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教育素質近來又引起討論,有人甚至建議教育部長去長屋過夜瞭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因為有報告指出,我國五年級學生中,高達42%學生不擅長閱讀,比擁有相同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國家(34%)高出8%。
這個數據源自世界銀行2024年4月發佈的報告。這份報告還提到其他一些隱憂,比如我國學前教育雖然普及,可是24%學童在就讀小學前仍缺乏入學應有的技能。如果他們的基礎從一開始就不夠穩固,只怕他們在之後的學習路上會更加落後。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梁慧穎
攝影:本報 黃安健
國際組織不時會為世界各國的教育把脈,像經合組織發起的PISA便是一份重要的成績單,評估各國學生的能力乃至國家教育政策的績效。
2024年4月,世界銀行也針對我國教育發佈了一份報告,題為《教育應該從小開始:加強基礎技能》。這份報告聚焦於我國學前教育還有中小學教育,其中一個研究結果是,雖然我國努力改善學校的教學,可是很多學生依然學習不足。
報告指出,馬來西亞學童在18歲以前,平均花在學校的時間為12.5年,但實際學習的時間只相當於8.9年。而鄰國新加坡,學童平均在校13.9年,實際學習時間相當於12.8年;還有韓國的學童,平均在校13.6年,實際學習時間相當於11.7年。
即使不跟高收入國比較,說越南好了,越南學童平均在校12.9年,實際學習的時間也有10.7年,比馬來西亞來得高。
學前教育未能與幼小銜接
這份報告出爐之前,世行其實做過一項涵蓋更大範圍的研究——《夯實根基:東亞太平洋地區的教師與基礎教育》,比較各國基礎教育的概況。這份報告2023年發佈,當時就已經指出,一些國家和部分地區的兒童並沒有獲得基本的教育技能,尤其比起城市和富裕地區,農村和貧困地區的教育質量要低得多。
上個月最新發布的報告則指出,馬來西亞每10位兒童中,有1位沒受過學前教育,換言之,絕大多數兒童都有機會上學前班。
然而,如果要說幼小的銜接準備,本地約有24%學童仍缺乏入學準備的技能。
這個問題跟學前教育的素質有關。報告稱,我國學前教育仍缺乏有效的評鑑機制促進改善,而且儘管《2013至2025年馬來西亞教育發展藍圖》提到在2020年之前,所有幼教老師必須至少具備學前教育專業文憑資格,可是這個目標到現在依然沒有達成。
全納教育與差異化教學的培訓不足
世行這份報告提到,學童的學習成果雖然受到多方面因素比如家庭背景的影響,但是在學校這個領域,影響他們最深的是教師。
世行宏觀經濟、貿易與投資高級經濟師張有傑受訪時說,根據世行對越南的研究,表現中等的二年級學生經過3年薰陶之後,會因為教學的素質優劣,成為班上最優秀的三分之一或最底層的三分之一。很可惜,馬來西亞沒有這方面的研究,不過從其他國家的研究結果可以推論,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確實非常大。
世行報告指出,多數本地教師都有受過足夠的教師培訓,包括班級管理、學生評估、資訊工藝技能和一般的教學法。然而,馬來西亞教師有兩方面的培訓不夠充分,即全納教育(照顧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和差異化教學(依據學生的個別學習方式與進度)。
這份報告還提到教師缺課的問題。研究發現,近40%本地五年級學生表示,他們的老師有時或經常會缺課(同樣情況在越南的比率只有10%)。這個問題跟教師被雜務纏身有關,馬來西亞教師有大概29%工作時間花在非關教學的任務上,特別是行政及班級管理。在經合組織的教學國際調查(TALIS),這個數字比起其他國家的平均值高出大約8%。
大馬幼教支出比高收入國低三四倍
馬來西亞立志成為高收入國,政府對教育的支出是否足夠呢?世行指出,我國政府約20%支出是用在教育方面,比一些東南亞國家來得高,但必須注意的是,有些國家的教育支出雖然比我國低,可是這些國家的學習成效比我國優秀,越南就是一個耀眼的例子。
儘管我國對教育的支出不低,但張有傑說,學前教育得到的撥款僅佔公共教育支出的3%,比高收入國低了三四倍。
鑑於學習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如果學童的基礎很薄弱,他們將難以培養更高級的技能,而技能不足將無法使國家達到高收入國所需要的生產力成長。國家若要投資,學前教育會是非常值得投資的領域。
政策應給予教師明確和行得通的指引
世行這份報告不只點出我國教育的癥結所在,也提出多項建議:
讓所有孩子都有一個好的開始
馬來西亞雖然在普及學前教育方面取得不錯進展,但還有最後一里路要走。馬來西亞政府應考慮將至少一年的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免費與強制),為學前班提供財務獎勵,還有為家長提供經濟援助,以便他們負擔得起學前班的學費。
下一步是改進學前教育的素質,其中一個關鍵是確保所有幼教老師在2025年前達到最低學歷要求。
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更好且更頻繁的評量
如果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水平,首先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評估機制,幫助我們明確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展。
要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不是隻有統一考試這個方法,畢竟考試有利也有弊,這種一錘定音的考核方式未必能測出學生的真正實力,反而會對學生造成考試壓力。相比之下,長期的持續性評估比較能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展。
我國實施校本評估已有一段很長時間,世行認為這套評估方法需要經常檢討和強化。與此同時,馬來西亞應該繼續參加國際的學生評量,以便本地的評量標準與國際保持一致。
不止學生,評核教師工作表現的方法也應該改善,除了教師的自我評估,還應該增加獨立的評核。
支持並鼓勵教師改進表現
應借鑑國際實證促進學生學習
馬來西亞教師不缺在職培訓,包括情緒管理和心理方面的培訓。教師培訓必須以數據和實證為依據,根據全球的經驗,優質的教師在職培訓有4個特點:
(一)著重學科內容知識;
(二)有機會實踐與同事的共學成果;
(三)透過追蹤訪問,持續支持培訓;
(四)升職或加薪的獎勵。
確保老師瞭解要做什麼、怎麼做和為什麼應該這麼做
決策者經常忽略教師的觀點和他們在實踐上遇到的問題,例如課程改革往往增加教材卻沒有刪減任何既有的內容,使得教師要花同樣的時間教更多的東西,加重教師的負擔。
教案如果不夠明確或難以執行,教師可能就不會遵循。即使教師瞭解該如何執行新教學,他們需要支援和動力來支撐這些教學上的變化。若要確保政策有效執行,就必須明確讓教師瞭解該怎麼做和為什麼要這麼做。
教育部怎麼說?
世行這份報告發布不久後,即引起各方人士關注。像曾經擔任教育部第二副部長的巫統最高理事拿督莫哈末卜艾,就針對報告指我國多達42%五年級學生未能充分掌握閱讀能力一事,挑戰現任教育部長法麗娜到內陸地區的長屋過夜,瞭解本地學生學習落後的原因。另外,前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長丹斯里拉菲達也呼籲,我國應立即改革教育制度,如果未能解決世行報告提及的問題,或將導致我國競爭力落後。
對於世行這份報告,教育部已發文告回應,指教育部正在積極實施各種舉措來改革國家教育體系,包括重組學前教育體系,研擬2027年課程綱要,重點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還有通過各種項目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世行這份報告多次以越南做例子,指越南的教育支出比我國少,可是數據顯示越南學生在很多方面的學習成效比我國好。
如果馬來西亞下定決心改革教育體系,也許我們不必捨近求遠,先向越南取經就好。
更多【新教育】: 榮譽退休教授袁家喜/讓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 版畫 另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留學臺灣 申請途徑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