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铸良出生于粤剧世家,三代皆为大马粤剧界的中流砥柱。外公陈金斗和外婆白凌霄是红极一时的粤剧演员。父母林金成和陈云卿亦是非常知名的粤剧前辈,甚至阿姨陈丽卿和姨丈朱锦红也是粤剧演员。身为家族第三代传人,他会不会压力如泰山?如今,大马戏曲风光不再,他又如何看待粤剧的发展前景?
“压力一定会有的,毕竟来自粤剧世家。”现年42岁的林铸良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过,一脸帅气的他并非全职演员,其正业是会计师。一旦卸下工作包袱,他便宛若换了一个人般,全情投入粤曲和粤剧表演当中。
ADVERTISEMENT
由于家人都是粤剧界的响当当人物,他时刻恪守规矩,举止端庄,不让人碎言闲语。登台演出时,更是打醒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任何马虎。需知台下的老戏迷是看得很仔细,亦为最严厉的“导师”。倘若表演精彩绝伦,他们不吝赞美夸奖;要是稍有差池,却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
“如果我做错事,师傅和家人都会中招。”所幸前辈都肯包容,若林铸良做错会给予指点。“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谦虚和礼貌,要多请教前辈。”
襁褓时期参与演戏?
林铸良在戏班长大,小时候每逢假期或周末,会跟随母亲到处演出。“以前神功戏(酬神戏)台下有很多销售零食的嘛,我就跑去买零食。”
说到演出经验,他一脸笑道,当他还在襁褓的时候,母亲已经带他“出场”演出了,不过出场形式有些不同。那时妈妈和阿姨一起演戏,妈妈是正印花旦(第一女主角),阿姨则是二帮花旦(第二女主角)。
阿姨在剧中需要抱着一个斗倌(象征婴儿的道具),可是在箱里一直找不到。情急之下,妈妈立即吩咐阿姨将睡在衣箱的林铸良抱出去。“我阿姨出场之前还跟我说,‘你不要出声啊!不要哭和不要讲话!’转头就把我抱出去。我其实是半清醒的状态,有听到她在唱什么。唱完后,她就把我放回原位。”说完,他不禁莞尔一笑。
若追溯首次的正式演出,他说,应该是马来西亚八和会馆在90年代制作的《香花山大贺寿》。这是一部超过百年历史的粤剧传统戏码,在里头他客串一个角色,即〈观音得道〉其中一个环节,扮演孙悟空的徒子徒孙。
对中国历史感兴趣,一头栽进戏曲世界
“我会对古老戏产生兴趣,是因为以前常听外公分享很多故事。”外公会叙述很多他在中国演戏的经历,又会分享粤剧的排场和格式,偶尔教导他基本的“手桥”(南拳)。
“不过,真正吸引我参与粤剧的是剧中的中国历史。因为戏曲有很多中国历史题材,像是《杨家将》、《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等等。虽然受英文教育,但我对中国历史非常有兴趣。”
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杨家将》的粤曲,就开始聆听大量历史题材的戏曲,比如《包公审陈世美》、《狸猫换太子》、《刘关张赵古城会》、《关云长三气曹操》诸如此类。当父亲得知他对粤曲有兴趣,便让他接触粤剧卡带和录影带,从中汲取养分。
既然是粤剧世家,那么会不会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他思考几秒,接着回答,不算有。父母的时代也没有一套教学系统,全凭师傅手把手教导,传授各种粤剧知识和技艺。
初入行,他从旁观察,边看边学。父母亲有时间会给予提点指导。后来马来西亚粤剧之母蔡艳香收他为徒,为他打下扎实的演艺功底。
一对一手把手教学,贯彻传统师徒制
粤剧演艺有4大基础功——唱、做、念、打,一般上,粤剧演员必须先学会唱戏才能演戏。“所以我一开始是学唱(粤曲)的,之后玩音乐和学击乐,接着才学演戏。”
他小学时曾学过小提琴,后来没再继续。直至中五考完大马教育文凭(SPM),他才重新拎起小提琴,并向粤曲前辈邓美蓉拜师,学习如何拍和。
早年都是采取师徒制,林铸良每个星期要到老师家学习。“学到有成了,她便说不用上私人课了,直接跟随她到会馆拍和。如果有不对就现场指点。”
“(记者:为何没有班课?)我们还是贯彻传统的师徒制,不是学院制。早期如果学习基本功,比如踢腿、 走圆台、练身段就会有班课。”
电台──传播粤曲的管道
师徒制有其优势,可以因材施教,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徒弟。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指导很多学生。万一某位资深前辈逝世,他们的粤剧艺能亦随之消失。
林铸良坦言,未来需要建立教学系统,才能广泛传授粤曲和粤剧知识。他补充道,早年广播电台扮演了很重要的传播角色。在七八十年代,大马国营电台“第五台”(现称爱FM)是有粤曲环节,每一个粤剧社轮流到电台演唱,然后电台录制后,再将歌曲播出来。
曾有一位资深乐师告诉他,在50年代的时候,电台没有预录形式,而是现场直播,在麦克风前说唱就唱。可见当时的粤曲前辈艺术造诣非常高,能够完美地呈献歌曲。
“以前剧社有很多职业老倌和乐师在指导,所以演出水平非常高。”他还记得槟城粤剧社的水准是可以直接录制黑胶唱片,推出市场贩售。当时剧社就有钱荣光(平喉)和冯宝霞(子喉)。
可惜,国营电台后来停播节目,无形中流失了很多对粤曲有兴趣的听众。
“抢救”粤剧录影带,保住珍贵历史
林铸良一直努力地将前人留下的录影带内容转化成数码内容,以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然而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太多工作。
无可厚非,若能拍摄粤剧教学素材会更好。2020年,香港八和会馆为了推广粤剧文化,推出了《八和频道:粤剧网上学堂》粤剧导赏教材(共47集),深入浅出讲解粤剧技艺和演绎手法。
对他而言,制作线上视频是长期项目,需要有人筹备、拍摄、剪辑和上传视频。此时,他会更着重在“抢救”录影带,因为一旦坏了就没有了。
“很多前辈不在了,唯有看回他们的录影带或卡带,找回这些艺术(精华)。”
走入校园,传播粤剧,激发新生代的兴趣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粤剧世界,他们会打“年轻牌”,让观众和年轻世代知道——粤剧一点也不老。八和会馆和华光社2023年受邀到千百家新村演出时,便派出年轻演员上阵。
他自豪地说,当时唱子喉的演员年仅12岁,演绎《三笑姻缘》时,马上让人眼前一亮。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打破固有观念,激起新世代的兴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他们的观念,能做多少就多少。”
现为马来西亚八和会馆副总务的林铸良声称,会馆一直想尽办法推动这门传统艺术,这几年恰好很幸运,有二十多岁的学生愿意学习粤曲和粤剧。
其实,在2017年,八和会馆曾受邀到尊孔独中举行三天两夜的粤剧体验营。然而时间太仓促,林铸良等人只能减少唱功环节,把焦点放在身段和动作,让学生实际体验演戏的乐趣。去年,尊孔独中再次邀请他们去分享,这一次报名人数更高达100人,可惜导师人手不足,他们被迫展延计划。
相关报道: 【戏曲香火/01】大马戏曲末路求存,两大锦囊:解救困境,寻找出路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戏曲香火/04】海南乡音网红麦英,让戏曲在虚拟世界流传 延伸阅读: 【学识粤语/01】广府话好㜺鬼 【学识粤语/02】粤语字──识听识讲,咁识唔识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