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化,我國也加入“老人國列車”,在人均年齡越來越高的年代,輪椅使用率也隨之上升。
輪椅,除了是殘障人士、病人的代步工具,現在也是體弱、行動不便老人的生活輔助工具,甚至一些家庭帶老人出遊時,也會準備一部輪椅,以便老人家走累了可以推著他繼續 行程。
ADVERTISEMENT
馬大醫藥中心是國內唯一設有輪椅事務組的醫院,從配對輪椅、輪椅使用指導、心理輔導、輪椅維修與保養,都涵蓋在這個一站式輪椅中心。
馬大康復醫學部高級職業治療師兼輪椅事務組負責人努芝娜巴哈努丁(Ruzina Baharuddin)表示,輪椅事務組隸屬康復部,一切關於輪椅的事務都由他們處理。
她說,馬大醫藥中心是國內唯一設立輪椅事務組的醫院,為病人提供選擇輪椅、維修輪椅,甚至心理輔導,讓病人接受使用輪椅及掌握使用輪椅的技巧。
坐輪椅也需要心理輔導?努芝娜解釋,當一個人從四肢健全到必須使用輪椅的這個關卡,很多人都接受不來,需要心理醫生或相關人員協助,跨過這道心理關卡才能接受自己必須用輪椅的事實。
成立於1991年的輪椅事務組,是因為康復醫學部在治療病人時,發現病人在選購輪椅時或多或少都會踩雷,買了不適合自己的輪椅,花錢買難受;再者,輪椅損壞了也不知該找誰維修,缺乏保養輪椅知識令輪椅壽命縮短等等問題,於是成立了輪椅事務組。
協助病人適應輪椅生活
努芝娜回想,成立初期只是提供輪椅基本維修服務,爾後在2016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掖,為該組提供全面的輪椅知識培訓,包括評估輪椅使用者(成人與兒童)的坐姿問題及提供姿勢支撐裝置等等,從軟體到硬體支援都涵蓋其中,更完善該組的輪椅服務。
為了讓更多人對使用輪椅有更多的瞭解,該組每年都會在3月的國際輪椅日辦開放日,為病人免費檢查輪椅,今年更打開藩籬,接受非醫院病人也可把輪椅送去檢查。
她透露,儘管大馬沒有輪椅使用者的統計數據,但根據世界輪椅使用者數字,全球有10%人口是殘障人士。套用這個數據的話,我國目前人口是3300萬人,10%的話就意味著有330萬殘障人士,若以1%需要使用輪椅計算,就有33萬名輪椅使用者。
在2020至2023這3年裡,該組服務了三千多名輪椅使用者,包括了維修輪椅、心理輔導、
正確使用輪椅技巧等等,成人與兒童皆有,當中以兒童病人佔多數。
她表示,成人的輪椅使用者,主要是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行動不便而需要坐輪椅,如腫瘤、脊椎問題、腦部受損、中風、失智症、體弱年邁者(70歲以上),而因交通意外受創而需要坐輪椅者,則以年輕人為主。
“反之兒童很多是天生殘缺,出生後就需要使用輪椅,所以超過一半的病人都是兒童。他們每兩年就要更換一部輪椅,除了是因為體型改變,生活方式與行動動向也會改變,所以必須隨著年齡而更換輪椅。”
“一些需要額外支援的兒童,好比無法自行坐立的兒童,需要揹帶或肩帶的支持,確保坐上去後身體不會傾前或歪倒,所以我們會花更多心思在照顧兒童需求上,不想他們因為坐輪椅而引發各種併發症,如使用不合適的輪椅導致褥瘡。”
努芝娜表示,輪椅事務組隸屬醫院復健部,民眾只需有馬大醫藥中心的醫生轉介,或其他醫院的病人也可以持醫生的推薦信到該組登記,換言之公眾必須先到醫院掛號才能得到該組的諮詢服務。
使用指南兼顧身心靈需求
對一個常人而言,坐上輪椅是多麼輕而易舉的事,因為你知道它不是你的“終身伴侶”,但對終身需要依賴輪椅的病人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氣與心理建設才可邁開坐上輪椅的腳步。
努芝娜表示,很多病人在知道自己往後人生必須坐在輪椅上都難以接受,無法接受自己再也無法行走的事實,必須接受心理輔導才能度過這個最艱難階段。
她坦言,雖然他們的職責或工作範圍是為病人、使用者解決輪椅相關的問題,但很常需要扮演輔導員角色,鼓勵病人接受及善用輪椅,用其他重新振作的病人為例子,讓他們看到即便是坐在輪椅上也可以活得很好。
“我們曾經試過足足花了一年時間才讓一名病人接受輪椅。開始時病人會抱著可以重新站起來的希望,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就慢慢接受了!”
她表示,通常輪椅使用者都是一輩子的事情,但也有短期使用,如骨傷的患者需要3至5個月的康復期,痊癒後有的會把輪椅捐給醫院,讓有需要的人使用。
大馬的環境或設備對殘障人士並不友善,惟這情況不只是大馬,全世界都是如此。慶幸的是近年來已經看到對殘障人士的關注,如公共交通工具已經可以讓輪椅使用者進入。
“不過還是有一些盲點,如有的地鐵車站設計不方便殘障人士進入。再者,殘障人士的停車位有限,還要面對一些手腳健全的人佔用。殘障人士衛生間功能很低,這方方面面都令輪椅使用者不願外出。”
檢視輪椅硬件配備
接觸過無數輪椅使用者的努芝娜觀察到,對輪椅使用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把輪椅抬上車。當他們獨立駕車外出的時候,每天至少兩次把輪椅抬進車裡,這是最艱難的事情,所以必須先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才能建議合適的輪椅給他們。
“我們也會指導他們如何應對各種生活不便,過程雖很困難,但很多人都克服了。縱然社會上有很多人願意幫助他們,但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要顧慮他們的自尊心,所以在幫助他們之前,最好先提問‘是否需要幫忙’,尊重他們的感受。”
努芝娜表示,輪椅最常損壞的部位是座位、輪胎、剎車器及軸承(Bearing),需要經常維修,所以病人每次回來複診的時候,都會到輪椅事務組讓技術人員檢查輪椅狀態。相對的,技術人員也會指導病人或使用者一些保養方法,延長輪椅的壽命,如清潔、擦拭、抹油等等。
如果保養得好,一部輪椅可以用5至10年,一般的話大概5年左右,期間可以通過復新或更換零件來延長輪椅壽命。同時,每位病人最好有兩部輪椅,以備一部送修時,還有另一部可以替換。
“剛開始來的病人,在聽了我們的建議後,都以為我們是賣輪椅的,但其實我們並沒有賣輪椅,只是作為輪椅代理商與病人的中間人,確保廠商提供的型號是符合病人的需求。”
很多剛轉介到該組的病人,都會投訴輪椅的各種狀況,如坐得不舒服,有的已經是第二部,甚至第三部輪椅,質疑輪椅素質不好,坐沒幾年就壞掉。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給病人建議合適的輪椅時,需要為病人評估,因為使用不合適的輪椅,不但會對病人造成傷害,輪椅的壽命也會縮短,當中包括輪椅太大或太小、無法進入衛生間、不符合病人的體型與狀況。”
有的病人投訴坐輪椅坐到長褥瘡,其實問題不在於長坐輪椅,而是因為病人不懂得釋放壓力。她解釋,坐輪椅就如我們坐辦公椅,每半個小時要活動一下,讓血液循環,所以他們也會教導病人釋放壓力的技巧。如果已經有褥瘡的問題,就暫且不要再坐輪椅,讓傷口痊癒之後再使用,以免問題持續惡化。
在給病人提出建議之前,並不只是看眼下的情況,還要預防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她呼籲民眾在購買輪椅之前,勿只是為了買而買,必須要先得到專業諮詢,更不是看價格而買,最重要的是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解決選購難題與使用疑問
訪問當天,來自雪蘭莪的黃順發陪著太太林小鳳來評估,選擇太太合適的輪椅。他透露,5年前太太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兩隻腳趾被迫截肢,以致走路不平衡,容易摔倒,在醫生建議下,太太就開始使用輪椅代步。
截肢後首兩年,佛教慈濟基金會免費借出輪椅讓其太太使用,之後就必須自己想辦法。
“在那兩年時間裡,她的行動能力慢慢恢復,但還是不太能走太遠的路。每次到醫院複診時,就借用醫院的輪椅,但有時候會全部都被借出,而她又要去幾個診所,非常不便,因此醫生就寫信讓我們來這裡評估,以便購買一部適合她的輪椅。”
他讚揚馬大醫藥中心輪椅事務組是一個非常細心的組別,為太太做了各種評估後,就讓太太試用各種類的輪椅,也教太太各種使用輪椅的技巧,這是過去他們從不知道的輪椅知識,讓他們明白不只是買一部輪椅而已,當中很多細節需要了解。
相關報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