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1:00pm 16/05/2024

城市公园

张国强

城乡规划

胡瑞云

赖俊玮

城市公园

张国强

城乡规划

胡瑞云

赖俊玮

【焦点/城市绿地空间(1)】公园就在住家旁,你为何不想走进去?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陈启基、蔡伟传

10%,是在局(PLANMalaysia)的官方指南下,保留给休闲空间的比例底线。所谓的休闲空间,囊括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园。公园对你我而言是一个怎样的空间?打造公园的起因,本是为了鼓励健康生活,但在建成后,走进公园将这个空间激活的人流,是否符合理想?让你对住家附近的公园兴致缺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又是在什么脉络下产生?

公园里常见的游乐设施,色彩缤纷,但往往千篇一律。(摄影:李淑仪)

从发展商的角度说起。公园往往是一个无法带来盈利,却又为了符合城乡规划局规定,而必须打造的公共空间。因此,常见的观念是,只要满足官方最低限度的规范,已然足够,无需再好。

ADVERTISEMENT

这个最低限度是多少呢?发展项目总面积的10%。

城市规划师说,开拓10%的休闲空间,是为了让人口密集的城市,在频密发展的过程中,仍保有一个可以让人呼吸、喘息的地方。但这个10%又够不够呢?

“营造一个社区,我们常常太注重建筑物、地区,之后才会关注人。”赖俊玮认为,我们应当换个角度,以人为本。“10%是最低限度,也不应该是为了符合规定而做,而是要从整体环境去考量,如何可以打造一个给人交流、生活的空间。”言下之意,在满足人们对于休闲空间的需求上,最好保留弹性空间,不被规范限缩。

马来西亚规划师协会(Pertubuhan Perancang Malaysia)理事会成员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国家实体规划理事会(MPFN)指南列明,政府也致力于维持比例的平衡,让每1000名城市居民能够享有至少两公顷的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休闲用途,打造理想生活。

马来西亚规划师协会(Pertubuhan Perancang Malaysia)理事会成员胡瑞云指出,很多民众没有意识到,管理公园不全然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居民都可以主导管理工作。

选址是关键考量

理想归理想,回归现实,基于利益考量,公园很少会是发展商最用心打理之处,加上建成以后的后续管理欠佳,所能吸引的人流常常不尽理想。胡瑞云说,这是常见的城市规划议题之一。

用建筑师的话来说,公园在建筑学里是很浪漫主义的存在,虽然可以提供情绪价值,却不会带来经济价值。

直到时代改变,人们开始重视情绪价值,公园的经济价值才跟着一并提升。

如今,以往那种“公园是为了有而有”的观念,似乎快要过去了。

随着竞争越发激烈,很多发展商开始晓得“反客为主”。原被视为一种负担的公园,转身成了一个个发展项目的重要卖点。位于吉隆坡甲洞的蒂沙(Desa Park City)是最好例子之一。

“发展商把公园变成一个主题,借此带旺周边的经济发展,比如吸引饮食业的入驻,也允许人们带宠物溜达,这是一个特色。”胡瑞云举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商希望利用这些设施作为卖点,但有些成功有些不成功,为什么呢?”

选址是关键考量之一。赖俊玮说,公园通常会建在显眼之处,“靠近商业区,或四周被住宅包围,好让居民方便通行,提升安全感;如果让它躲在后巷或角落位子,僻静的地方,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性。”

选址是决定一座公园能否吸引人流的重要考量之一。城市规划师赖俊玮说,公园通常会建在显眼之处,好让居民方便通行,提升安全感。

在城乡规划局2000年《开放休闲空间规划指南》中,详细列明更多打造公园的标准,包括:选址应当远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场地形状尽量维持四四方方、指定地点应有良好排水系统,以及尽可能保留土地原貌,让山坡是山坡,水源是水源。另外,空地里至少60%之处,必须是带有自然属性的软景,如绿植和水体。

硬体设备应多加设计

适当的环境有了,再来是硬体设施,包括秋千、滑梯、行人跑道、球场、健身器材等等。

据胡瑞云自身经验,她透露,本地民众对公园的不满,最常见的莫过于设施欠缺维护,以及大多数公园看起来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

不是没有人试图去冲撞,做点不一样的。

张国强曾在2019年为麻河玉射(Grisek)新村提供企划案,打造一座名为“麻河之心”的公园,希望借此活化小镇,吸引年轻人回流。在企划书里,“这是一个涵盖历史、文化及自然生态的学习乐园,里面期望有特别打造的游乐场、美食阁、历史文化馆等等。”

项目获批了,最终呈现的结果,却与原本的企划案有着明显落差。落差体现在,客制化的特色被抹掉了。

由地方政府管辖的公园,里头常见的游乐设施,张国强说,“通常是买一整套现成的,方便以后整组替换。如果使用客制化的游乐设施,以后坏了,较难找到一样的材料去修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社区公园看起来千篇一律,没有特点,久了人们也不会想去。”

与张国强走访位于雪兰莪八打灵再也的一座邻里公园。正是他口中那种千篇一律的公园。公园卧在组屋与马路之间,里头有凉亭、秋千、滑梯,以及蜿蜒的步道。不管是地上的橡胶垫子,还是大型的游乐设施,他说,素质虽然不差,但寿命不会太长,为了安全起见,每三五年就得更换。在他看来,如此做法缺乏长远眼光。

“这些设施是很工厂式的,也不是抱着‘可以用二三十年’的心态去打造。”他希望,地方政府在打造公园的过程中,可以开放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拥抱更多可能性。

不能全依赖政府管理维护

说到公园的后续管理和维护,责任在谁呢?这得回头看看产业和地契类型。

若属非分层产业(non-stratified property),屋主持有的是个别地契,那依傍在该住宅区的公园将落在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发展商在完成项目后,必须将公园拥有权移交给州政府,并在《国家土地法典》第62条规定下,将该土地公报为公共开放土地(tanah lapang awam)。

不管是地上的橡胶垫子,还是大型的游乐设施,建筑师张国强说,素质虽然不差,但寿命不会太长,为了安全起见,每三五年就得更换。

至于分层产业(stratified property),持有分层地契的每个屋主,将共同承担管理公园的责任。发展商没有义务将公园拥有权移交给州政府。

“很多时候,地点提供了,硬体做好了,起初三五年美美的。当发展商将公园移交给市议会、市政厅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资金问题了,(视乎)他们有没有拨款去定期维持。”胡瑞云说。

关于地方政府维护公园的详细方案为何,截稿前未获相关单位回应。但胡瑞云当头棒喝,“很多人觉得,这全是政府的工作,其实不是。”不管自家附近的公园拥有权属谁,一味将责任归咎到管理者身上,并不会改善现况。“我们需要实行‘共同管理’的概念。可能地方政府可以提供款项,但居民要些什么?居民有没有参与度?”

所谓的共同管理,具体可以如何操作?

“我觉得管理者需要提供一个定期的沟通平台,让居民有管道反映心声。”胡瑞云补充,反映心声,不该止于投诉的层面,“大家可以坐下来重新审视,这个区域里的几个公园,为什么这个有人去,那个没有?”

据她所知,八打灵再也市政厅(MBPJ)在与居民的互动上,多年来保有活跃、有机的交流。“MBPJ有个方针,希望创造一个兼容社区。如果对公园有什么意见,他们欢迎居民协会提呈报告,经过审查,他们会发放拨款,根据居民需求改造公园。”

毕竟,若回到根本去解构“公园”两个字,张国强说,指的是公众一起打造的园区,有政府的涉入,也有民间的力量,他认同,民间应该由下而上、自发去做些什么,共同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公园。

空地面积的宽广与使用人口的多寡,决定了一座公园的等级和功能。根据公园规划指南,公园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公园等级 最小面积(公顷) 使用人口(人)
等级一:国家公园(Taman Negara) 无限制 全国人民、国内外游客
等级二:州级公园(Taman Wilayah / Taman Negeri) 10.0 全州人民
等级三:城市公园 / 地方公园(Taman Bandar / Taman Tempatan) 5.0 多于5万人
等级四:社区公园(Taman Kejiranan) 1.0 5000至1万人
等级五:游乐场(Taman Permainan) 0.1 500至2000人

资料来源:《2021年城乡规划局开放空间规划指南》

相关报道:

【焦点/城市绿地空间(2)走进去“搞事情”,打造属于大家的理想公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