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20am 12/05/2024

学者观点

林福炎教授

宗教经济学

学者观点

林福炎教授

宗教经济学

林福炎教授.宗教經濟學:理性與競爭

市場競爭能帶來理性宗教,滿足宗教需求,減少宗教狂熱,避免宗教衝突。只有好的宗教制度安排,社會才能長治久安,經濟繁榮!

ADVERTISEMENT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一些宗教敏感的課題陸續出現,從襪子到毯子,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所幸,這些課題都已得到圓滿解決,社會恢復了和諧氣氛,也加深了我們對不同宗教敏感性的瞭解。筆者無意再次探討這些課題,而是希望藉此分享經濟學對宗教研究的結果,即宗教經濟學(Economics of religion)。

經濟學跳出宗教的視角,用其理性理論(Theory of rationality)來分析宗教行為,假設人類是理性的,並試圖最大化其消費的總效用。一個人的消費商品可分為兩大類,世俗商品和宗教商品。世俗商品給予消費者今生的效用,而宗教商品卻是承諾的來生效用。因此宗教商品是終極憑證物品(Ultimate credence good),就是說即使在使用後,消費者也無法確定商品質量。宗教商品也帶有期貨商品的特點,只能在未來兌現(死後),所以宗教商品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

宗教看似是一個虛無的商品,為何人們仍然消費宗教商品?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就如司馬遷所說 “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由於世俗資源有限,需求卻無限,這造成世俗商品稀缺,能得到的效用也就有限。此外,今生只有短短几十個春秋,世俗商品的消費,僅限於今生的有限時間,效用也就更加短而有限。

宗教商品雖看似虛無,其所承諾的來生(未來)效用卻是具有無限數量和無限時間(如永生的天堂,涅槃等等)。在經濟學研究中,未來效用是可預期的。根據期望值公式(Expected value formula),預期效用是等於兌現概率乘以承諾數量。由於承諾數量無限,所以即使兌現概率極低,只要不是等於零,預期效用的數量仍然是無限的。當然,如果兌現概率等於零,預期效用就會等於零。因此,消費宗教商品,只有兩種可能的預期效用:獲得無限效用或零效用。

現實中,雖然不曾有過往生之人,回來告知宗教商品是可兌現的,但也不曾有過往生之人,回來告知宗教商品是不可兌現的,所以宗教商品的兌現概率是不會等於零,其預期效用就不可能等於零。在這種情況之下,只剩下另一個可能性,也就是宗教商品的預期效用是無限的。通過這個理性計算,一個人的確是值得將其短短一生的一些時間和金錢,用於消費宗教商品。簡而言之,世俗和宗教商品,兩者都消費,就像買保險一樣,今生的效用加上來生的預期效用,才能達到總效用的最大化。

此外,宗教經濟學研究發現,消費宗教商品也會有今生的效用,例如,人們可以從宗教活動中獲得其他信徒的友誼,團體一體性,互相幫助,社會活動,宗教知識,人力培訓,社會資本等等,這些都可促進今生效用。所以,宗教商品就像一個俱樂部商品,有極強的互惠特性,能提供有效的今生效用。

綜上所述,宗教商品的需求是穩定與理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既然宗教商品需求是穩定的,宗教市場的效率就主要取決於宗教供應商。根據亞當斯密(Adam Smith,經濟學鼻祖),宗教供應商是類似私營企業,受市場機制所激勵和約束的,市場競爭所能帶來的效率也適用於宗教供應商。

亞當斯密指出,就如同其他教師一樣,教會的教師(宗教供應商)需要市場競爭來激勵他們的努力,熱情和創新,來反映信徒所需,增加信徒的福祉,以吸引更多的信徒與自願捐獻。亞當斯密反對宗教市場壟斷,他認為市場壟斷會導致市場效率下降,比如宗教商品質量會變差,定價過高,過度干擾信徒世俗生活而間接影響社會生產力等等。讓我們舉一個典型的宗教競爭創新例子,在16世紀時,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在歐洲的宗教市場競爭,基督新教推出各種世俗化創新,禮儀改革,信徒財富創造鼓勵等等,最終在歐洲宗教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創新也提供了較優的制度安排,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發展。

就如市場競爭能帶來優質的世俗商品,增加消費者福祉,亞當斯密相信宗教市場競爭也能帶來同樣的好處。市場競爭能帶來理性宗教,滿足宗教需求,減少宗教狂熱,避免宗教衝突。只有好的宗教制度安排,社會才能長治久安,經濟繁榮!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