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毛补选是一场重要的战役,该选举结果不仅能让我们知悉选民如何透过选票来评价近期政府的施政表现,更重要的是,该结果或许会成为未来选举种族混合选区的风向标。
ADVERTISEMENT
新古毛州议席补选被视为考验以安华为首的团结政府在过去18个月的执政表现、同时也给予在野的国盟一个大好机会来测试该阵营能否可透过这场补选来扩大其政治影响力。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族群占有过半选民的混合选区,新古毛补选的两大看点莫过于:(一)国盟能否稳住,甚至是扩大其马来选民的支持;和(二)颇对团结政府有怨言的非马来选民,会否继续出来投票(投票率是关键)挺身支持希盟(支持率是另一关键)。除此之外,这场补选的另一个左右选情的因素,则是印裔选民的动向。该选区的印裔选民比例为18%,是雪州排名第13个印裔最高比例的选区。印裔选民近来就团结政府对该社群的忽视,抱持着负面的情绪。正因新古毛的印裔选民是比例显著的“关键少数”,因此这场补选也恰好地提供印裔社群一个大好机会来展示其政治影响力。
由伊斯兰党和土团党为首的国盟,在六州州选时强势崛起,这个以马来民族与伊斯兰为主要意识型态的联盟不仅延续了2022年大选的士气,更因为国阵与希盟合组团结政府后,吸纳了大部分原巫统支持者的选票,成功在全国经济中心的雪兰莪州突围,并赢下56个州席的22席,同时否决希盟三分之二的多数优势。希盟则因为能在华裔选区和混合选区大获全胜,方阻挡国盟烈焰的气势而第四度赢下州政权。也因此,希盟/行动党在新古毛补选比起国盟,有着更不可输的压力。若是国盟能在这个三大族群皆不过半的选区插旗,则希盟来届大选在许多议席将敲响警钟。
让我们回到2008年大选。当时的在野党毫无预警地攻下5个州政权。其中,国阵在雪州从54席输剩20席,而这34个易主的选区近乎是华裔为主的议席和混合选区。在过去,混合选区被视为国阵最牢不可破的选区类型,其安全性甚至是高过马来选民为主的议席。这是因为若要在这个类型的选区取胜,则至少须获得三大族群中的两个族群支持。由于过往在野的行动党在获得华裔的支持时,不太能得到马来或印裔的支持;伊党在获取马来选民的选票时,往往国阵会从另两族中得利。因此,国阵相较之下站在“中间”的位置较能取得优势。2008年被称为政治大海啸的选举,华、印裔与都市马来选民对当时阿都拉为首国阵政府的不满,成功让混合选区的偏好转变了倾向,这也让民联与后来的希盟占尽优势,在接下来的2013、2018与2022年大选在混合选区大获全胜。
若我们把焦点拉到全国,国盟在最近一次国会选举的崛起,使得希盟和国阵在马来选民为主的选区兵败如山倒。作为马来选票的传统大票仓,北马四州合计40个国会议席伊党和土团党就攻下了39席(希盟赢得的唯一议席为吉打的双溪大年)。没有了如同2018年大选般能倚靠土团党攻下马来选票与马来议席,希盟之所以能在2022年大选成为第一大党,主要是因为能在华裔占多数的选区和种族混合选区过关。
最近一年来,我们屡屡听到在最近一次全国大选“全押”希盟的华、印裔选民,对政府在施政时过于顾及马来选民的偏好而开始对希盟产生不满。这也让我们注意到因为马来与非马来选民在政策偏好的鸿沟日渐极化,因此政府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有可能顺得哥来失嫂意,最后可能面对两头不到岸的窘境。要从中取得平衡点,也正是团结政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若因为执政后在施政上采取失误的行动,从而得罪自己长期的支持者(华裔与印裔),同时又无法取得一直要争取的新票源(马来选民),则希盟最后可能得不偿失,正如过去超人丘光耀对2014年安顺补选失利的解读:蓝海未开,红海先死。
新古毛补选是一场重要的战役,该选举结果不仅能让我们知悉选民如何透过选票来评价近期政府的施政表现,更重要的是,该结果或许会成为未来选举种族混合选区的风向标。比起想要在本次补选拓展政治版图的国盟,希盟所面对的压力更是巨大。若是败选,这可能成为混合选区的破口,从而在未来要捍卫这类型的选区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