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关怀的不只是街友,还是女性街友,她们堪称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印度,她们之所以成为无家者,和种姓制度和性别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ADVERTISEMENT
身为台湾人的程敏淑于2009年开始随着国际志工组织到印度德里服务,而接触到当地的NGO。她在2015年花了4个月的时间,在德里的街头接触了许许多多无家者(Homeless)。由于有太多的冲击和感受,她花了4年的时间整理和书写;这本书便是她在德里那4个月所采访到的街头女性的生命故事,以及她在整个田野调查过程的经历及感想。
很多人都认为无家者之所以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是因为他们个人的问题,比如好吃懒做、遇人不淑、放弃自己、精神有问题等等。但是,在全世界各大都市都急遽攀升的无家者数量,已经证明了这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书中提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在2015年的报告中估计:世界总人口数为73亿,其中16亿住在不宜人居之所……无家者则超过1亿。这就意味着,全球每73人之中,就有一个是无家者;这么多的人无家可归,几乎叫人难以想像。
这本书关怀的不只是街友,还是女性街友,她们堪称是弱势中的弱势。在印度,她们之所以成为无家者,和种姓制度和性别不平等有很大关系。
但不论成因为何,这样的现象都是国家和人民必须想办法去改善的事。然而许多国家政府的“解决”方式,是将无家者标签为非法使用土地的侵占者,驱离他们。而主流社会大众理直气壮地歧视他们、践踏他们。所谓公众福祉,为什么这么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排斥在外? 难道“公众”不应包括这群居住在街上的人们吗?
无家者面对着无数的问题,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完全没有保障,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尤其在父权社会里,女性无家者的精神压力更是男性的数倍以上,除了财物安全,她们更时时刻刻暴露在身体和性的暴力底下。作者虽然想把焦点放在街头的单身女性,但是实际上调查非常困难。而她本人对于性别的敏锐度可能也不是很足够,因此对于书里的一位打扮故意模糊性别的“女性”无家者,并没有进一步讨论其性别展演与寻求安全的关系,我觉得是比较可惜的部分。
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感谢作者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去做一个非常不容易的田野调查、并写下了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真正“看见”在街头流浪的女人。
相关文章: 【读家投稿】假凡客 / 三四行梦境 【读家投稿】颜书韵 / 读食时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首邦市2日讯)随着被安顿在布特拉高原清真寺的临时疏散中心的灾民人数增加,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及善心组织纷纷涌入提供援助,为灾民送暖!
《星洲日报》记者今日走访布特拉高原清真寺的临时疏散中心,受影响灾民已被安顿在帐篷内,现场提供医疗服务、心理辅导,食物、衣服和个人用品等也供应充足。
据观察,许多灾民在帐篷内休息,一些年幼灾黎则在中心内自寻其乐。
许多热心人士及企业纷纷捐献旧衣物及日常物品到布特拉高原清真寺的临时疏散中心。
社会福利局人员忙着协调物资与安置,外界的捐赠者与志愿者也不断进出,也有些企业送来食物。
福利局提供心理辅导
社会福利局人员也给予灾民们心理辅导,帮助情绪受影响的灾民。
布特拉高原昨日发生天然气管泄漏爆炸事故,附近的两个住宅区,分别是甘榜瓜拉双溪峇鲁及布特拉和谐路的灾情严重,居民损失惨重。
截至今早,布特拉高原清真寺的疏散中心共收容了109户家庭的489名灾民,包括3名男性1名女性残障人士、5名男婴及16名女婴,以及一名甫生产还在坐月子的妇女。
另一所位于卡美丽亚多元用途礼堂的临时疏散中心,则安顿了9户家庭。

慈济出动20志工
慈济志工受访时指出,在布特拉高原气爆事故后,慈济出动20名志工,参与救援行动及派发物资。
受访者说,目前到场援助的是首批慈济志工,相信接下来还有更多志工前来提供援助。

张素华:目前缺纸内裤
慈济志工张素华(52岁)说:“目前衣服方面的物资足够,日用品和食物都相当充足。那些有意捐赠物品的人,都会问我们还需要什么?”
她指出,目前缺乏的是纸内裤,因为女性会要求一次性内裤,比较方便使用,不需要洗和晒,但是尺寸就很难符合到每个人的需求,只能尽量安排。
“灾民有需要就会来跟我们说,我们就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