,歸咎在希盟沒有履行團結政府的精神,因此馬華也沒有義務支持希盟的候選人,不過還是會實踐國陣精神,為每個國陣候選人助選、加油和打氣。
無論是6州選舉,還是即將到來的新古毛補選,馬華地方領袖都有意爭取上陣,但以團結政府談判議席的因素,即勝選幾率和選票轉移來看,馬華不會有被委派上陣的可能。
而國陣兼巫統主席阿末扎希在沒有通知馬華的情況下,宣佈國陣不參選,這讓雪州馬青大為不滿,其團長陳捷森就喊話,馬華應以馬華的旗幟,出征新古毛補選。
馬華在2018年無拉港補選中,首次以自家黨旗出征,結果以1萬8533張多數票敗選。儘管保住按櫃金,不過還是給馬華領導層留下不小的陰影,即便被說是“閃”也好,也不敢再輕易用馬華旗幟出戰。
就跟6州選舉一樣,馬華政治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後一致決定,如果候選人不是來自國陣,馬華就不參與任何助選工作。隨後馬青中央執行委員會表示遵從馬華母體的決定,不參與新古毛的助選工作,而是持續關注國家發展的民生課題。
然而,馬華地方領袖也擔心,若再這樣持續下去,馬華在華社心中會不會漸漸變得無關緊要。若民政黨代表國盟上陣,與代表團結政府的行動黨對壘,馬華的存在感就會進一步被削弱。
馬華總會長魏家祥曾指出,馬華在6州選舉中選擇休戰不上陣,是因為他們不志在旦夕,而是志在千秋,因此馬華主戰場在第16屆全國大選,目前最重要的是養精蓄銳迎戰大選。
政治現實是殘酷的,無論是原有的決定因素(原任議席),還是附加因素(選票轉移),馬華都沒有具備相關條件,但若棄戰新古毛這個曾多屆競選的州議席,對馬華基層黨員來說肯定不是滋味,覺得中央領袖就是在“閃”。
近年來,隨著馬華國州議員人數驟減,馬華在大馬政治版圖上逐漸被邊緣化,因此需要通過服務人民和參與選戰,在華社乃至大馬社區保持相關性。如果持續避而不戰,來到下屆大選,不知是否會被華社拋棄和遺忘?
在黨最低潮的時期,馬華面臨兩難:面對選舉是選擇“閃”,爭取韜光養晦的空間,尋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還是選擇“戰”,不管輸贏放手一搏,至少讓華社看到馬華的存在。
從獨立到建國,巫統、馬華和國大黨一路走來秉持著多元共存的模式,與其被動地被掏空和泡沫化,馬華需要經歷浴火重生的改革過程,才能重新回到正軌。
人民不滿朝野政客的種族及宗教偏激言論久矣,這些都在逐漸侵蝕我國的世俗政治體制和奉行多年的多元價值觀。若馬華不想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就需要自強不息,奉行中庸政治,讓選民在希盟、國陣和國盟3個陣線中,能有不同的選擇和平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