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打峇魯5日訊)在年輕時是叱吒大馬籃壇的丹州州手及國手,並曾任國家籃球隊教練的黃鐘波,上個世紀70年代在哥市一所國小爭取建設籃球場和培訓了一批巫裔男女籃球員。50年後,當年的學生和球員返回哥市探望恩師訴衷情,追憶昔年的籃球夢。
82歲高齡的黃鐘波,也是丹州杏壇元老。
他曾在丹州國小服務多年,從90年代起擔任丹州華印小督學多年至退休為止。
10年前動膝蓋手術臥床至今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不但是個籃球高手,還曾任國家籃球隊教練,帶領我國男女籃球隊南征北伐,為大馬籃壇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無奈命運弄人,在2014及2015年接受了膝蓋手術後,只能夠躺臥在床上至今。
目前暫住在哥市一所私人療養院的黃鐘波,日前迎來了一份溫馨的禮物。那是他於70年代在哥市依斯拉國小教過的一群學生,他們大多數是該校1973年的六年級畢業生,也有一些人是在1974年小學畢業。最重要的是,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黃鐘波在該校成立籃球隊時的第一批男女球員。
法蒂拉:有恩師才有籃球場
法蒂拉哈山是這場感恩活動的召集人,她說,一共有31位校友參與,只為見當年恩師一面。此外,還有5位特別嘉賓,包括國家運動員福利基金會(YAKEB)主席拿督努魯阿里芬。
她說,沒有黃鐘波,依斯拉國小就不會有籃球場,也不會有籃球隊。
“他為籃球付出的努力和熱情,讓我和同窗們愛上籃球。我們不只在小學打籃球,上了中學也繼續打球。還有人到外國留學時也參加大學的籃球隊。我們不只打球,還參加比賽,代表縣隊和州隊。當年,國小籃球隊能在比賽裡打贏華校的隊伍,是許多人都不曾想像過的事。
“就是因為黃老師的推動,我們才能以成為籃球隊的一分子為榮。當我們贏得比賽的時候,他會興奮地跳起來!”
傷心當年籃球場已拆毀
依斯拉國小後來改名,成為巴當加弄國小。法蒂拉一行人重返母校,發現她們當年天天都在練球用的籃球場,已經被拆毀而被其他建築物取代時,她表示傷透了心。
“我們會打以華人運動員為主的籃球,學會運球,籃球在我們的心裡是永遠的一件事,請不要毀掉我們的球場!如果老師要我們爭取,我們一定會奮鬥到底!”
依山:曾打贏華小印象深刻
依山依斯邁(61歲),也是該校70年代的小學生,他是追隨哥哥的步伐跟黃鐘波練球,他依稀記得,當時的球隊有12人,11位馬來球員,只有一名華人。
他記得,打贏過華小隊一次,擔任教練的黃鐘波高興不已。
“現在,我偶爾還會打球當運動,我的兒子也會打籃球。”
依山是其中一位經常會到哥市唐人坡即黃鐘波的住家探望恩師,這次的感恩活動原本是大夥配合開齋節去恩師家裡聚餐,卻聽說恩師住進了療養院,他們才調整了活動形式。
羅斯麗娜:小學時天天練球
坐著輪騎來的校友羅斯麗娜(63歲),是50年來第一次與恩師相聚。
她說,當年是因為對英式籃球沒興趣,而參與了黃鐘波的籃球隊,她因此從10歲開始練球和比賽,而且在小學那段時間,幾乎天天都練習。
“上了中學,有項比賽名為首相杯,籃球也包括在內,我也參賽。後來到英國留學,我獨個兒在大學的籃球場投球,被大學球隊發現之後,也被召入球隊。”
10年前動膝蓋手術臥床至今
面對一群當年的學生和球員,黃鐘波萬分感動,他說,大約10年前接受了膝蓋手術後,他就無法行走至今。
他依然記得自己是在16歲開始打籃球,而他現在已經80高齡,許多與籃球有關的回憶又上心頭。1979年,他代表國家隊在印尼雅加達舉辦的東運會,成功為大馬籃球隊摘下金牌,後來又在1989年的東運會奪冠,這都是光榮一刻。
3個星期前,一直照料他的妻子林涵溶因為生病,而必須和他一起住進了療養院。最小的兒子也因此從英國回來和大哥一起照顧父母親。
在會上,小兒子以吉他伴奏,陪著黃鐘波獻唱一首改過歌詞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獻給來訪者,感謝當年的門生對他的關懷,場面溫謦。
YAKEB特別設計T恤贈恩師
在會上,努魯阿里芬代表國家運動員福利基金會,贈送了一件特別設計的T恤給黃鐘波。T恤裡的7號球員正是黃鐘波,那是他在60年代其中一屆“元首杯”時比賽的英姿,吉蘭丹是當年的冠軍隊。
努魯阿里芬透露,該基金會在丹州擁有大約300位前運動員會員,黃鐘波是其中一人。
當天,在場的尚有吉蘭丹籃球總會副會長黃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