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會員文

發佈: 5:01pm 04/05/2024

實習醫生

醫學系

星期天頭條

醫生出走

實習醫生

醫學系

星期天頭條

醫生出走

醫生出走(二)| 實習耗盡熱忱 壓力挨出病 我就這樣放棄當醫生

他拿著公共服務局(JPA)獎學金念,很享受學醫的過程,課業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畢業後實習了半年,他在家人的反對之下毅然辭職。

149450433 M Normal N(51072127) 20240503235143

報導:張丘豔

ADVERTISEMENT

他拿著公共服務局(JPA)獎學金念醫學系,很享受學醫的過程,課業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畢業後實習了半年,他在家人的反對之下毅然辭職。

他坦言,投入的工作環境和壓力讓他心理狀況面對問題,那還不是最大的問題,他辭職最大原因,是發現自己念醫科時的熱忱已經被消磨殆盡。

2016年,政府為了節約,政府突然更改公共服務局(JPA)獎學金制度,過去學生可以拿JPA獎學金出國留學,那一年開始只能留在國內深造。

拿JPA獎學金 被留本地就讀

原本已獲得英國大學神經科學系錄取通知信的龔玖賢,改為在本地大學就讀,但由於本地大專當時沒有神經科學系,他不得不重新規劃深造道路,選擇他認為比較接近的科系,在大馬紐卡斯爾醫科大學國際分校就讀醫科。

醫科是充滿挑戰的科系,與許多想念醫科的學生一樣,他期待成為醫生後能救死扶傷。儘管學習難度較高,但他享受讀書的過程。

“不過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候覺得沒什麼大問題,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讀書時期一切順利,並不代表工作也是一帆風順,尤其是馬來西亞醫院工作擔子很重,總會碰到人事問題。”

龔玖賢(選其一) Fz100451039156
龔玖賢上人體解剖學時的手繪圖。(受訪者提供)
嚴重憂鬱 一個月驟降5公斤

他實習第一個月就患上適應障礙症,嚴重到憂鬱及焦慮症,體重在一個月內下降超過5公斤。

第一週,他出現睡不著、心跳加速及冒冷汗的症狀,從最初的焦慮到憂鬱,他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

他告知上司並諮詢心理醫生,休假了一段時間。然而,許多人的建議似乎無法緩解他的焦慮,處於內耗狀態。

“一方面可能是對自己的期望有一點高,希望什麼都能做到,可是事實上,醫院的工作重擔是超乎想象的,不是一下子能夠適應得來。”

75023474 M Normal No(51072567) 20240503235236
實際工作時間更長

他說,實習醫生的工作時間主要分為3個輪班時段,分別是早上7時至傍晚6時、早上7時至晚上10時,以及晚上9時至隔天早上9時,但實際工作時間更長。

“實習醫生通常凌晨四五時就要到醫院,最遲6時一定要在醫院了,如果一切順利就能準時下班,如果碰到工作多,甚至要加班兩三個小時。”

“我不喜歡自己只是渾渾噩噩在這個制度下,當一個得過且過的醫生,我想先辭職,至少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情況。”

他在家人非常反對的情況下,在實習6個月時辭職。當時的想法是:如果仍然有意願往醫藥界發展,他會重新實習。

找到真正興趣 拒重新實習

龔玖賢轉換跑道從事線上一對一的家教,主要教國際課程,結果發現自己繞了一個大圈發現教育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也不考慮重新實習了。

但他不會因自己的經歷而勸別人不要進入醫學領域,也不後悔當初修讀醫科。

他認為只要考慮周全,對醫學系感興趣的人不妨嘗試,並建議他們先了解醫科和醫生的工作職責,以及本地醫療體系的現狀,才做決定。 

“雖然馬來西亞(醫療體系)情況現在並不是很好,但我希望這不會成為阻攔他們的絆腳石,畢竟馬來西亞還是需要多一些醫生,尤其是好的醫生。”

我國的實習醫生越來越少,許多醫生陸續離開衛生部,留在體系內的醫生的擔子又重了一些,因此不只是實習醫生,駐院及專科醫生的工作壓力也相當大。

更多人出走 越來越辛苦

“雖然我們常說,以前的人過得比較苦,現代人應該要知足,其實在醫療界,並不是這樣的,只能說大家越來越辛苦。”

龔玖賢身邊大部分醫學系朋友到英國及澳洲實習,即使有些在本地完成實習,也辭職到海外重新開始。

英國和澳洲醫療體系的工作量相對較小,但薪資卻比本地高出數倍。另一個重點是:在海外要成為專科醫生的機會更多。

在我國,要成為專科醫生有兩種途徑,一是申請本地大學的4年碩士課程,但要等非常久才有名額;另一種是通過平行途徑(Parallel Pathway)獲得專科學位,即自費參與外國專科考試,在本地醫院接受4年訓練,但學費昂貴。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8:25pm 24/04/2025
副卫长:重组医护职位等   解决专科医生不足

(槟城24日讯)卫生部正采取多项措施,包括重组医护员职位和进行医生分布不均的研究,以解决国内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不足的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拿督鲁卡尼斯曼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已批准自2023年起每年增加800名专科医生,这可以满足对专科医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修改了1971年医药法令,实施平行途径计划以便培养更多专科医生。”

他说,目前,我国有约692名专科医生使用平行途径,另有6211名医务员正在接受专科培训。

他今日出席第二届“奇迹宝宝”计划启动仪式时,回应媒体的提问。

早前媒体报道,根据马来西亚医药理事会的数据,注册医生和实习医生的数量逐年下降,即2021年为5607人,2022年为4749人,2023年为4316人,加上出现了实习医生辞职 的趋势,导致政府医院和诊所缺乏专科医生。

沙砂提供奖励引进专科医生

鲁卡尼斯曼也说,沙巴和砂拉越希望透过提供小额奖励,从西马引进专科医生,目前卫生部正在讨论此事。

他指出,许多领域都缺乏专才,这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卫生部正在实施专才培训计划,并透过联邦政府的培训计划提供1650个培训名额。

他说,卫生部目前正在调整“面向未来”政策,将根据在冠病期间与私人医院合作的经验,外包特定服务给私人医院,善用他们的专才。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