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会员文

|
发布: 4:32pm 10/05/2024

读书笔记

谢诗奇

趣味人生

读书笔记

谢诗奇

趣味人生

谢诗奇|​杂种城市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都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形成了多元混杂的文化,陈冠中称之为杂种文化(hybrid culture)。陈冠中引述著名英语作家鲁西迪(Salman Rushdie)的话说:“城市容许你成为公民,虽然你不是国民。”

Hisilicon Balong
墨尔本街头声援难民游行。(图:谢诗奇)

陈冠中是著名的中文作家。成长于香港的陈冠中,在美国接受大学教育,70年代回到香港后参与左派活动。八九十年代在港台创办电视台并制作了多部电影。2000年后定居北京从事写作。或许是在多地工作生活的经验,陈冠中笔下的世界总是奇形怪状,错综复杂。

ADVERTISEMENT

2018年,陈冠中出版了《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陈冠中的时代文评集》一书,其中在〈杂种城市与世界主义〉文章中,陈冠中借国际大都会呈现的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对构成这奇形怪状和错综复杂的世界梳理“主义”。

Hisilicon Balong
墨尔本川菜馆。(图:谢诗奇)

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都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的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形成了多元混杂的文化,陈冠中称之为杂种文化(hybrid culture)。陈冠中引述著名英语作家鲁西迪(Salman Rushdie)的话说:“城市容许你成为公民,虽然你不是国民。”鲁西迪是写跨国杂种论述的代表人物,曾因于1988年出版小说《魔鬼诗篇》(The Satanic Verses)而遭到追杀。

“今日那些最吵嚷着反对《魔鬼诗篇》的人有一种观念,认为不同文化的互相混合将无可避免的弱化和摧毁他们自己的文化。我持相反观点。《魔鬼诗篇》歌颂杂配、不纯、互相混合,转化是来自人类、文化、思想、政治、电影、歌曲的新和不被期待的组合。它为杂种化而欢欣,并害怕纯的绝对……因糅合而改变。它是给我们的杂种自我的情歌。”陈冠中认为杂种有助于避免出现原教旨主义。“换个角度说,有了宽容,才有杂种。”相对于国家,城市往往具有更大的包容。

协助我们理解这种存在于大都会中的文化现象的理论框架有哪些呢?其实,相较于杂种文化,我们比较常听到的是多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陈冠中从多文化主义开始,逐步分析其中的区别和关联。

Hisilicon Balong
墨尔本意大利餐厅。(图:谢诗奇)

多文化主义

“西方的多文化主义是一种上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赢取更多世人认同的进步价值观及机制,是人类文明的成就,对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及弱势群体是有保护、扶持、加权的重大作用的。”陈冠中引用加拿大学者泰勒(Charles Taylor)“承认的政治”的概念来说明多文化主义的内涵:“指的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少数民族、女性、阶级、宗教、世代、身体有不便者、不同地域居民、不同兴趣团体、不同性偏好族群等,纷纷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争取保留甚至促进自己的身分和生活方式的权利……”然而,陈冠中进一步指出,由于多文化主义强调身分认同和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关系是并存并列而缺少交流,因此有僵化差异、互不包容、原教旨、拒绝杂交甚至形成对立的危险。因此,多文化主义惹来很多批评。美国哲学家罗蒂(Richard Rorty)主张提倡爱国主义和主流价值予以还击。但是,自由主义学者纳斯鲍姆认为补足多文化主义的不是爱国主义,“而应该是一种有对人类共同体更高理想的世界主义。她正确的指出,如果推到国际层面,所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多文化主义的变奏,只不过主体不再是国内的某一族群,而是国家民族。”

陈冠中列举多民族前南斯拉夫的解体和卢旺达的种族清洗,来说明过度强调身分认同的危害。但是“对应的方法不是放弃多文化主义多民族政策而改用消除差异、追求国族单一化的强迫同化政策,而是应该以世界主义补足多文化主义。”因此,前面提到大都会中的杂种文化似乎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Hisilicon Balong
墨尔本大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图:谢诗奇)

多文化杂种世界主义

“杂种是多层次甚至深层次的文化混合,而不只是不同文化的并列并存。”陈冠中在这里提到波斯印度裔学者巴巴(Homi Bhabha)。巴巴“以英文写作,从左翼‘后学’观点,以杂种理念来一并消解民族、国家与多文化主义的论述建构。他认为大城市里的杂种文化,不能用单一的国族文化来说明(譬如说伦敦文化是不能简单化约为“英国”文化的),但也不能靠多文化主义的多民族文化来涵盖,因为这些都只谈族群身分、风土习俗与原味,假设了先存的国族或族群身分,并带决定论色彩,单向设定了文化只是这些身分的固定表达而已。”

陈冠中认为多文化主义思维强调身分的多样性,为的是破解强调身分同一性的国族论述。“但因为两者都是把身分作为讨论的中心范畴,结果都包含不了大城市的跨族群跨文化的杂种世界主义文化。”陈冠中进一步说明杂种世界主义文化并非抛弃身分去追求一个抽象的、划一的世界或现代,“而是承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有多种根、多重身分……用政治学家赫尔德(David Held)的说法是“多层次多方向的公民身分”。”

Hisilicon Balong
墨尔本美术馆展示建造中的伊斯兰教中心。(图:谢诗奇)

瑞典学者汉娜兹(Ulf Hannerz)说:“真的世界主义首先是一种取向,即愿意交往他者。”作为思想的西方,世界主义最早诞生于西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说:“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认为对一个智者来说,世界是开放的,一个善灵魂的故土是整个世界。”源自印度的佛教关于众生无分别、人人皆有佛性都是世界主义的。中国传统中也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等的理想。然而,世界主义在历史上曾经与帝国和殖民画上等号,进而使得通过民族自决争取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一战、二战结束后排斥世界主义。

陈冠中认为,在全球化和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2005年),有必要重提世界主义。“今天的世界主义,是受过多文化主义洗礼的;同时今天的多文化主义,也在世界主义的质疑下要自我修正,而大城市的杂种化既是成果也是催化示范。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并列的多元文化或是混合的杂种文化,背后都需要宽容、开放、自由、交流、合作、睦邻、和平、帮助他者这些世界主义价值观。没有世界主义的支撑,城市的多元文化和杂种文化都会凋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