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2/04/2024

新加坡

文化

艺术

演员

琼剧

酬神戏

戏曲

剧团

符岂华

大马戏曲

华戏荟

【戲曲香火/03】獅城戲曲華麗轉身,進駐劇場煥發新生命

报道:本刊 林德成 图:符岂华提供

跨越柔佛海峽,的戲曲生態擁有不同光景。在政府資助和推動下,當地出現足夠肥沃的藝術土壤,傳統戲曲亦從“街戲”走進藝術殿堂,將年輕一代與戲曲拉近了距離,重新譜寫當地戲曲發展的命運。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最近剛結束的“巾幗禮讚”瓊劇摺子戲,當中有一折是現代瓊劇《紅色娘子軍》。符豈華說,這是一部經典的瓊劇作品,以前在新加坡是不能演的,擔心觸碰政治因素。現在比較開放了,大家會以藝術眼光去看待。

在2000年或更早以前,新加坡戲曲已經隨著時代的融合和演變,脫離街邊戲定位,走入了劇場,成為新時代的舞臺表演藝術。

ADVERTISEMENT

新加坡華戲薈負責人之一符豈華說,政府的文化資助是一個重大的改革因素。其實不僅是華族戲曲,無論是哪個族群的傳統藝術、現代藝術、舞蹈、歌唱、音樂都可以提交表格申請贊助款項。

除了資金贊助,新加坡政府也有出租文創場所。倘若團體常年有活動,固定每週會舉辦文創活動,那麼可向政府申請以優惠價格租用場地,這解決了文創團體的據點難題。

符豈華認為,當年還有一個因素促成戲曲踏入劇院,那是在90年代,許多中國人遷移新加坡,當中不乏戲曲伶人、專業戲曲老師,有者更是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

隨著他們的到來,當地出現專業的戲曲教學課,而民間的業餘劇團、戲班演員有機會學到標準的身段、唱腔和基本功,大幅提升戲曲的表演質量。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符豈華曾想過做播客、YouTube訪談內容,但仍在初期階段,畢竟一旦投入資金製作,就必須持久下去,不能半途而廢。
“新移民”對戲曲感興趣

華戲薈是個很年輕的瓊劇團,由一班業餘瓊劇愛好者成立。然而,這批愛好者可不是泛泛之輩,有些成員已有三十多年表演經驗。

符豈華說,當初是因疫情緣故才成立這個組織。由於疫情鎖國,當地文藝團體無法籌辦活動演出,新加坡政府便成立基金,鼓勵文藝團體將演出內容數碼化,開拓新的觀眾群和打造數碼經濟機會。自然而然地,有了基金補助,他們便開始拍攝瓊劇摺子戲,然後上傳YouTube平臺。

當地瓊劇團也同樣面臨鄉音式微和缺乏年輕演員的難題。他坦言,以人口比例來說,粵劇和潮劇有更大的觀眾群。“現在要找一位年輕演員,真的很辛苦。即使有,也不會很多,加上很多(年輕人)不會海南話、對戲曲不瞭解。”

現在華戲薈有計劃配合會館開辦海南會話班,或者開設唱腔班。符豈華補充道,反而“新移民”會對戲曲感到有親切感。“新移民”的父母是從中國或大馬來到新加坡落地生根,他們還保留方言會話,反而喜歡看戲曲表演。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華戲薈也有積極在創作劇本和曲子,2023年,華戲薈與中國海南瓊劇院曾合作打造新版的《白蛇傳》。
改革表演形式,以主題包裝戲曲

進入劇場演出後,瓊劇的表演形式也面臨改革。以往是唱板腔,演員可依據曲調,靈活添加歌詞。如今瓊劇有更好的劇本創作和曲子,演員按照曲譜演唱,整體的美感就不一樣了。

當然,想要戲曲蓬勃發展就要有觀眾。在劇場演出不意味有票房擔保,劇團還是要懂得宣傳和包裝,吸引觀眾購票入場。

主題必然是要吸睛,符豈華舉例2023年華戲薈呈獻的“這就是愛”瓊劇摺子戲,便是用愛情為主題,扮演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最近剛結束的“巾幗禮讚”瓊劇摺子戲,則主打女性角色,呈現4位不同性格特質和魅力的花旦人物。

其次,必須採用新穎的表演方式,運用燈光烘托氛圍情調,再配合佈景道具、音樂演奏、炫麗的戲服,給觀眾感官帶來煥然一新的體驗。

只不過,想創新也會面臨一些先天侷限,像是武打動作,他們沒有紮實的功底,只能展示簡易版的武打動作,“很多技巧我們是做不來的,所幸瓊劇以文戲見長,武戲沒這麼多。”

【戏曲香火/03】狮城戏曲华丽转身,进驻剧场焕发新生命
符豈華說,這些年不同領域的文化人在跨界合作,例如“華彩2023”文化節,當中有個表演就結合了粵劇表演、印度傳統舞蹈和華樂阮演奏。(圖:取自Ruanatworkz䪭樂房官方臉書)
單靠民間力量難以持久

符豈華直言,新加坡劇團的生態圈真的很健全。以新加坡傳統藝術中心為例,該中心有開辦成人戲曲課、青少年戲曲班。另一個是南華潮劇社,他們亦有舞臺戲曲化妝班、戲曲基本功和工作坊。

不過,單靠民間力量是很難持久,畢竟開銷成本會越來越吃重,必須有固定資金,抑或商團、社團和會館贊助,才能延續戲曲的香火。

那麼新加坡的街戲狀況又如何?符豈華說,至今還是有戲班持續演出,只不過情況也不樂觀,碰到資源緊絀,沒有年輕人才挑大樑。“他們有時還要聘請大馬或泰國演員來幫忙,因為新加坡實在找不到人。”

為何不找劇場的戲曲演員呢?他坦言,完全是不一樣的演出形式。舉個例子,街戲演員長期演出,早有默契,彼此知道要如何隨機應變,反觀他們需要排練,清楚各自的崗位和唱詞。接著是唱板腔,如果對方突然即興填詞,他們會不懂得接話。

“所以也不見得我們這邊會比較好,這些前輩很靈活,我們就很死板了。”

相關報道:
【戲曲香火/01】大馬戲曲末路求存,兩大錦囊:解救困境,尋找出路
【戲曲香火/02】肩負傳承與推廣使命,大馬粵劇迎來年輕新聲
【戲曲香火/04】海南鄉音網紅麥英,讓戲曲在虛擬世界流傳

延伸閱讀:
【表演藝術/01】表演藝術,你看懂多少?
【表演藝術/02】舞蹈家陳連和‧在舞蹈的路上,做我所愛,愛我所選
【表演藝術/03】舞臺劇演員陳立揚‧ 熱愛戲劇,用心演好每個角色
【表演藝術/04】藝術不會消失,善用創造力利益他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