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
发布: 7:35am 06/05/2024

林佚

低清

老派唱腔

热爱105度的你

林佚

低清

老派唱腔

热爱105度的你

林佚/老派唱腔是怎么来的?

作者:林佚

我的青春期,总是有歌的。我常常一边复习功课,一边听广播,听那些令我热血沸腾的流行音乐,也听父母辈甚至更早的经典老歌。彼时正值小学阶段,我跟很多小朋友一样,不会费心去想歌如何写就、音乐概念又是怎么回事,只知道余天〈榕树下〉、庄学忠〈草原之夜〉、罗宾〈你侬我侬〉红得要命,长辈都知道这些歌,李逸〈轻轻呼唤你》、李茂山和林淑容〈无言的结局〉谁不会唱?我记得,在某天扭大音量,肆无忌惮大声听周杰伦〈双截棍〉时,竟然引起家母不满,原因竟然是她不喜欢周杰伦咬字不清的唱法,在接下来的日子,我经常从长辈口中听到这样的评价:“为什么他会红?都不懂在唱什么。”

从那时起,我开始察觉现代中文流行曲和经典老歌唱法上的差别,“为什么前辈要那样唱歌?”这个问题搁在心上,想了很久。直到我听见翻唱〈〉,他们在一首流行歌保留了传统唱法,其演唱特色是颤音、低沉富磁性、字句清晰、顿挫分明、且因不刻意以转音作为不同音程的滑动装饰之故,每个音通常都直接到位,颗粒感十足,也习惯性地把歌词中的“的”唱成“di”音,而“愿”、“远”等“uan”音字,都会被唱成“uwang”音。整体而言,虽然做足了功课,模仿得很像,但跟《ASTRO经典名曲歌唱大赛》选手比较起来,总是少了点什么,这究竟是为何?

ADVERTISEMENT

林佚/老派唱腔是怎么来的?
《歌唱台湾:连续殖民下台语歌曲的变迁》陈培丰著

后来,我读了陈培丰《歌唱台湾:连续殖民下台语歌曲的变迁》一书后,对此现象有点眉目。他提到:“最早的台语歌,多采取歌仔戏的唱腔,在歌词上,则有许多“闺怨”题材,反映了殖民地台湾人的郁闷。到了战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相关人才大量流失,但民众对于流行音乐的情感和娱乐需求仍旧未减,于是才产生大量仿效、翻唱过往日本演歌的现象,塑造了今日我们对台语歌的认知—— 多用来描述歹命人、出外人、行船人、逃亡人、舞女、酒女等社会边缘人的遭遇与悲情无奈。”

后来,这些歌传到了大马。我猜,在七八十年代,本地原创作品数量不多,加上版权意识不够,歌手翻唱不少港台的口水歌,虽然倾向“亦日亦台”的唱法,但随着不同歌曲类型,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情感上的追怀,而出现浓淡不一的演唱方式,逐渐成为本地歌手重新定义自己的方式。

更多文章:

林佚/深夜里,你睡了吗?
林佚/从歌词浅析“墓”与“碑”意象
Tom Phan/先听了一场告五人 
林佚/〈Balik Kampung〉究竟是回家过节,还是回家投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