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麼年代了,難道我們還相信世間有真愛?
ADVERTISEMENT
不如我們先從《愛愛內含光》這部劇的第一幕說起。女主角邱曖和男主角周平克在床上脫衣,準備親熱之際,邱曖卻能理智地羅列一整套“床友規則”包括不親吻、不擁抱、不過夜等。飢渴的目光,同時透露著不想與任何男人產生真感情的理性光芒。性與愛是否能夠分離?在前衛思想下衍生的現象比如約炮、交換伴侶、開放式關係,及至兩代人之間的愛情觀衝突,都是此劇企圖探討的議題。
《愛》環繞邱曖的原生家庭,設計了4段親密關係,分別是夫妻關係長期不和的爸爸媽媽;分屬炮友的邱曖與周平克;邱曖大姐與姐夫的無性婚姻;哥哥邱宥森與兩個同性戀人的情慾糾葛。當飾演媽媽的苗可麗口操“臺灣國語”出場,觀眾即刻回到經典臺劇8點檔現場,感受到即將上演的,是傳統與進步的扞格,兩個時代愛情觀的劇烈拉扯。
兩代人的性價值觀
媽媽可被視為這部劇的中心點,延伸而出展演整個家庭的失衡狀態。媽媽為時下年輕人怎麼可以如此公開談性而感到疑惑。身兼蜜蠟除毛師和兩性頻道內容創作者的邱曖,自然不受媽媽待見。劇情不明寫,觀眾卻輕易感受到她逃避兒子是男同志此一事實。另外,為了規勸結婚多年而不生育的大姐,她說出典型的傷人語句——“沒有孩子的婚姻,更需要努力維持。”媽媽這種“我們永遠都是一家人”的粉飾太平論調,劫持了後代子女的想法和感情。當女兒發現爸爸在夜場逢場作戲,她卻提醒孩子不可以恨爸爸,“畢竟做生意就是這樣”,“他永遠是你的爸爸,為家裡付出過很多”。
我們看到一個複雜、細膩卻選擇不多的傳統家庭主婦。後來,當我們站在女兒的立場開始撻伐媽媽的種種不可理喻,怎麼可以為了爸爸在結婚紀念日自慰“這種小事”而生氣時,媽媽終於爆發,爆出一句“是你爸不碰我,難道我都沒有需要?”所以我不認為媽媽這一個角色被樣板化,《愛》也不急於預設立場,簡單將兩代人的價值觀評斷、歸納為保守或進步。
結婚與否,不是生活是否幸福的指標。愛情失效,身心孤獨,也從來不是哪個年代獨有的問題。《愛》裡的人物,都在迷茫地為自己的心事和性事尋求解決之道。邱曖堅守“做愛不戀愛”原則,不願承認對周平克產生情愫。直到她上了《深夜凱莉》這一檔節目,被主持人質疑是否為“愛無能”時,她才願意回溯成長史,發現是父親出軌的童年陰影導致她害怕投入一段穩定關係。
現代人的關係難題
《孤獨世紀》如此批評新自由主義所造就的自私社會:“我們把自己當成競爭者而非協作者,是消費者而非公民,是囤積者而非分享者,是拿取者而非給予者,是鑽營取利者而非幫助者。”於是,袒露內心要比袒露身體更加困難,《愛》演繹的,不過是現代人的關係難題。著有《愛無能的世代》的Michael Nast如此評價當代人的愛情觀——我們追求績效,自我實現,等待完美戀人,所以在一段關係中不想被拖累,只要發現對象稍微不適合就換。交友軟體的便利允許人們邂逅無數陌生人,更是加劇了“有很多選擇”的錯覺。
以性為噱頭的《愛》,充斥露骨畫面,性暗示及黃色笑話。每一集的片尾彩蛋,邱曖都會簡略分享性愛常識,給成年觀眾上一堂性教育課。然而,某些觀眾可能會失望,因《愛》內核不是反愛情的,也不在鼓吹性解放。劇集的結尾反倒是對家庭價值、穩定關係的召喚。好在這些價值都是角色一番迷失和尋覓之後才獲得的答案,不至於出現規訓與說教的敗筆。
這是“多元親密關係”的時代,或許我們可以先把傳統和前衛,哪個年代的愛戀更真摯等辯論先撇在一旁。生而為人的我們殊途同歸,都走在尋覓幸福的路上。《愛》最大膽荒誕的橋段,莫過於哥哥邱宥森和他的戀人在阿嬤的靈堂熱烈激吻,瘋狂造愛。兩個赤裸的身體糾纏扭動,鏡頭偶爾對焦阿嬤的遺照,慈祥的淺笑彷彿祝福著孫子,和電視前的我們——活得幸福就好。
更多文章: 黃愛玲/《心靈的聲音》你有多久沒好好笑過了? 賴芯語/《重啟人生》“重啟人生”後,我還想再看這部戲 王晉恆/《凱洛的末日日常》末日到了,但我還想上班啊 金睿瑜/《那一年的除夕夜》年輕型失智症患者的幻想世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