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毛補選是一場重要的戰役,該選舉結果不僅能讓我們知悉選民如何透過選票來評價近期政府的施政表現,更重要的是,該結果或許會成為未來選舉種族混合選區的風向標。
ADVERTISEMENT
新古毛州議席補選被視為考驗以安華為首的團結政府在過去18個月的執政表現、同時也給予在野的國盟一個大好機會來測試該陣營能否可透過這場補選來擴大其政治影響力。
作為一個沒有任何族群佔有過半選民的混合選區,新古毛補選的兩大看點莫過於:(一)國盟能否穩住,甚至是擴大其馬來選民的支持;和(二)頗對團結政府有怨言的非馬來選民,會否繼續出來投票(投票率是關鍵)挺身支持希盟(支持率是另一關鍵)。除此之外,這場補選的另一個左右選情的因素,則是印裔選民的動向。該選區的印裔選民比例為18%,是雪州排名第13個印裔最高比例的選區。印裔選民近來就團結政府對該社群的忽視,抱持著負面的情緒。正因新古毛的印裔選民是比例顯著的“關鍵少數”,因此這場補選也恰好地提供印裔社群一個大好機會來展示其政治影響力。
由伊斯蘭黨和土團黨為首的國盟,在六州州選時強勢崛起,這個以馬來民族與伊斯蘭為主要意識型態的聯盟不僅延續了2022年大選的士氣,更因為國陣與希盟合組團結政府後,吸納了大部分原巫統支持者的選票,成功在全國經濟中心的雪蘭莪州突圍,並贏下56個州席的22席,同時否決希盟三分之二的多數優勢。希盟則因為能在華裔選區和混合選區大獲全勝,方阻擋國盟烈焰的氣勢而第四度贏下州政權。也因此,希盟/行動黨在新古毛補選比起國盟,有著更不可輸的壓力。若是國盟能在這個三大族群皆不過半的選區插旗,則希盟來屆大選在許多議席將敲響警鐘。
讓我們回到2008年大選。當時的在野黨毫無預警地攻下5個州政權。其中,國陣在雪州從54席輸剩20席,而這34個易主的選區近乎是華裔為主的議席和混合選區。在過去,混合選區被視為國陣最牢不可破的選區類型,其安全性甚至是高過馬來選民為主的議席。這是因為若要在這個類型的選區取勝,則至少須獲得三大族群中的兩個族群支持。由於過往在野的行動黨在獲得華裔的支持時,不太能得到馬來或印裔的支持;伊黨在獲取馬來選民的選票時,往往國陣會從另兩族中得利。因此,國陣相較之下站在“中間”的位置較能取得優勢。2008年被稱為政治大海嘯的選舉,華、印裔與都市馬來選民對當時阿都拉為首國陣政府的不滿,成功讓混合選區的偏好轉變了傾向,這也讓民聯與後來的希盟佔盡優勢,在接下來的2013、2018與2022年大選在混合選區大獲全勝。
若我們把焦點拉到全國,國盟在最近一次國會選舉的崛起,使得希盟和國陣在馬來選民為主的選區兵敗如山倒。作為馬來選票的傳統大票倉,北馬四州合計40個國會議席伊黨和土團黨就攻下了39席(希盟贏得的唯一議席為吉打的雙溪大年)。沒有了如同2018年大選般能倚靠土團黨攻下馬來選票與馬來議席,希盟之所以能在2022年大選成為第一大黨,主要是因為能在華裔佔多數的選區和種族混合選區過關。
最近一年來,我們屢屢聽到在最近一次全國大選“全押”希盟的華、印裔選民,對政府在施政時過於顧及馬來選民的偏好而開始對希盟產生不滿。這也讓我們注意到因為馬來與非馬來選民在政策偏好的鴻溝日漸極化,因此政府的所作所為最終都有可能順得哥來失嫂意,最後可能面對兩頭不到岸的窘境。要從中取得平衡點,也正是團結政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若因為執政後在施政上採取失誤的行動,從而得罪自己長期的支持者(華裔與印裔),同時又無法取得一直要爭取的新票源(馬來選民),則希盟最後可能得不償失,正如過去超人丘光耀對2014年安順補選失利的解讀:藍海未開,紅海先死。
新古毛補選是一場重要的戰役,該選舉結果不僅能讓我們知悉選民如何透過選票來評價近期政府的施政表現,更重要的是,該結果或許會成為未來選舉種族混合選區的風向標。比起想要在本次補選拓展政治版圖的國盟,希盟所面對的壓力更是巨大。若是敗選,這可能成為混合選區的破口,從而在未來要捍衛這類型的選區將面對更大的挑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