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潮是一種情緒,多過它是一種主義;而綠潮缺乏實質內涵,沒有政策內容,也沒有治國路線,不能持久,也不會成功。它只能把國盟帶到這裡,前面再也走不下去。
ADVERTISEMENT
別誤會,我不是說綠潮已經消退,沒有,綠潮還在,特別是在北馬和東海岸州。
我說的是,新古毛補選露出端倪,綠潮已經失去新的動力。
就好像是一名200米短跑選手,去參加400米比賽。開始100米健步如飛,氣勢如虹;到了200米,優勢猶在,處於領先;到了300米,腳步緩慢下來,對手追了上來;接近400米,氣短力竭,被對手超越過去。
這好比國盟的寫照。國盟崛起於2022大選,綠潮波瀾壯闊,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席捲馬來選區。這是第100米。
來到2023的6州選,綠潮威力還在,北部和東海岸州所向披靡,盡落國盟口袋,巫統被打得東倒西歪,潰不成軍。這是第200米。
如果綠潮繼續挺進,接下來的選舉,特別是在馬來選區,看來都會是國盟的囊中物。團結政府危矣!
但是,去年底的彭亨柏朗埃補選,國陣巫統獲勝;上星期的雪州新古毛補選,希盟以高票勝出。
是否來到比賽的第300米,綠潮後繼無力?
柏朗埃的馬來選民佔了72%,份屬綠潮的下一個佔領地,然而,國盟雖然票數增加,但不足以攻下,而國陣結合希盟之力,擋住綠潮。
新古毛一戰,國盟不但敗選,連馬來票也減少;顯見綠潮氣勢減弱。
一些分析把原因歸咎國盟候選人不行,以及伊黨沒有認真助選,但根據我在新古毛的實地觀察,發覺這些不是重點,並不足以把選票差距拉到這麼大。
國盟中年大叔候選人凱魯並不精彩,特別對華印裔缺乏吸引力,這是事實。但是,他並非沒有優勢。他是在地新古毛人,出身Felda家庭,墾殖民第二代,有大專碩士學位,也是土團州級領袖;在馬來社會,算是根正苗紅。
至於指伊黨沒有認真助選,倒也不完全是事實。提名後次日我前往新古毛,一路上看到來自各州的助選團,乘坐客貨車進駐新古毛各個傳統甘榜和Felda園區,他們來得比希盟競選團隊更早,也更深入。
而指伊黨缺少站臺也不正確。幾乎所有的國盟講座,都有伊黨的代表上臺。到了關鍵,連哈迪也親自上陣。
既然候選人和競選過程不是國盟敗退的主因,那麼,國盟敗在哪裡?
我的觀察是,過去推動國盟臻至高峰的綠潮,力道已經衰減,在新古毛再也掀不起波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