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0:00am 24/04/2024

新教育

版画

艺术创作

美术

达尔尚艺术学学院

版画技法

新教育

版画

艺术创作

美术

达尔尚艺术学学院

版画技法

版畫 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报道:本刊 关丽玲 摄影:本报 林明辉 版画作品图由达尔尚艺术学学院提供

版畫(printmaking)在美術界裡與油畫、水彩畫、國畫、素描等藝術創作形式佔有一席位。很多純美術創作者多多少少都會嘗試創作版畫,挑戰不同的藝術模式,讓想法呈獻出來。

純美術系的課程架構上,也少不了版畫這一科目。版畫的定義,是具有間接性、複數性的特色,運用傳統印刷的技術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凸版、凹版、平版、孔版4大類的印刷原理,各版種還可細分各種不同的製作技法。常用的各種技法包括木刻、石版、絹印、浮絲版、混合媒材等等,近代因電腦科技的發達,還多了數碼版。

ADVERTISEMENT

達爾尚藝術學院3月18至31日,舉辦了“2024年馬來西亞─亞洲版畫交流展”,邀請來自韓國、日本、澳洲、臺灣、印尼和大馬的藝術家和該學院學生,展出約50幅版畫作品。

這些藝術家很多是數十年持續不斷地創作,在他們的創作生涯中,為何選以版畫為主?而初試版畫創作的藝術家,對版畫又面對什麼挑戰?

達爾尚藝術學院院長兼聯合創辦人魏延乘(前排左三)在“2024年馬來亞西─亞洲版畫交流展”開幕禮之後,與參展版畫藝術家、學院講師和學生合影。

報道:本刊 關麗玲
攝影:本報 林明輝
版畫作品圖由達爾尚藝術學學院提供

鍾有輝(臺灣)
版畫給予再出發的機會
鍾有輝認為,版畫發展機會比較多,可以嘗試比較前衛的美術形式。

創作版畫已有50年的臺灣藝術家鍾有輝說過這麼一句話:“從事繪畫設計、藝術相關創作的人,只要玩過版畫的話,回過頭來工作時,會發現,版畫給你了再出發的機會。”

他說:“全世界的畫家如畢卡索、米勒、達利等等,他們除了畫油畫以外,一定都做版畫,因為版畫的發展性,比其他的規模要高。”

鍾有輝是臺灣現代版畫的重要推動者之一,獲獎無數。他師承臺灣版畫大師廖修平。70年代,廖修平從國外把版畫凹、凸、平、孔的技法帶回臺灣,鍾有輝憶起當年大家都對各式樣作畫方式的版畫很感興趣。

“廖修平已經88歲了,我現在也78歲,版畫的傳承換我們來推動。”鍾有輝與一班版畫藝術家共同創立十青版畫會,從當初的10人,增加至現今的38人,他是創會會長,今年9月將慶祝50週年,非常積極的推廣臺灣版畫藝術。

鍾有輝於70年代從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來赴日本筑波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那裡開始接觸先進科技藝術與現代版畫。他現擔任臺灣美術院副院長、臺灣師範大學國際版畫中心藝術總監。

版畫面貌多樣

版畫在美術領域是很重要的一環。除了畫畫以外,很多畫家很願意嘗試版畫,鍾有輝認為,版畫發展機會比較多,可以嘗試比較前衛的美術形式,不論是立體或平面,只要願意去碰,就可以應用。

創作版畫50年的歷程,鍾有輝產出多個系列作品,如捲簾系列、心窗系列、萬象與繽紛系列等等。他以大自然的草葉圖像為主體創作的作品居多,創造力旺盛不減退。這次帶來亞洲版畫展的作品,是萬葉能量系列的《藏能量》,採用數碼印刷手法。除了傳統版畫,他勇於嘗試多元技法,包括畫作印在不鏽鋼上面、絹印、玻璃、陶瓷、複合媒體的汽車裝置和服裝秀,挑戰不同的媒材。“只要嘗試,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鍾有輝的作品《藏能量》,數位版畫 59.4cm x 42cm

提到複合媒體的汽車裝置,鍾有輝是買了一臺舊車,把車子與畫合成,印在汽車上面,服裝秀就是用他的油畫印在衣服上。 “我的靈感來自生活衣食住行。不要把版畫侷限在平面,版畫的面貌是多樣性的,像這次展覽有藝術家融入AR。只要可以想像,就嘗試去做吧。”

對於常用葉子作為創作主題,鍾有輝說:“我不常用花卉,花一下子就沒了,葉子有顏色變化。每種植物都有其用處都跟人差不多都有各有各的用處,葉子雖然常綠,但變化很多,變成枯葉之後有不同的面貌,製造各種效果、造型,我用葉子,一直用無窮盡的。

數碼時代版畫會越做越好

來到講求速度的數碼時代,甚至出現AI取代數碼藝術。對此,版畫會否遇到挑戰?“現在版畫也用數碼來輔助,並不是說完全靠AI ,版畫還是需經過人來創作,這點不會丟掉,而且會越做越好。版畫創作不一定是慢工出細貨,也可以很快和粗獷的展現。”

鍾有輝進一步解釋,無論是先手工之後用電腦輔助,或者數碼作品再手工加工,還是需要人動用腦力去做,版畫之所以叫作“printmaking”而不是“print”就是這麼定義。

有關版畫的鑑賞,鍾有輝說:“版畫的鑑賞跟欣賞一般繪畫、名畫一樣,都是從色彩結構去看,而不論技法。論技法是我們從事版畫工作以後,認識了各種版種,跟一般的鑑賞最大的區別是會分辨技法。”

對於數碼版畫的爭議,鍾有輝抱持開放自由的態度。他認為應糾結於創作是由人本身出發。數碼版畫的接受度,若是在比賽就要列明清楚參賽規則。

金炫辰 Kim Hyun-Jin(韓國)
創作是活下去的動力
金炫辰: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個思考的產物,給自己多思考的空間 。

“2023第86屆臺陽美術特展版畫部獲銀牌獎”、“2022 新北市美展版畫類獲第一名”,2020 年在臺灣辦了《呢喃細語》金炫辰創作展,還有其他聯展等等,66歲的金炫辰一直持續不斷地創作,這種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她說:“創作給我有活下去的一個動力,很大的喜悅。就像我每天吃飯一樣,是維持生命的動力。
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金炫辰是韓國人,畢業自韓國慶熙大學美術系,因想對中國畫(水墨畫)有更深的造詣,選擇到臺灣留學,她在1983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後來跟臺灣人結婚,自此定居於臺灣。

除了版畫,金炫辰也有其他不同類型的藝術創作,如複合媒體、素描等等。

“我一開始什麼都做,曾在出版社畫插畫和翻譯,版畫是來到臺灣才學的,二十多年來,創作以版畫為多。

版畫能安住心

跟許多藝術家一樣,金炫辰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創作版畫初期題材就是她小孩的塗鴉,後來從閱讀、聖經中,創作想法從各個方面浮現,她習慣把想法記錄在筆記本,再轉化成藝術作品,有繪畫,也有版畫。

版畫創作對金炫辰來說,可以安住心,因為必須很專注。“版畫講究對位,對位的時候要非常專心, 只要錯過0.1公分,那整個作品就要毀了。版畫創作,就像冥想,整顆心和精神都專注在裡頭。”

金炫辰多創作木刻版畫,她願意花長時間創作,例如作品中有12種顏色,她每天只能印一種顏色,尤其住在臺灣,溼度很高很難幹,等顏色幹後合起來,可能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一幅。

“我的工作室屬家庭式工作室, 不能夠用很多種器材或用品,木刻版畫需要的是一塊板、桌子和壓印機,比較簡單的設備。”

金炫辰作品《Song of Existence #1》(存在之歌#1) ,木刻 54.5cm x 39.5cm 2023 ,對我來說,創造是一種在我獨處時傾聽內心的活動。通過創造,內在的共鳴被觸發,能夠體驗自我,並思考我與其他生命形式之間的聯繫和存在。

不侷限自己 多嘗試

金炫辰從小就在藝術氛圍中成長,她母親也是一名國畫師。詢及怎麼培養一個孩子的藝術涵養,她說:“給他一個自由的環境和思想,不要給太多的限制,每個小孩都有與生俱來的天分。

小孩在幼稚園階段的畫非常天真,甚至讓人感動,雖然這階段的線條和色彩還不完整,但很奇怪往往進入小學之後,那些天分會慢慢不見了,好可惜!是不是正規教育給他太多的限制 ?雖說有規定教起來可能方便,但是小孩這樣被阻擋的話, 會讓他原來的天分消失。”

金炫辰原本可當老師,但是她覺得自己較適合純粹創作。當一個全職美術創作者,她建議年輕人先不要規定或限制自己是要專注油畫、版畫、藝術裝置等等,多閱讀、看電影也好,都是很好的靈感來源,藝術創作本身就是一個思考的產物,給自己多思考的空間 。

唐儷禎Terri Tang(澳洲)
將環境課題畫進版畫

多媒體藝術家唐儷偵原是臺灣人,畢業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美國萊斯大學美術專業學士以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及設計學院版畫碩士,現已移民到澳洲。

她也是一名多產的藝術家,作品常以環境關懷為議題,主要以繪畫、版畫、裝置等形式來傳達創作理念,經常舉辦個展及受邀參展國際藝術交流展覽。她的作品獲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宜蘭美術館、美國萊斯大學、羅馬尼亞Cluj-Napoca美術館、澳洲悉尼The Mint及Willoughby市政府等機構典藏。

唐儷禎於2023年10月成功舉行了長達5個月基隆八斗子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孤獨的島·孤獨的靈魂”個展,此係列作品描繪主題是臺灣的海洋島嶼。

幻想出來的創作 是給世人的警訊

她的創作主軸一直以來都與環境有關,如針對空氣汙染,她曾用口罩刺繡“PM2.5”裝置藝術,口罩上面的灰黑色是微生物,金屬顏料代表重金屬的汙染,提醒世人我們雖然看不到微小的細菌,可是它們實際跟我們同處在這個世界上。

唐儷禎透過新聞等訊息瞭解地球環境議題,之所以那麼關心,是因為她喜歡動植物,連帶會關心動植物的棲息地 。她曾為此主題創作了一系列的裝置藝術,數年前在澳洲展出,以陶藝捏出動物造型,放進玻璃容器,類似玻璃盆景的概念。

唐儷禎曾任澳洲悉尼Hornsby NSITAFE美術系技術助教,後來全職專心創作,從大學畢業至今,創作資歷長達40年,包括將近十個系列的版畫作品。她分享2019年的《混種人》系列,表達的是環境的改變,很多生物為了要生存下來會不斷演變,以適應已變壞的環境。沒辦法變化適存,就只好走向滅亡。所以她創作的“混種人”長了翅膀,穿著鎧甲,根據不同的環境而變化。

“我們的世界是越來越糟糕,人的力量還是沒辦法解決汙染的問題。我幻想出來的創作,看似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人類產生的問題,但其實也是一個警訊,希望大家回頭再多關注我們的環境 。”

唐儷禎作品《Sea Guardian III》 (海洋守護者 III) ,銅版雕刻(drypoint)30.5cm x 30.5cm 2022 ,海洋是我們寶貴的自然資源之一,卻被人類汙染和耗竭。儘管人類試圖通過高科技來拯救海洋,但仍然失敗了。 海洋守護者是虛擬的新人類物種;他們是先進技術與自然物種最佳部分的混合體。他們象徵著解決當前迫切環境問題的新思路。

傳統技法與數碼結合方能走得更遠

詢及唐儷禎如何看版畫創作,尤其來到講求速度的數碼時代,“其實版畫創作是很辛苦,全世界都一樣,都屬於小眾。在我以前的年代是沒有數碼版畫,後來數碼版畫出來,大家也接受了。”唐儷禎解釋,版畫其中一個定義是可以複數,數碼版畫符合這點,因而也被承認為版畫的類型。

年輕創作者要如何選擇他們之後的藝術創作路?現在版畫的趨勢有混合媒材、數碼版畫,但對唐儷禎而言,數碼化少了手作的溫度。她建議可以從傳統技法學起,再加上數碼方式混合創作。“年輕人的優勢就是掌握數碼技術,但傳統的精華也很不錯,希望他們能夠傳承,這樣他們的路才會走得更遠。

唐儷禎也提到,傳統版畫還有一個門檻,就是要有工作室,石版、木刻等都要有不同的器材和設備,數碼版畫只需有電腦就可以了。學生可以先跟老師學各種版畫類型,確定了才設置工作室。

Edward Ong(馬來西亞)
第一次嘗試版畫創作
Edward Ong的《糕點系列》 ,海報 59.4cm x 42.0cm, Kuih是馬來語中的“糕點”一詞。它是一種小巧、手持的小吃,通常作為開胃菜或在喝咖啡時食用。它的起源是什麼?是誰首次製作了我們今天所知道和喜愛的第一個kuih?為什麼在整個亞洲都存在相同的kuih版本?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們的kuih來源於比大多數現代國家都要古老的食譜,證明了共同的文化和人類之間的相互聯繫。

Edward Ong是創意公司Borderless 創辦人兼創業總監,從事傳播及品牌設計、廣告撰稿工作。來自市場行銷背景的他非藝術學院畢業,靠自學投入廣告界。

他在亞洲版畫交流展中以海報方式呈現本地糕點的色彩。“我們的工作是通過文字或圖像說品牌故事。版畫對我來說,是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這是Edward第一次嘗試版畫創作。“我們常看到糕點,那糕點要如何以不一樣的面貌呈現?我就以版畫呈現糕點的色彩。”
《糕點系列》的版畫,就如他曾經辦過一個故事展覽,以超過100個版本,通過不同的排字方式呈現《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包括俳句、食譜、對話、黑色詩歌、星球大戰等等。

印刷不會消失而會進化

對Edward來說,跟數碼比較,印刷是一個一對一的關係,成品直接出現在你面前,有直接的感受力。“所以我不覺得印刷會消失,反而會為了觀眾而進化。”

他認為,在創意界,最重要的元素是對做一件事的渴望和好奇,要不就只能每天做同樣的事。他會嘗試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表達想法。

謝佩雯(馬來西亞)
用不一樣的手法呈現想法
謝佩雯作品《Run》, 凝膠印刷、絹印 35.0cm x 26.0cm, 在藝術作品“Run”中,一個植物形象的女性形態出現,體現了“Dasein”這一主題,這是一個德語詞彙,概括了存在和生命的本質。整個作品完全由植物和樹木的紋理組成,它超越了單純的表現,象徵著在城市的繁忙中對大自然深沉的渴望,描繪了藝術家渴望擺脫都市的束縛,與大自然建立聯繫的期望,回應了對真實存在的普遍追求。

達爾尚藝術學院的“2024年馬來亞西─亞洲版畫交流展”是該院平面設計系所統籌。

達爾尚藝術學院平面設計課程主任謝佩雯解釋,現代平面設計已不侷限於平面而已,也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例如加入動畫元素,很多廣告都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之所以涉入版畫,我們很鼓勵學生以不一樣的手法呈現想法,如版畫設計可以電子打印,或結合數碼和手工。傳統的印刷版畫也可以運用在設計,國外有很多手印海報、書本,還有書店會看到一些書籍獨特的印刷、摺疊方式、各種材質等等,都是來自純美術的概念。現在講究跨領域,集合才能,平面設計講究的就是有很好的設計概念,再用各種手法來呈現。

“具特色的呈現方式,在廣告界、設計界裡面是吃香的。傳統的手法都很好 ,只是看大家如何運用。”

辦展促進觀摩與交流

版畫設計不是平面設計課程的科目,但有其他科目的功課需求而需要製作不一樣的作品時,學生可以採用版畫手法來製作。“當然我們也有教數碼技術,掌握多點技能,就像手裡很多武器。我們非常在意栽培學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能夠研究市場、受眾群的“痛點”和需求、思辨能力、持續性發展、全球趨勢等等,最後才來討論設計。栽培未來的設計師,並不是在電腦前懂得操作就足夠,而是讓他們符合國際競爭力。”

謝佩雯指出,透過亞洲版畫展,促進互相觀摩與交流。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會採用不一樣的藝術手法和媒材,有的甚至在我國買不到,所以刻意經營這層交流關係,可以互相學習,拓展學生的視野。

因版畫印刷手法燃起學習之心

謝佩雯也在版畫展中展出一幅作品《Run》,是以凝膠印刷和絹印的純手印製作手法。她除了教學,也不停創作。“我本身喜歡藝術,有時設計是需要符合市場和客戶要求,但自己想抒發情感時,會有想創作的作品。我的專長是插畫和設計,多數是用電腦作畫。數年前到國外參展,看到其他設計師有不一樣的版畫印刷手法,就開始學版畫,做比較多的是木刻版畫,最近則嘗試凝膠版畫。

其他版畫作品

“2024年馬來西亞─亞洲版畫交流展”其他畫作,可看到不同的版畫技法。

達爾尚藝術學院院長兼聯合創辦人魏延乘:藝術和設計能提升人們的生活素質,而優秀的藝術更是成功社會的標誌。希望通過這次展覽,還有學院裡的美學學科,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認識及懂得欣賞生命中的美。

1. 臺西國際彩繪村推動者丁仁桐的作品《藝術象徵》


混合媒材 59.4cm x 42cm
民間信仰是文化和藝術的基礎,是基於人們的需求。
在傳統社會中,當出現問題時,人們會向神祇求助指點迷津。在民間信仰中,神祇大大小小的護身符被用來安定家宅和保護安全。神祇賦予的護身符用來消除或壓制邪惡之靈。這也是一種舒緩靈魂的美妙方式。

2. 研究日本浮世繪及江戶繪畫的國際浮世繪學會會長小林忠的作品《Ruli》。


Mokulito(一種木平版技法) 37cm x 47cm
大自然不斷地變化,從不停歇。即使看起來相同,它也永遠不會再次出現。
這朵花今年再次在花園裡開放,但與去年的有些不同,明年的花將以不同的方式綻放。我被這一瞬間的盛放所吸引,這隻會發生一次。

3. 達爾尚藝術學院純美術課程主任黃競標作品《回到日常》

木刻 61cm x 86.5cm
街頭上展現了一個場景,揭示了在長時間的行動管制令後得到解放的社區。黑白木刻生動地描繪了在行動管制放寬後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隨著人們恢復日常生活,這件藝術作品捕捉到了集體迴歸正常狀態的本質,標誌著人類生活與現有自然世界之間共生關係的視覺敘事。

4. Nipatsara Bureepia & Linda Intralak(泰國)作品《能量的延續》


木刻、AR(擴增實境)70cm x 80cm
這幅木刻藝術作品以其複雜的圓形設計和單色調錶現了生命和能量的永恆循環。中央的空白區域,被一系列動態的錦鯉、龍、虎、迦樓羅和鳳凰所環繞,象徵存在的連續流動和轉化。通過AI,這件藝術作品超越了其物理邊界,提供了一個隨著時間和空間展開的敘事,邀請觀眾以一種具體、互動的方式參與到無限概念中。這種傳統藝術和現代技術的融合引發了關於這些永恆概念持久意義的對話。

更多【:
留學臺灣 申請途徑多
藏在童書裡的社會現象 瑞典兒童文學的魅力
KLCC公園 巴西大師留給吉隆坡的綠寶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