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教育需要深度的改革,而改革的中心是回到學生本身。教育的目的是啟發和發展,而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興趣愛好、背景基礎均不同,因而獲取知識的速度與方式也不同。
ADVERTISEMENT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大馬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學習。儘管學生平均在校的時間為12.5年,但實際有效學習的時間只相當於8.9年。
此外,報告還指出,42%的學生在五年級結束時尚未達到成熟的讀寫能力水平。
來自家庭較富裕的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補習班來加強學習,但對於弱勢學生和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而言,他們面臨更大的挑戰。報告顯示,高達61%的學生未能達到應有的學術發展水平。
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的補習班已經成為常態(或許是病態),這反映了家長和學生對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缺乏信心。
因此,他們選擇將孩子送到綜合性的補習班來彌補在校學習的不足。這不僅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和產生依賴心理,許多學生還因為學習負擔過重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學生的表現與我國的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教育部可以透過更好的師資培訓、改善學校設施和資源,以及制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老師應該因材施教。教育普及化的代價之一就是教育罐頭化,老師和家長會使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和孩子的表現;而這一套學術表現指標也成為了老師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以及家長們衡量孩子在校表現的標準。
最終,這些指標會成為孩子們沉重的學習負擔,因此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會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而上升。
我認為義務教育不應該是強迫學生以統一的方式學習,然後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分類。因為在最關鍵的小學學習階段,許多的天賦和對學習的熱情可能會被制度化的模式所抑制。
學習應該是人們內在的自然渴望,因此學習本應是愉悅的。如同許多學生自學電腦遊戲或樂器一樣,他們可以全心的投入其中,甚至廢寢忘食,因為他們對這些活動充滿了熱情。
反之,很多可以在制度化教育模式下生存或表現優越的學生在中學畢業後對升學並不感興趣,或不知道他們要做什麼。
由此可見,我國的教育需要深度的改革,而改革的中心是回到學生本身。教育的目的是啟發和發展,而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興趣愛好、背景基礎均不同,因而獲取知識的速度與方式也不同。
因此,我認為減少班級規模和老師的行政負擔是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這樣,老師才能更專注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於教學與育人的工作,針對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提供更多幫助。此外,也需納入更廣泛的學科、學習方式和評估模式,打造更包容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從補習班氾濫到學生表現下滑的現象,甚至在學生畢業後感到迷茫沒有方向、大學生沒法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都揭露大馬教育質量的不足。
我希望政府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夠意識到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因為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決定該國的發展與競爭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