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的國家被稱為“東印度群島”“遠印度”的年代……
當柏林圍牆還沒倒下的那個年代……
ADVERTISEMENT
當南斯拉夫還沒解體的那個年代……
那時的地圖是怎樣的呢?
小學時期,也忘了幾歲,姑姑送我一本橘色的袖珍地圖。在沒有手機的孩童時期,它是我常常翻閱的“書本”。我從第一頁翻至最後一頁,再從最後一頁翻至第一頁,世界各國從此就攤開在我眼皮底下。
這本Philips’袖珍地圖,比我的手掌稍大,共96頁,另有24頁的地名索引,1971年印刷於英國倫敦。它是我的寶藏地圖,即使結婚後,我也帶它一起搬家。它是讓我解鎖對世界好奇的鑰匙;它是引領我探索世界的嚮導。
因為當年常常翻閱“老寶貝”,小學還沒畢業,就已經懂很多國家的名字和地理位置。世界偶有大事件發生,我都會把日期標記在該地方名字旁。以前流行寫信交日本筆友,好奇筆友居住的地點,因此日本也是比較常翻開的那一頁。上了中學,課業繁忙,鮮少再翻閱“老寶貝”。那個時候,東西德早已統一7年了,南斯拉夫解體了6年。
那些被西方地理學家稱為東印度群島的東南亞國家和其首府名稱,已經在我們中學的地理課程,被學生背得滾瓜爛熟了。
是的,因為“老寶貝”,我對地理科都是興趣滿滿,還一度立志要成為一名地理學家。
很快,不下幾年,也就是諾基亞“3310”手機時代,電子地圖慢慢地混入了人類的生活。中學畢業後,我用打臨工攢來的第一份薪水,開啟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趟自由行,首個目的地是香港。手中沒有紙質地圖,要怎樣自助遊覽香港呢?因此,我開始使用網絡電子地圖。當然,3310時代,我們根本不可能使用手機導航。我只好在出發前從家裡電腦截下電子地圖,印出來,帶在身邊一起出門去。好笑的是,這一印,竟然有十多張前後都被印上地圖的A4紙,真是名副其實的“紙質地圖”。不曉得當時的揹包客是不是和我一樣做這樣的“蠢事”?
出遊總會索取紙質地圖
有了第一次自遊行的樂趣,接下來的每一年,我都會帶著自己準備的地圖出國旅行。其實當時在國外的遊客中心,都可以免費取得當地印刷的傳統紙質地圖。因此,每一次的出遊,我總會索取有用的紙質地圖,當做紀念品。隨著智能手機的湧現,我自家印的“紙質地圖”消失了。在我擁有蘋果3的那一年,我正式使用手機地圖遊覽各個地方。
有一天上華文課,課文提到了“地圖”,學生問我什麼是地圖?言語難以解釋,直接採取直觀。我除了現場展示網絡電子地圖,也不忘展示“老寶貝”和我從國外帶回來,很容易打開,卻很難折回去,並儘可能折到“美美”不“鼓脹”的紙質地圖。學生們對傳統地圖的眼神,就和當年我好奇地翻開“老寶貝”的眼神是一樣的。
雖然傳統地圖幾乎被電子地圖取代,但是傳統地圖在當代給予人們的便利不能輕易被遺忘。我們也要由衷感謝繪製世界上第一張全球地圖的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短短的20載,地圖已出現數次改革。未來,地圖還會以什麼方式呈現在人類眼前,我們拭目以待唄!
今年已53歲的“老寶貝”,盼您繼續陪伴世世代代,把當年僅1英鎊的“出生價”,轉變成我家的“無價之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