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奇“黑叉燒”,大家都知道廣州“炳勝”,接下來就是咱們馬來西亞的黑叉燒。
曾經有供應商和我說過,在馬來西亞只要你能燒出“黑叉燒”,生意一定不會差。
ADVERTISEMENT
這回“黑叉燒”實測,師傅從燒烤開始講解,一直到生意這回事。
從爐火對流原理,然後是叉燒排列,再到“閥門”開關控制(其實是指烤爐的蓋子開關,作用有如炭爐的閥門),大抵原理如此,但要成就黑叉燒,還有一項最關鍵(師傅說這個不能寫出來),終於明白黑叉燒(玻璃叉燒)是這樣燒製而成的。以後在櫃檯看著吊掛的叉燒,至少知道這家是採用什麼方式燒製了。
這輪“黑叉燒”實測,有專業燒臘師傅陪同,邊吃邊解析各家叉燒的異同,有用本地豬和冷凍肉的,有用豬頸、五花、中咀的,師傅也“順便”解說叉燒這門生意,在明白了定價背後的邏輯,幾趟訪問下來,收穫滿滿,資料多到消化不良。
原來叉燒和運動競賽,原理相通。和我喜愛的足球一樣,都是需要有Key person。足球是要有靈魂中場,串起前後場,保持攻守流暢;叉燒是那位砧板手,連接起接單和出單,同時,知名叉燒店每日接單多,今日賺多賺少,全在砧板手的分配功力!
【本期隨食】
種種考慮,加上師傅意見,最後選給這個專欄的,是兩家“黑叉燒”:一是阿培的叉燒,一是明記叉燒。
1. 阿培叉燒
一看阿培的身形,就知道是Chef,沒有貶義。
林金城暗暗觀察他兩年,時機成熟了,才現身寫他的叉燒。曾經訪問他的,還包括阿賢。
而行內津津樂道的,是他曾應臺北三星米其林“頤宮”的邀請,把獨門黑叉燒帶到臺北獻藝!那段時間,米其林三星的作業工序,也讓他大開眼界!
“Melt in your mouth”,從來都是美麗的誤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以為在口中輕易分崩離析的就是好叉燒。以訛傳訛,弄得大家以為那是叉燒的唯一標準。叉燒沒有肉味,又如何叫叉燒?阿培叉燒,選用五花,一口咬下,除了層次,還有那層所謂“黑叉燒”外皮。
哪裡找?以前大家認識他是因為陳明記和冠軍叉燒,但接下來,你只要認著阿培。
2. 明記叉燒
明記是叉燒老行尊,招牌舊舊,店面舊舊,但實力依然堅強!
它的叉燒有兩種。要吃,就建議選吃Premium級的本地豬(這裡就不評普通叉燒了),不但保有豬肉甜味,纖維也都得以保留,咬起來還有嚼勁,而且應是“生糖”(指沒有熬煮過)燒製。只是,沒得單點,要和雞肉或是燒腸配套。
哪裡找?鍵入“明記叉燒王”就可以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