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谴责极端的同时,也要反省那些极端是不是自身造成的。凡事一体两面,自身诉求的时候,推动政治人物去为自己发声斗争时就不觉得“极端”,同样的,那些事物看在不同族群眼里,也可能是极端。
新古毛补选落幕。团结政府,或者说,希盟候选人以3869张多数票力挫国盟对手守土成功。
ADVERTISEMENT
选后,国盟大方承认败选并会检讨策略。至于要如何检讨,检讨后的方向如何,短期内难以看到。不过,一个以宗教诉求为导向的阵营,是否会为了所谓的世俗权力而放弃斗争路线?
“政教分离”的理念和口号向来喊得很响,但现实中是没办法分离,反而交融纠缠,难分难舍。
别怪罪特定政党,几乎现存的每个党派都脱离不了几分宗教的缠绕。这是因为各党派或多或少都打着维护族群、宗教与文化的旗帜来吸引追随者并以此立足,在这回事上,并没有谁显得更“超然”。
贩卖焦虑,鼓动情绪,制造假想敌,打造心锚埋下既定印象,让人们认为自己的党才是真正为民喉舌,敌对党是民族宗教叛徒,有事没事撕咬至死,这才是我国的政治现况。这种宣传方式到现在都还很好用,有哪个政党真的舍得放弃这个手法?
在唾弃那些不合心意的政客的同时,要明白政党是人民“豢养”出来的。有需求才会有供应,这是不变的法则。市面上有什么样的政党,喜欢或厌恶,反感或无感,怎样都好,它们的存在都是市场需求,是顺应民心需求聚集而存在的。
人们谴责极端的同时,也要反省那些极端是不是自身造成的。凡事一体两面,自身诉求的时候,推动政治人物去为自己发声斗争时就不觉得“极端”,同样的,那些事物看在不同族群眼里,也可能是极端。
比如多源流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之争论,一些人不明白为何要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还存在着私立学校,而且还要求政府承认与拨款。就像一些人在赞叹华校设备齐全的同时,也有另一些人在非议华校一年到头筹款,养校建校出钱出不停。
维护族群的文化特征、教育、宗教与习俗需要政府立法么?在我看来,上述那些民族特质理应融入各自族群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在家不讲母语,丢失自身籍贯的语言,那么,民族特质就已经去了一大半。不需要“打压”,与多源流学校竞争最强的是国际学校,富裕群体为孩子筹划前途,从小送往国际学校再直接送到欧美与国际接轨,可申请政府奖学金的本国政府考试都不考了,往后谁还会去关注华校独中?
社会趋向如此,趋利的心态引导人们做出最符合自身效益的行动,不需要政党来维护,也不需要政策来打压,市场法则会让一些事物自然消亡。
若是真要放弃走民族和宗教路线,身为受众群体的人民必须要自我改革,让激进导向的政党没有市场,进而自然消亡或改变路线。
但是可能吗?自己要的是合理,别人要的就是极端,理性论述都被标签为叛徒,双方互为敌国。不管是type C或是什么type,容易调动情绪的受众就是政党最喜欢的type。既然这么有市场,政党还需要兼顾多元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