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0/05/2024

历史

故事

吉隆坡

茨厂街

城市

招牌

字体

huruf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摄影:本报 黄冰冰

位於城中心的茨廠街,是最早出現的街道。舊時人們在這裡經商貿易,寬敞的街道兩旁,一排排的商店使用作招徠。隨著我國獨立、政策的改變,單一語言的招牌換作多元,形成大馬特有的招牌風景。

華裔商家深信取下舊招牌會影響生意,“幸運”被留下招牌,存在本身就說出了城中的歷史變遷。

ADVERTISEMENT

 
4月末,副刊團隊跟著字體研究組織,穿梭吉隆坡茨廠街,一行人走過一排排新舊交織的建築。他們搭配歷史以及字體美學講解,那些最熟悉不過的街景招牌,成了我國多元語言景觀的證明。
 
(點擊以下圖標看更多)
 
 

1. 陳氏書院

早期華裔社區的招牌只有中文,一如陳氏書院入口處上方高掛鍍金的灰塑招牌。大門兩側使用同樣技術,寫著“德星光耀遠, 潁水派流長”對聯,意味陳姓子孫能夠綿延連續。

“最早的招牌是用石頭雕刻技術,石頭代表永恆,通常在廟裡看到,這樣的技術叫做Plaster Relief(灰塑)。”字型設計師陳姝利解釋,在泥灰質上雕刻的招牌,屬於建築的一部分。

2. 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大會堂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在建造中華大會堂時,其中文招牌依附建築打造,以繁體形式從右到左橫寫。隨著後期國家政策改變,招牌新增馬來文和英文。在“PERHIMPONAN”使用“O”非“U”,亦能看出馬來文在特定時代的變化。

3. 建源茶行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創於1945年的建源茶行,招牌“建源茶莊”出自著名書法家黃實卿之手。當時製作招牌的人不多,黃實卿是其中一位,從書寫、選材、刻模和製成招牌他一手包辦。

“這個區域很多牌匾都是他寫的,招牌的書法寫得方方正正,筆觸比較圓,帶出穩一點的感覺,大家會覺得對生意比較好,屬於廣告的書法美學。”陳姝利說。

對於掛在建築側面的招牌,東南亞歷史文化研究員陳子豪解釋:“這個vacuum form lettering(真空吸塑工藝)招牌技術,屬於比較後期,但日曬雨淋很容易壞。”

4. 馬聯旅社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1920年代的馬聯旅社前身為妓院,如今被改造為餐廳。為了留住老式建築的美,店家保留招牌和柱子上的浮雕中文字,新店名“Choca”則隱身在天花板,展示時代交織的模樣。 “大多人買下老店後會更換店名,或用白漆或裁掉這些浮雕招牌,希望更多人懂得保留。”

5. 品泉茶室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店家將初代招牌上的字體數碼化,在搬遷後仍沿用。“這個字體算是美術字,是一種東西方結合的字體,在當時的上海非常流行。美術字是用形狀‘畫’出來的。”

陳子豪以“品”為例,底下的兩個口更像是一個長方形切半;而茶室的室,裡頭更像是拉丁字母“C”。

6. Nanyang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Art Supplies 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也是屬於灰塑招牌的一種。設計者使用幾何圖形重新詮釋Nanyang,比如A便是用三角形取代。

7. 興華餉當有限公司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招牌含多種語言,是馬來西亞招牌的一大特色。一般上,中文招牌以紅色為主;馬來文用青色;英文使用青或藍色。當鋪的招牌會使用更多的語言,為了吸引不同種族的人前來光顧。或,從招牌注重的語言亦可推斷主要客群。

8. 百代影社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單是招牌就有5個以上,由此可見百代影社歷經多個年代。從新舊招牌能夠得知,以馬來文為主的是新招牌,此外招牌上的“FOTO”改成“GAMBAR”,從中也可以推斷出不同時代馬來文的變化。

9. 樂安大酒店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受捷運工程影響,擁有75年曆史的樂安酒店,經歷長達2年餘的“抗徵地”鬥爭,是最後一家在2013年搬出蘇丹街的商家。每隔一段時間到訪,陳姝利坦言茨廠街的變化快,“很常有新取代舊的狀況,樂安酒店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想這也成了茨廠街固有的現象和特徵。”

10. 茨廠街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茨廠街的站牌屬於2000年後的招牌樣貌,招牌本身就有多種語言。相較沿路看到以中文為主的招牌,新的招牌多以馬來文為主。

11. 洪興玩具店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高掛店外的招牌以馬來文為主,1982年製造,以中文為主的招牌“洪興”掛在店門口,由此亦能推斷80年代的馬來西亞,在文化政治方面不斷強調馬來文的重要。而洪興從原本的“Hong Heng”改為“Hoong Hing” ,亦能看出中文字拉丁化的演變。

12. 楊鴻泰參茸有限公司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不同的年代招牌有不同的設計,柱子上的浮雕屬於最早期的,掛在高樓側的真空吸塑工藝招牌,目的是為了吸引遠方的人目光。但如今茨廠街加蓋遮陽篷,擋住了路人的視線,這類招牌的作用不復從前。

13. 萬華布行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招牌上“kain2”的用法常見於七八十年代,隨著我國與印尼政府協調發布了《1972 Ejaan Rumi Baharu》(1972年新羅馬拼寫)後,統一招牌上的馬來文字。店內仍掛著前店家的“中國理髮室”招牌,說明華人商家認為取下招牌是不吉利的。

14. 柏屏大廈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樓層底樓告示牌的字體帶點港式風格,陳姝利解釋:“G的上面有一點傾斜,這種字體比較多Humanist Touch(人性化筆觸),有點手寫感的筆觸。現在的G大多比較工整了。”大廈內一家“興利車剪貿易公司”的手繪招牌,畫風精緻獨特,讓huruf團隊停留許久。

15. 建發藥行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附在店牆上的招牌字體使用銅製,字塊特別氧化變黑色,讓招牌顏色耐久。中文上方寫著爪夷文,下方則是英語。五腳基柱子上的浮雕招牌字體是楷書,是建發藥行最早的招牌字體。

“雖然招牌寫了爪夷文,但看懂爪夷文的人跟我們說看不懂。下面的英文字母,E其實不太對。學過字體學的設計師都瞭解,E的3條線不會平行,中間的會比較短。”平面設計師李蕙伊說。

16. 冠記

【招牌景觀/01】字遊茨廠街:街景招牌見證時代變遷

1942年創始的冠記,無論是招牌還是菜單的字體,類似香港“北魏體”。北魏體是介乎隸書與楷書的書體,在1940年代至1970年代大量運用於香港招牌字體。

相關報道:
【招牌景觀/02】解讀老招牌:看見馬來西亞獨特的字體美學
【招牌景觀/03】字遊喬治市:走讀招牌背後的故事
【招牌景觀/04】關於招牌問與答

延伸閱讀:
【牆繪藝術/01】塗鴉,城市裡的斑斕藝術
【牆繪藝術/02】塗鴉,把反叛的聲音留在牆壁
【牆繪藝術/03】Nestwo/塗出夢想。改變了生活
【牆繪藝術/04】Drewfunk/多元繪畫風格,墨爾本街頭華麗張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