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不相等於血壓高。
每每有頭痛症狀時,大部分人尤其是老人家都會直接把“罪名”怪到血壓高身上。 但,引發頭疼的因素其實很多,血壓高絕非唯一兇手。猶記數年前,當時我國還處在行動管制令期間,我參與了一場線上法醫學研討會。在場其中一位法醫分享的案件讓我印象深刻;死者是一名50歲的本地中年婦女,離世前的幾個月剛從冠病康復。 康復後因經常申訴頭疼,被醫生懷疑患上“新冠病毒長期綜合症”,也是俗稱的“長冠病”(Long Covid)。
ADVERTISEMENT
基於死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壓疾病,再加上“長冠病”,使得她的頭痛症狀持續發生。 不久後更出現癲癇症狀,甚至不幸過世。 解剖後發現,死者生前其實患有腦腫瘤;腦腫瘤導致腦水腫、腦疝,當腦幹受到壓迫,進而導致心肺功能受損,最終導致死亡發生。
數個星期前,我也接獲了一宗孕產婦的死亡案件。
頭痛沒這麼簡單
死者生前也曾出現頭痛的症狀,她是一名28歲的婦女,當時懷著第三胎,大約32周。 死者本身沒有任何疾病,不過之前兩胎都在生產前被診斷患上妊娠高血壓綜合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從醫學角度來看,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屬於非常危險的疾病,因為它可以導致子癇前症(pre-eclampsia)和子癇(eclampsia),而子癇是會導致死亡發生。
慶幸,之前兩胎母子平安。 第3胎,懷孕期間來到第8個月,死者開始出現頭痛症狀,基於前兩胎的經驗,讓死者以為應該只是血壓高,只是自行在家做測量,數字顯示只是偏高,但沒有超高。 突然,死者陷入癲癇的狀況,被家人發現時,已經處在不省人事的狀態。 家人快速招來救護車,把死者送往臨近醫院進行急救。
抵達醫院後,急診部、婦產科和小兒科醫療團隊已經準備待命。 雖然當時死者的生命指數已經無法被偵測到,但醫護人員仍不放棄,一邊搶救死者,一邊進行圍死期剖腹產術(perimortem caesarean section),嘗試拯救子宮內的小生命。 無奈,事與願違,經過數個小時搶救,婦女最終還是被宣告死亡;嬰兒雖然成功從母胎中取出,但出世不久後,也被小兒科醫生證實死產(Fresh stillbirth)。 為查明真正的死因,警方把案件交到了法醫部,希望透過解剖尋獲真正的真相。 須知,每宗涉及孕產婦的死亡案件都需要向衛生部申報,因為衛生部會針對每宗死亡案件進行調查,然後開會探討;包括孕產婦的死因是否屬於可預防(preventable)或無可預防(non-preventable)。 倘若屬於可預防死因,那衛生部便會深入探究箇中原因,以避免類事事件再度發生。
換上裝備,走進解剖室。我心裡清楚知道,這次的解剖主要是找出導致死者頭痛的原因,所以要專注在檢查死者的腦部。 鋸開頭顱之後,死者的腦部是被硬腦膜包著,然後再慢慢剪開硬腦膜竇,我不見有任何血栓。 再把硬腦膜剝開後,卻驚訝的發現死者腦部有瀰漫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diffuse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死者是年輕女性、頭痛、蜘蛛網膜下腔出血,這種種症狀讓我聯想到甫在12月去世的本地藝人莊群施。 我把腦袋取出開始檢查死者的大腦動脈環,看看有沒有腦動脈瘤。 這是一項極為艱難的任務,因為大腦動脈環基本上已經被血塊覆蓋,所以必須先將血塊清除,而且全場需要小心翼翼,因為動作太大會導致大腦動脈環上的血管破裂。
我左手握著無齒鑷子、右手握著剪刀,準備慢慢將大腦動脈環從血塊中分離,助理則在一旁用注射器注射清水,清除周圍的血塊。 在“有驚無險”的情況下,終於成功把大腦動脈環分割出來,並放在切板上。 然後,我拿著放大鏡,檢查動脈環上的每一個血管。 皇天不負有心人啊! 終於在左大腦前動脈(lef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和大腦前交通動脈(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的交界處,讓我發現了已經破裂的大腦動脈瘤 (cerebral aneurysm)。 也就是說,死者的死亡原因為:破裂的大腦動脈瘤引發蛛網膜下腔出血,最終導致死亡;同時,死者其它內部器官則不見有任何可以導致死亡的病因。
事實上很多人都有經歷過頭痛,卻沒有多少人會正視對待;但如果頭痛症狀持續發生,而且來得突然,也又比往常經歷的頭痛情況嚴重,就要特別注意。因為頭痛,有時並非你想像中那麼簡單,就像上述兩宗死亡案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