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柔佛州三清道教會總務的福建道士張偉典,多年來積極弘揚正信道教教義,希望藉此破除一些人對道教的刻板印象及錯誤觀念。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有故事的人》主角張偉典(37歲),來自峇株巴轄一個福建道士家族。
ADVERTISEMENT
他除了接受家族傳承之外,也是中國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受籙道士,屬於道教靈寶派。
張偉典的父親張正氣是柔佛州三清道教會主席兼峇株巴轄顯靖壇主持,其弟弟張偉鴻則是柔佛州三清道教會法事主持。
張偉典從5歲開始學道,從基本的打鼓開始,再學習誦經、唱曲、步罡踏斗及存想等。
在2004年,他與父親張正氣一起到中國江西龍虎山受籙,去年再赴龍虎山昇籙後,也必須遵守更嚴格的道教戒律。
推廣正確祭祀方式
張偉典表示,柔佛州三清道教會於2012年成立,旨在弘揚正信道教思想及中華文化,並推廣正確的祭祀方式。
他指出,一些人認為道教的祭祀禮儀非常繁瑣,其實許多傳統禮儀並非源自道教,而是融合了儒家思想及各籍貫習俗,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必須保留下來。
他舉例說,福建人的法事禮儀,就融入了儒家的孝道文化及福建人的習俗。
勿當祈求對象 拜神要心存敬仰
張偉典強調,許多神明都是有功於社會的先賢及偉人,所以拜神時要心存敬仰,而不是將神明當作祈求的對象,而造成迷信的現象。
“很多人拜神時根本不瞭解神明的來歷,我們必須知道所拜的神明是誰,才知道為何而拜神。”
他指出,還有一些人膜拜不知來歷的“人造神”,但一般民眾根本無法分辨,甚至誤以為是道教的神明。
“華裔同胞也必須瞭解本身的祭祖文化,拜祖先就是為了報恩,父母親在世時我們要孝順,過世後我們也要繼續行孝。”
他認為,無論拜神或拜祖先,都應該不求回報,更不是為了祈求一切順利才拜神。
“一些人犯錯或面對問題時,不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反而將一切不順心都歸咎於祖先或神明,這是一種錯誤的心態。”
他指出,趨吉避凶是人的天性,人們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不應將所有興衰都寄託在神明和祖先。
他說,所謂“道由聖傳修在己,德由人積命由天”,人們在生活中必須盡力而為,然後才聽天由命。
拜神不應鋪張浪費食物
金銀紙是供品非交易
張偉典指出,拜神時不應該太過鋪張而導致浪費食物,因為神明不會要求人們奉獻什麼食物或做什麼事,只有魔鬼才會主動要求人們獻祭。
“在道教傳說中,魔鬼要求四川百姓獻上牲口及童子,後來張天師將魔鬼降伏後,與其定下盟誓,從此魔鬼才不再要求人們獻祭。”
他指出,民間燒金銀紙的習俗,其實跟道教沒有直接的關係,金銀紙只是一份供品,而拜神或祭祖也不是一種交易。
他希望道教廟宇進行慶典祭拜儀式時,能夠更加莊嚴整齊,切勿隨意擺放供品及處理香灰等。
道教神明都是先祖 須傳承
柔佛州三清道教會在今年2月配合“百神同壇弘正道,祈國安泰大醮會”,首辦以道教為主題的5公里盛大遊行,共有54支隊伍、逾30輛花車及神轎同行,吸引逾5000人參與其盛。
張偉典說,上述醮會以“百神同壇”為主題,一連3天在峇株巴轄萬壽宮舉行,旨在宣揚各神明及宮廟的歷史典故,讓大家認識平時膜拜的神明,很多都是有血有肉,在歷史上存在的人物或祖先。
他指出,很多道教信徒會轉向其他宗教,是因為道教忽略了教育工作,所以道教必須積極弘揚正道,才能鞏固華人信仰,避免走向迷信。
通過文字介紹瞭解神明精神
“通過醮會現場對神明的文字介紹,我們才明白平時奉拜的神明原來這麼偉大,也從中瞭解道教神明都是華人先祖,所以必須好好傳承下去。”
他舉例說,福建三大女神之一的臨水夫人陳靖姑,便是為救百姓難產而死,其實許多神明都擁有偉大的奉獻精神,值得後人去了解及學習。
瞭解教義後敬神敬道明辨是非
他表示,信徒瞭解道教的教義後,便會敬神敬道及明辨是非,以防止有心人冒充神明名義來進行不法勾當。
他指出,一些道教神明也在小說誤導下,而遭到後人貶低,例如道教護法神天篷元帥,也是北極四聖之一,但卻被人們認為是豬八戒。
“我們不能只是告訴信眾,拜神是為了求平安,或是一味的高喊‘興旺發’,而是要讓他們瞭解為何要拜神,才能進一步鞏固信仰。”
盼設“道樂團”宣揚道教經典
張偉典透露,柔佛州三清道教會希望未來能成立“道樂團”,藉此宣揚道教經典,包括《道德經》、《清靜經》及《度人經》等,以避免信徒遭人誤導。
“我們有道教樂譜,希望能邀請華樂老師前來指導道教音樂,而且道樂團也可進行演奏唸誦及誦經助念等活動。”
他認為,修道之人必須以“慈、儉、謙”作為行事準則,不能因為身懷道法便到處宣揚或自吹自擂。
“其實皈依道教者並非高人一等,反而是多了一份責任,要去幫助他人、自我修行及宣揚正確的教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