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0/05/2024

历史

故事

吉隆坡

茨厂街

城市

招牌

字体

huruf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黄冰冰

位于城中心的,是最早出现的街道。旧时人们在这里经商贸易,宽敞的街道两旁,一排排的商店使用作招徕。随着我国独立、政策的改变,单一语言的招牌换作多元,形成大马特有的招牌风景。

华裔商家深信取下旧招牌会影响生意,“幸运”被留下招牌,存在本身就说出了城中的变迁。

ADVERTISEMENT

 
4月末,副刊团队跟着研究组织,穿梭吉隆坡茨厂街,一行人走过一排排新旧交织的建筑。他们搭配历史以及字体美学讲解,那些最熟悉不过的街景招牌,成了我国多元语言景观的证明。
 
(点击以下图标看更多)
 
 

1. 陈氏书院

早期华裔社区的招牌只有中文,一如陈氏书院入口处上方高挂镀金的灰塑招牌。大门两侧使用同样技术,写着“德星光耀远, 颍水派流长”对联,意味陈姓子孙能够绵延连续。

“最早的招牌是用石头雕刻技术,石头代表永恒,通常在庙里看到,这样的技术叫做Plaster Relief(灰塑)。”字型设计师陈姝利解释,在泥灰质上雕刻的招牌,属于建筑的一部分。

2.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在建造中华大会堂时,其中文招牌依附建筑打造,以繁体形式从右到左横写。随着后期国家政策改变,招牌新增马来文和英文。在“PERHIMPONAN”使用“O”非“U”,亦能看出马来文在特定时代的变化。

3. 建源茶行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创于1945年的建源茶行,招牌“建源茶庄”出自著名书法家黄实卿之手。当时制作招牌的人不多,黄实卿是其中一位,从书写、选材、刻模和制成招牌他一手包办。

“这个区域很多牌匾都是他写的,招牌的书法写得方方正正,笔触比较圆,带出稳一点的感觉,大家会觉得对生意比较好,属于广告的书法美学。”陈姝利说。

对于挂在建筑侧面的招牌,东南亚历史文化研究员陈子豪解释:“这个vacuum form lettering(真空吸塑工艺)招牌技术,属于比较后期,但日晒雨淋很容易坏。”

4. 马联旅社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1920年代的马联旅社前身为妓院,如今被改造为餐厅。为了留住老式建筑的美,店家保留招牌和柱子上的浮雕中文字,新店名“Choca”则隐身在天花板,展示时代交织的模样。 “大多人买下老店后会更换店名,或用白漆或裁掉这些浮雕招牌,希望更多人懂得保留。”

5. 品泉茶室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店家将初代招牌上的字体数码化,在搬迁后仍沿用。“这个字体算是美术字,是一种东西方结合的字体,在当时的上海非常流行。美术字是用形状‘画’出来的。”

陈子豪以“品”为例,底下的两个口更像是一个长方形切半;而茶室的室,里头更像是拉丁字母“C”。

6. Nanyang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Art Supplies 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也是属于灰塑招牌的一种。设计者使用几何图形重新诠释Nanyang,比如A便是用三角形取代。

7. 兴华饷当有限公司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招牌含多种语言,是马来西亚招牌的一大特色。一般上,中文招牌以红色为主;马来文用青色;英文使用青或蓝色。当铺的招牌会使用更多的语言,为了吸引不同种族的人前来光顾。或,从招牌注重的语言亦可推断主要客群。

8. 百代影社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单是招牌就有5个以上,由此可见百代影社历经多个年代。从新旧招牌能够得知,以马来文为主的是新招牌,此外招牌上的“FOTO”改成“GAMBAR”,从中也可以推断出不同时代马来文的变化。

9. 乐安大酒店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受捷运工程影响,拥有75年历史的乐安酒店,经历长达2年余的“抗征地”斗争,是最后一家在2013年搬出苏丹街的商家。每隔一段时间到访,陈姝利坦言茨厂街的变化快,“很常有新取代旧的状况,乐安酒店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想这也成了茨厂街固有的现象和特征。”

10. 茨厂街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茨厂街的站牌属于2000年后的招牌样貌,招牌本身就有多种语言。相较沿路看到以中文为主的招牌,新的招牌多以马来文为主。

11. 洪兴玩具店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高挂店外的招牌以马来文为主,1982年制造,以中文为主的招牌“洪兴”挂在店门口,由此亦能推断80年代的马来西亚,在文化政治方面不断强调马来文的重要。而洪兴从原本的“Hong Heng”改为“Hoong Hing” ,亦能看出中文字拉丁化的演变。

12. 杨鸿泰参茸有限公司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不同的年代招牌有不同的设计,柱子上的浮雕属于最早期的,挂在高楼侧的真空吸塑工艺招牌,目的是为了吸引远方的人目光。但如今茨厂街加盖遮阳篷,挡住了路人的视线,这类招牌的作用不复从前。

13. 万华布行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招牌上“kain2”的用法常见于七八十年代,随着我国与印尼政府协调发布了《1972 Ejaan Rumi Baharu》(1972年新罗马拼写)后,统一招牌上的马来文字。店内仍挂着前店家的“中国理发室”招牌,说明华人商家认为取下招牌是不吉利的。

14. 柏屏大厦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楼层底楼告示牌的字体带点港式风格,陈姝利解释:“G的上面有一点倾斜,这种字体比较多Humanist Touch(人性化笔触),有点手写感的笔触。现在的G大多比较工整了。”大厦内一家“兴利车剪贸易公司”的手绘招牌,画风精致独特,让huruf团队停留许久。

15. 建发药行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附在店墙上的招牌字体使用铜制,字块特别氧化变黑色,让招牌颜色耐久。中文上方写着爪夷文,下方则是英语。五脚基柱子上的浮雕招牌字体是楷书,是建发药行最早的招牌字体。

“虽然招牌写了爪夷文,但看懂爪夷文的人跟我们说看不懂。下面的英文字母,E其实不太对。学过字体学的设计师都了解,E的3条线不会平行,中间的会比较短。”平面设计师李蕙伊说。

16. 冠记

【招牌景观/01】字游茨厂街:街景招牌见证时代变迁

1942年创始的冠记,无论是招牌还是菜单的字体,类似香港“北魏体”。北魏体是介乎隶书与楷书的书体,在1940年代至1970年代大量运用于香港招牌字体。

相关报道:
【招牌景观/02】解读老招牌:看见马来西亚独特的字体美学
【招牌景观/03】字游乔治市:走读招牌背后的故事
【招牌景观/04】关于招牌问与答

延伸阅读:
【墙绘艺术/01】涂鸦,城市里的斑斓艺术
【墙绘艺术/02】涂鸦,把反叛的声音留在墙壁
【墙绘艺术/03】Nestwo/涂出梦想。改变了生活
【墙绘艺术/04】Drewfunk/多元绘画风格,墨尔本街头华丽张扬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