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比网红打卡景区“甘榜阿贡”的名气大,但同样坐落在槟州威北郊区的瓜拉姆拉耳语市场(Pasar Bisik-bisik Kuala Muda)不仅具有其独特魄力,也是追求生态旅游者的好去处。
和一般市场喧哗叫卖,或以公开叫价的渔获市场不同的是,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海鲜”市场,数十年来始终保留其独有的“窃窃私语”(Bisik-bisik)交易方式,为游客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探索的乐趣。
所谓的耳语交易,是买方趋近渔民耳朵旁低声出价的隐密性交易方式,而渔民会在逐一聆听了买家的价位后,再将渔获售给出价最高的买家。
尽管它不是热门的旅游景点,但由于该市场的海鲜,都是渔船每天回航带回的新鲜渔获,因此每天都会吸引许多民众前往抢购,尤其是周末、周日及假日,整个耳语市场更是挤满人潮,好不热闹。
渔船满载返航 海鲜任挑
当踏进那熙熙攘攘的耳语市场,一股浓烈的海洋气息迎面扑来,从鲜活的螃蟹、大小不一的鲜虾,到各种鱼类,无一不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据当地渔民告知,瓜拉姆拉耳语市场每日有两百多艘渔船出海,这些渔民一般从凌晨6时启航,往附近海域捕鱼,一旦有了收获就会陆续返回耳语市场进行交易。
“一般上,渔船从早上10时开始就会带著当日的收获,陆续返回耳语市场,通常早上时段是渔获比较多,随后是螃蟹和虾等其他海产,直至11时起,随着人潮的涌入,整个市场就会非常热闹。”
这些渔民上岸后,就会将以塑料桶、托盘或塑料袋等装起的渔获,逐一摊开摆在地面上,让有意购买者向相关渔民出价,价高者得。
隐秘出价挑战大 建议先打听
不过,这种隐私的交易方式,对不熟悉海产价格的人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方面担心出价太高,会吃亏,一方面又不知道什么价位才合理,最终观望了好久,还是空手而归。
况且,该市场也有许多鱼贩或海产批发商驻守,他们清楚耳语市场的流程、了解海产价格走向,也掌握市场的需求,所以一般有渔获上岸,都会抢先一步出价购得渔获。
所以,若你真的有心要在该市场带回一些新鲜的渔获,不妨先打听当下的海鲜价格,或者寻求热心的当地人或是有经验的买家帮忙叫价。
有意购买渔获者,也别忘了自备塑料袋、水桶及泡沫箱等容器前往,因为渔民不会为顾客提供任何塑料袋,最好自备妥当。
大海对岸又一耳语市场
有到过瓜拉姆拉耳语市场的人,大概都知道,在大海的对岸,还有一座属于吉打州的耳语市场,它就坐落在哥打瓜拉姆拉渔村(Kuala Kota Muda)。
据了解,采用耳边交易的耳语市场,最早源自于威北瓜拉姆拉渔村,随后才扩展至对岸的哥打瓜拉姆拉渔村,两座耳语市场遥遥相对,看似近又似远。
威北瓜拉姆拉渔村与距离北海约30公里,属于淳朴的小渔村,早前当地还有不少华裔人口,但随着年轻人不断外迁,如今华裔居民已寥寥无几,这也造成附近的光育学校学生人数锐减,最终选择了搬迁至威南峇都交湾。
赏稻田风光挖蛤蜊
从北海驱车前往这个威北最北端的渔村,沿途也可欣赏到不少美景,尤其在临近稻米收割季节,沿途的稻田风光与甘榜美景尽收眼廉。
除此之外,从威北日落斗哇伸延至瓜拉姆的海岸线,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而吸引许多候鸟聚集,每季节转变,就会有迎来逾万只候鸟飞来栖息,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瓜拉姆拉一带的海滩,也是挖蛤蜊的好去处,每当盛产蛤蜊的季节来临,不少民众就会带着一家大小到该处挖蛤蜊,享受欢乐的亲子时光。
曾因海啸重挫沉寂一时
瓜拉姆拉渔村在2004年12月26日曾遭遇海啸的侵袭,当时不只渔船被打沉,位于渔村的耳语市场也首当其冲遭到破坏,渔获市场也沈静了好长的日子。
直至政府拨款重建当地被海啸破坏的建基和建筑物,耳语市场又重生。
随后在地方政府(威省市政厅)继续提升该市场设施,并将之列入威省文化遗产地图之后,耳语市场的名气逐渐响亮,吸引的人潮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