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名词选择的争议,将其重点转移到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残疾人士,并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把大前提置于争议前端,则自然会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把“残废者”改称为“残疾人士”(OKU,Orang Kurang Upaya),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避免二次伤害的尊重词语,但如果要像上议员以莎亚那样,坚持使用“特殊能力者”(specially abled)一词来称谓残疾人的话,其用意就让人费解了。其实OKU是一个已经得到认可的国际用语,而有关用语已被写入2008年马来西亚残障人士法令,完全没有更改或替换的必要。
ADVERTISEMENT
中环残疾人士组织(OKU Sentral)认为应该使用国际认可的术语,并表示使用“特殊能力者”等委婉用语,非但无法表达出对残疾人群体尊重与认同,反而可能因此而削弱了对残疾人权益的争取。中环残疾人士组织的看法是有其道理,因为OKU这些术语已被写入马来西亚残障人士法令,任何对此的改变都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影响。事实上“残疾”一词只是很中性的反映出一个情况,并不见得会让人产生什么负面联想。
相反的,那些所谓“更委婉的称谓”,亦不见得能够更好地反映残疾人士的能力和尊严,更未必能于减少社会对残疾人士的歧视和偏见,或增加社会对他们的包容与认同。需要注意的,反而是这些过于委婉的称谓,可能会模糊了残疾人士所需要面对的现实挑战,以及有待解决的许多具体问题,从而减弱对他们在生活上诸多实际权益的争取力量。
之所以会引起上述疑虑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如中环残疾人士组织一再强调的“国际用语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术语已经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采用。而任何对这些术语的改变,都可能会削弱了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对这些弱势团体的关注。
事实上,我们应该以实际的角度来看待此事,并通过更具体的行动,来帮助及改善残疾人士的生活,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名词使用上的争议。因为无论是使用更委婉的称谓,还是坚持传统的术语,各造最终目标无疑都是为了要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为残疾人士提供平等机会和受尊重的生活环境。有鉴于此,大家就必须在尊重国际用语和社会文化的大氛围下,找到一个可以达成共识的平衡点,来达到改善残疾人士生活空间的目的。
因此,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场名词选择的争议,将其重点转移到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残疾人士,并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把大前提置于争议前端,则自然会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不论是中环残疾人士组织还是以莎亚,我们相信大家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都是志在帮助残疾人士。若然如此,又何苦相煎内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