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2/05/2024

爱薇

阅读

书的故事

爱薇

阅读

书的故事

书的故事2则 / 爱薇(蕉赖)

作者: 爱薇(蕉赖)
​01 / 我们回母校同唱一首歌

4月23日是世界香日,一打开某个网站,就出现了下列这段文字:

也许是求知若渴的懵懂青春

ADVERTISEMENT

也许是笃行精进的挑灯夜读

当你沉浸其中感受带来的能量

你能听到

雨打芭蕉 花鸟蝉鸣

你能看到

苍山万物与大地同辉

在书里

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隅天地

去读书吧

这是与自己对话最好的方式

去读书吧

书山有路

诗和远方一定不远

一起去读书吧!

自1995年11月23日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列为“世界读书日”后,每年在这一天,就有不少相关的书讯或活动公布,记得2017年,中国福建少儿出版社为我出版的《爷爷的故乡》曾列为当年书香日“品读节童书类”20本中之一,记忆深刻。

最近有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就是中国公布的《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这份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7亿人,人均电子书年借出量近15本,阅读量还真不少(现在数字肯定增加)。

就在大家慨叹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之际,原来还有不少人在看书,只不过阅读的方式改变了,将实体书改为电子书。这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不仅会持续,而且慢慢会成为一种主流。我们不能说是好与不好,这只是一种阅读方式的选择。

或许现在依然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要读书?

于是,难免又要搬出一些名言来强调它的重要性:例如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也许过于文绉绉了,还是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贴切: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就是这么简单。

前来香港时,顺便带了三本去年10月底出版的新书:《世事如云任卷舒——我的人生》,准备送给三位在港的学姐、学长。

没想到他们收到书后的第三天,其中两位就给我来了电话:

“凤喜,你的书我已经看了三分之二了。”

“哗,这么快?”八十多岁的人了,这样的看书速度还真让人意外。87岁的学姐(我大姐的小学同学,我中小学同班同学的姑姑、她们全是中化的校友,后来先后前往中国继续学业)说:“你书中描绘有关童年的故事,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依然勾起了我对第一个故乡的美好回忆,你里边所描述的,也是我曾经经历过,因此看了特别亲切,很有共鸣,也很感慨,那些几乎遗忘的故乡的人和事,仿佛昨日,历历在目,读着读着,不舍得放下。”听到这里,不期然奔出费玉清唱的〈一把泥土〉:

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曾经牵手走过

这把泥土这把泥土春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

是的,不论你身在何处,岁月流逝,对故乡的一景一物,总是令人难以忘记。

另一位85岁的学长陈功保,是我同班同学陈功安的兄长,也感触万千地说:

“你描述在母校求学的部分故事,让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校歌来:巍楼高峙麻河旁,东序西庠柔佛最高学府,培植桃李门墙,英才辈出,巾帼流芳,中华教化化南邦……

唱校歌时 心潮澎湃

“都说校园生活最美好,虽然高一时就离开了,但母校的一切,依然深深地存放在我的脑海里。”他还说当时的校长,正是名书法家陈人浩,教师徐其礼,后来也当了母校的校长。

本身何尝不也如此?离校一甲子(60载)有多,每在一些特别场合唱起校歌时,无不心潮澎湃,有一种泫然欲涕的感觉。

中化校歌,歌词充满中华文化的精髓,歌曲优美,这是1947年为了迎接学校创校35周年校庆,由在校任教的陈应时与戴国水老师合作谱写。

“第五任已故林鸿图校长描述道:戴国水老师所谱的曲子,抑扬顿挫,充满活力。难怪我们每次唱起校歌时,都唱得激昂慷慨,神采飞扬。这也正是中化校友聚会时唱校歌的写照,可见中化校歌是联系全体中化人的精神纽带,长存于每个中化人。”(引自春媛:〈中化校歌的涵义〉)

“母校将于6月30日为综合大楼筹款,举行校庆111周年万人宴,回去吧,趁着有生之年,回去参加这个盛会,让大家再一次高唱同一首歌。”我趁机跟对方透露了这个好消息。

02 / 书,是一帖秘方

书的生命,是被阅读唤醒的,确实是。

一本书出版后,当然希望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人阅读,至于它是否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还真说不出。前提是,让阅读成为悦读。80年代初,我在香港访问了著名报人和作家农妇(孙淡宁)时,当时不少少女都在迷琼瑶小说,许多家长和师长都为此感到担忧,认为会被“洗脑”。

在访谈中,这位资深报人却独排众议,认为不需要禁止:“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们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代入书里的那些美好的爱情,还有白马王子,读起来就很开心、很愉悦,至于她们未来会不会遇到这样的爱情和对象,那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要禁止呢?(大意如此)”。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我想她的原意无非就是要强调愉快的阅读。

从少到老,看书很杂,无形中也帮了当年主编综合性的刊物《中学生》一些忙。当然,专业人士阅读一些业内有关的专业书籍无可厚非,但我知道好些有成就的科学家、音乐家、演员等、他们除了本业之外,其他的知识都很丰富,例如杨振宁、吴健雄、傅聪、赵丹、李雪健、陈道明等。

前面说过,书,是疗愈心灵创伤和驱除寂寞的良方;书,除了增加知识外,还可以为你揭开很多迷惑,例如我对中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画家,古典文献鉴定家,启功(据说是雍正的第九代孙)好奇之极。他不但历经各种磨难,还能享受高寿(93岁),特别是对他仅受过中学教育,后来还成为了北师大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在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年代,他却能“因祸得福”靠读书和校注《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度过那艰难的岁月,且乐在其中。

最反对温习烦恼

从图书馆借来《启功传》后,终于对这个传奇人物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掩卷之余,单是下面这段文字,就让人受益不浅:“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是很短暂的,很多故去的事情,还想它做什么呢?要多想想未来。我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又失去老伴,没有子女,但很舒服,什么牵挂也没有了。当‘右派‘不许我教书,我却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幸亏有那么多曲折,让我收到了足够的锻炼。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有许多因素,遇到挫折时我不会生气。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自讨不痛快干什么?”

好一个“我最反对温习烦恼”。有人说,很多时候一本书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样的,书中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就会让你醍醐灌顶,这就是书的力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