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其他類別的影視劇,許多喜劇的編劇、導演往往集於一身,甚至不少喜劇演員演而優則導兼編,如巴斯特·基頓、查理·卓別林、周星馳、馮小剛等等,當然,還有馬新兩國觀眾非常熟悉的新加坡喜劇演員、導演梁志強。
究竟為何“編劇”和“導演”必須得一肩挑?他對喜劇演員又有什麼特殊要求呢?
ADVERTISEMENT
不知道穿著碎花衣褲、佝僂著身子、頭髮花白,張嘴說話總伴隨著“嗚嗚嗚”的梁婆婆,是多少70後、80後童年時期的快樂源泉?
這是我認識梁志強的開始。
從梁婆婆、梁細妹、《錢不夠用》系列、《小孩不笨》系列到《新兵正傳》系列,說一句從小看他的作品長大亦不為過。
2024年初,由梁志強自編自導自演、李國煌及程旭輝掛帥主演的《錢不夠用3:全部夠用》成為我國賀歲檔大贏家,總票房衝破2020萬令吉,刷新了馬新兩國中文電影票房紀錄,證明梁氏喜劇風格依舊是票房靈藥。
若長期關注梁志強作品的觀眾不難發現,儘管同樣是喜劇,他的作品甚少“鬧劇”(slapstick)風格,經常從草根視角出發,緊貼時事,反映抨擊當時的社會現象。
他又是如何精準地擊中觀眾的笑點?
“喜劇”在生活裡,帶出草根社會的甜酸苦辣
“其實很多人都誤會喜劇,尤其是新導演。”剛結束行程的梁志強在車上通過視訊受訪道。
“他們要拍喜劇,總是會覺得說可能靠表情、動作等是喜劇最基本的做法。但是,你可以發現到我的作品很少是屬於slapstick(鬧劇)。”
他指出,“鬧劇”是一種喜劇的表現方式,但喜劇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深度且生活化,另一種是誇張式的。許多新導演會選擇後者,因為他們認為誇張式的鬧劇就是觀眾要看的喜劇。
“其實我要說的是,觀眾真正要看的喜劇,反而是最接近他們生活的那一類。”
他說,一些日常生活的情節自帶喜感;當他將這些觀眾並沒有意識到“搞笑”的畫面搬到銀幕上時,熟悉的生活情節和日常對白輕易就引發觀眾的共鳴,進而發出會心一笑,驚覺原來“喜劇”就在生活裡,自己便是劇中人。
“所以我比較喜歡走寫實,我覺得生活上有很多東西其實是很好笑,也不用誇張,很簡單地把那個情景拍對了,演對了,它就是一個爆笑。”
因此,他在拍攝電影時,並非以“喜劇”為方向,而是抱著拍攝一部寫實的生活劇,劇情撰寫也講求水到渠成的自然,不會為了融入特定的哏而強行刻意為之。
“寫實的生活劇裡面,很自然地就有這些喜劇,這麼多年我的秘訣就是如此。喜劇笑點爆發是因為一個共鳴,就是說你看了之後,會覺得那是在講你。”
親子之間的宗教分歧;滿嘴跑火車、口出狂言的政客;為了增加收入、賺快錢,不惜遊走法律邊緣甚至違背良心的人們……
這些出現在《錢不夠用3》裡的畫面,不就是我們日常所見所聞嗎?笑完以後,心裡不免泛酸嘆無奈。
笑中帶淚,反思人生
於梁志強而言,喜劇或賀歲片除了要讓人發笑,也應該肩負洗盡內心負能量的作用,希望觀眾看完他的作品後有所啟發。
“很多人看了我的電影后,他會跟家人和好;有的人會想通一些道理,會覺察到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我的電影會有給你反思的效果。”
反映現實為觀眾提供反思空間,這是他一貫的風格,亦將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也不打算改變,其原因簡單明瞭。
“我一改變了之後,我的觀眾就走掉了。觀眾最喜歡的就是我這一套,很多人都做不到,或者是很多人沒有想到怎麼做。”
實際上攤開他的作品列表,題材多元,但均具備兩個共同點:(一)喜劇;(二)會讓觀眾思考現實生活裡最殘忍或最讓人痛入心扉的現象。
只是,無論多殘忍,他總不忘留下溫馨、正能量的信息,笑中帶淚的“淚”是來自於感動而非悽苦。
“如果這些信息讓老師、父母來教你的話,可能一開口大家就不想聽。但我今天是靠一個情節來推動。”
改劇本,完善劇情的連貫
通過劇情的一步步鋪墊、串聯,觀眾沉浸在劇情裡,慢慢品嚐和體會每一段戲的內涵,頭腦自然就會將所有元素連接起來,接受來自創作者的信息。
因此,劇情的鋪排非常重要,梁志強和團隊在展開電影項目時,會反覆研究劇本的情節、反覆瞭解生活和邏輯等等。
“戲的邏輯很重要,邏輯一對的話大家就看得很舒服,這就牽涉到導演本身對生活的邏輯對不對。”
他坦承,其實喜劇的劇本是有“公式”可依,他也曾試過參考,最終還是選擇放棄,跟隨感覺。
“我拍戲有一個別人說的‘壞習慣’,就是喜歡邊拍邊修改(劇本)。”
梁志強參與多部作品的編劇,因此極為了解劇情,當拍攝現場到了某個階段,他感覺不對勁時,就會即時調整,修改情節和臺詞。
喜劇拍攝現場的“變幻莫測”,很考驗演員的臨場應變能力,他說部分演員可能無法跟上,但大多數演員可以“接招”。
“因為他們都知道(經過)我調整之後,(節奏)更加準,讓整部戲更連貫。”
一部喜劇,編劇與導演如何分工?
聽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一名資深編劇曾跟我提到過,喜劇非常講究現場拍攝和演員配合的節奏感,編劇無法現場參與,所以一般喜劇的導演和編劇往往集於一身,而梁志強證實了她的說法。
“(編劇和導演的職務)一定要在一起的。因為你要的東西,編劇最多能寫出60至70%,最後的30%一般都是導演來調整的。”
儘管如此,他仍然強調,已跟隨他打拼多年的編劇於他而言非常重要。除了協助他敲定故事,還解答許多疑問,替他梳理劇情邏輯。
“我會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疑問和邏輯,都要跟編劇溝通,由於我之前已經溝通好了,因此在拍攝時就不會擔憂劇情前後不連貫。”
“編劇最重要之處,是在前面定下故事,幫助導演瞭解整個戲;然後導演會在現場根據演員的情緒和表演方式,再重新創作。”
他將電影創作分為6個階段:
(一)編劇;(二)拍攝;(三)剪輯,與剪輯師再創作;(四)音效;(五)特效,能為電影加強效果;(六)字幕。
其他電影團隊一般會將翻譯字幕的工作外包,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影院的大銀幕上看到與劇情不符,牛頭不對馬嘴的字幕,但他會親自把關字幕的翻譯工作,以確保精準詮釋演員的臺詞。
“其實很多人看電影,看字幕的時長最多。所以我認為字幕也是一種創作,有時候你翻譯不對的話,大家看了就失去那個效果。”
何謂喜劇節奏?
最近熱播的演技綜藝《無限超越班》中,當學員在復刻周星馳經典電影《唐伯虎點秋喜》的片段時,導師頻頻提及“節奏”一詞,究竟喜劇演員需要什麼節奏?
“很虛無縹緲,對不對?”梁志強笑道,“唱歌有一個節奏對不對?節奏不對,你唱了就跑調了,喜劇節奏也一樣。”
例如A臺詞+B臺詞+A動作+B動作+C動作會形成一套喜劇效果,但如果A臺詞+B臺詞的語速或間隔只要慢了0.01秒,那就是跑調了。
“若按照原本的喜劇節奏,觀眾會接受到你的訊息,會達到爆發點。你跑調的話,就抓不住觀眾,原有的爆發點原封不動。”
當他遴選演員時,經過幾輪面試,已大略瞭解他們的能力極限,而他對演員的要求是,若有喜劇節奏最好。
但如果演員沒有喜劇節奏的話,很多時候可以靠剪接達到最佳效果,例如一些演員在拍攝現場說對白時節奏不對,就靠剪輯來對症下藥把節奏剪對。
捕捉觀眾笑點之難,高手如他也有馬前失蹄的時刻。
“本來我們就是1+1=2,然後等一個爆發點的時候,偏偏沒有爆發。那我就會去研究到底問題在哪裡?”
“可能是一句話講得太快、講得太慢、講得不清楚等等,我會查出理由。”
相關報道: 【戲說喜劇/01】喜劇人生:用笑聲包裝悲喜,你笑得出來嗎? 【戲說喜劇/03】笑對生活的苦樂,林靜苗用生命在演戲 延伸閱讀: 【電影幕後01:造夢人】監製鄭雄城/電影幕後環環相扣,要選對的人一起來造夢 【電影幕後02:造夢人】監製姜志昂/電影幕後核心人物──管錢管人管進度,為電影臺前幕後把關 【電影幕後03:造夢人】服裝造型師Elaine媽/為戲而生,每件戲服都有自己的角色故事 【電影幕後04:造夢人】剪接師麥智中/電影幕後剪刀手──如何切換畫面,剪出流暢的影片? 【電影幕後05:電影院】走進神秘的電影院幕後──看一部電影,就像看一場科技大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