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峇鲁5日讯)在年轻时是叱咤大马篮坛的丹州州手及国手,并曾任国家篮球队教练的黄钟波,上个世纪70年代在哥市一所国小争取建设篮球场和培训了一批巫裔男女篮球员。50年后,当年的学生和球员返回哥市探望恩师诉衷情,追忆昔年的篮球梦。
82岁高龄的黄钟波,也是丹州杏坛元老。
他曾在丹州国小服务多年,从90年代起担任丹州华印小督学多年至退休为止。
10年前动膝盖手术卧床至今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不但是个篮球高手,还曾任国家篮球队教练,带领我国男女篮球队南征北伐,为大马篮坛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无奈命运弄人,在2014及2015年接受了膝盖手术后,只能够躺卧在床上至今。
目前暂住在哥市一所私人疗养院的黄钟波,日前迎来了一份温馨的礼物。那是他于70年代在哥市依斯拉国小教过的一群学生,他们大多数是该校1973年的六年级毕业生,也有一些人是在1974年小学毕业。最重要的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黄钟波在该校成立篮球队时的第一批男女球员。
法蒂拉:有恩师才有篮球场
法蒂拉哈山是这场感恩活动的召集人,她说,一共有31位校友参与,只为见当年恩师一面。此外,还有5位特别嘉宾,包括国家运动员福利基金会(YAKEB)主席拿督努鲁阿里芬。
她说,没有黄钟波,依斯拉国小就不会有篮球场,也不会有篮球队。
“他为篮球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让我和同窗们爱上篮球。我们不只在小学打篮球,上了中学也继续打球。还有人到外国留学时也参加大学的篮球队。我们不只打球,还参加比赛,代表县队和州队。当年,国小篮球队能在比赛里打赢华校的队伍,是许多人都不曾想像过的事。
“就是因为黄老师的推动,我们才能以成为篮球队的一分子为荣。当我们赢得比赛的时候,他会兴奋地跳起来!”
伤心当年篮球场已拆毁
依斯拉国小后来改名,成为巴当加弄国小。法蒂拉一行人重返母校,发现她们当年天天都在练球用的篮球场,已经被拆毁而被其他建筑物取代时,她表示伤透了心。
“我们会打以华人运动员为主的篮球,学会运球,篮球在我们的心里是永远的一件事,请不要毁掉我们的球场!如果老师要我们争取,我们一定会奋斗到底!”
依山:曾打赢华小印象深刻
依山依斯迈(61岁),也是该校70年代的小学生,他是追随哥哥的步伐跟黄钟波练球,他依稀记得,当时的球队有12人,11位马来球员,只有一名华人。
他记得,打赢过华小队一次,担任教练的黄钟波高兴不已。
“现在,我偶尔还会打球当运动,我的儿子也会打篮球。”
依山是其中一位经常会到哥市唐人坡即黄钟波的住家探望恩师,这次的感恩活动原本是大伙配合开斋节去恩师家里聚餐,却听说恩师住进了疗养院,他们才调整了活动形式。
罗斯丽娜:小学时天天练球
坐着轮骑来的校友罗斯丽娜(63岁),是50年来第一次与恩师相聚。
她说,当年是因为对英式篮球没兴趣,而参与了黄钟波的篮球队,她因此从10岁开始练球和比赛,而且在小学那段时间,几乎天天都练习。
“上了中学,有项比赛名为首相杯,篮球也包括在内,我也参赛。后来到英国留学,我独个儿在大学的篮球场投球,被大学球队发现之后,也被召入球队。”
10年前動膝蓋手術臥床至今
面对一群当年的学生和球员,黄钟波万分感动,他说,大约10年前接受了膝盖手术后,他就无法行走至今。
他依然记得自己是在16岁开始打篮球,而他现在已经80高龄,许多与篮球有关的回忆又上心头。1979年,他代表国家队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东运会,成功为大马篮球队摘下金牌,后来又在1989年的东运会夺冠,这都是光荣一刻。
3个星期前,一直照料他的妻子林涵溶因为生病,而必须和他一起住进了疗养院。最小的儿子也因此从英国回来和大哥一起照顾父母亲。
在会上,小儿子以吉他伴奏,陪着黄钟波献唱一首改过歌词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献给来访者,感谢当年的门生对他的关怀,场面温謦。
YAKEB特别设计T恤赠恩师
在会上,努鲁阿里芬代表国家运动员福利基金会,赠送了一件特别设计的T恤给黄钟波。T恤里的7号球员正是黄钟波,那是他在60年代其中一届“元首杯”时比赛的英姿,吉兰丹是当年的冠军队。
努鲁阿里芬透露,该基金会在丹州拥有大约300位前运动员会员,黄钟波是其中一人。
当天,在场的尚有吉兰丹篮球总会副会长黄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