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關懷的不只是街友,還是女性街友,她們堪稱是弱勢中的弱勢。在印度,她們之所以成為無家者,和種姓制度和性別不平等有很大關係。
ADVERTISEMENT
身為臺灣人的程敏淑於2009年開始隨著國際志工組織到印度德里服務,而接觸到當地的NGO。她在2015年花了4個月的時間,在德里的街頭接觸了許許多多無家者(Homeless)。由於有太多的衝擊和感受,她花了4年的時間整理和書寫;這本書便是她在德里那4個月所採訪到的街頭女性的生命故事,以及她在整個田野調查過程的經歷及感想。
很多人都認為無家者之所以流落街頭、無家可歸,是因為他們個人的問題,比如好吃懶做、遇人不淑、放棄自己、精神有問題等等。但是,在全世界各大都市都急遽攀升的無家者數量,已經證明了這不僅僅是個人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書中提及,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2015年的報告中估計:世界總人口數為73億,其中16億住在不宜人居之所……無家者則超過1億。這就意味著,全球每73人之中,就有一個是無家者;這麼多的人無家可歸,幾乎叫人難以想像。
這本書關懷的不只是街友,還是女性街友,她們堪稱是弱勢中的弱勢。在印度,她們之所以成為無家者,和種姓制度和性別不平等有很大關係。
但不論成因為何,這樣的現象都是國家和人民必須想辦法去改善的事。然而許多國家政府的“解決”方式,是將無家者標籤為非法使用土地的侵佔者,驅離他們。而主流社會大眾理直氣壯地歧視他們、踐踏他們。所謂公眾福祉,為什麼這麼理所當然地把他們排斥在外? 難道“公眾”不應包括這群居住在街上的人們嗎?
無家者面對著無數的問題,基本的生理和心理的安全完全沒有保障,精神上的壓力非常大;尤其在父權社會里,女性無家者的精神壓力更是男性的數倍以上,除了財物安全,她們更時時刻刻暴露在身體和性的暴力底下。作者雖然想把焦點放在街頭的單身女性,但是實際上調查非常困難。而她本人對於性別的敏銳度可能也不是很足夠,因此對於書裡的一位打扮故意模糊性別的“女性”無家者,並沒有進一步討論其性別展演與尋求安全的關係,我覺得是比較可惜的部分。
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感謝作者花了這麼大的力氣去做一個非常不容易的田野調查、並寫下了這本書,讓我們第一次真正“看見”在街頭流浪的女人。
相關文章: 【讀家投稿】假凡客 / 三四行夢境 【讀家投稿】顏書韻 / 讀食時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