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我成為合格教師,被派到美里省的弄拉瑪國中執教。弄拉瑪(注)是位於峇南河中游的小鎮,當時僅有一排店,它是上游的居民去馬魯帝落腳之處。
在學校的圖書館,我翻閱舊校刊,發現每本都有一幅由學生製作的手繪地圖,顯示他們來自的村落位置。地圖除了河流及村落名稱,還畫了一些圖樣,如油田、快艇、長舟、長屋、野豬、鱷魚、長尾猴等,像一幅內陸風光的尋寶圖,令人心馳神往。
ADVERTISEMENT
峇南河是砂拉越的第二長河,源自加拉畢高原。在那個年代,雖然木山的經營者開闢了崎嶇的山路,那隻適合載木桐的卡車行駛,村民依然以舟代步。我的學生大都是內陸居民(orang ulu),他們告訴我上游的河水清澈見底,兩岸參天古樹,犀鳥翩然飛過。由於家鄉太遙遠,他們不常回家。有一個來自Long Banga的沙班族(Saban)學生,從中一到中五,不曾回過家門一趟。Long Banga是靠近印尼北加里曼丹邊界的村莊,水路只能抵達Lio Mato,還需徒步兩三天,整個行程,需耗5天。
來自外地的老師對上游的村莊頗感興趣。一位來自西馬的單身女老師,趁著年終長假,跟隨回鄉的學生去尋幽探勝,終站是相當偏僻的Lio Mato。河的上游有險灘,暗藏漩渦,曾經發生長舟翻覆,乘客溺斃事件。翌年學校新學年開課數天前,她從與世隔絕的村莊平安歸來,容光煥發地告訴我們,內陸之旅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她的人生觀也改變了。不久,就聽到她宣佈放棄獨身主義的消息,我們也為她感到高興。
1988年長假,我也與兩位同事去峇南河上游,由一個加央族男生引路。我們先到他的家鄉Long Liam住一宿,隔天去Long Akah,華裔女生美蘭的家長在那兒經商。我們在簡易機場的草地跑道跳躍拍照。那兒還有一座布洛克朝代建立的堡壘。旅途的終站是弄山,那兒有一所國民中學,還有一座美麗的天主教堂,聖壇的講臺,四周的牆壁及窗欞都以原住民生命之樹圖騰裝飾,那是極其精美的藝術作品。我們步行數公里,去瀑布浸泡在清涼的水中,享受一個寧靜的午後時光,晚上就在長屋留宿……
重新翻開手繪地圖,秀麗的內陸風光歷歷浮現,讓人無比懷念。
(注:弄拉瑪已在2015年10月1日提升為縣,改稱德朗烏山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