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据说早在东汉时期,文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把人分为“九品”,也就是人有三六九等分的来源。古代封建社会的阶级观念极其严重,认为人有高低贵贱,有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的区分。时至21世纪的今天,此等想法仍然深植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
人人生而平等,终究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就如实现性别平等和男女平权的议题,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句经典:“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句话或多或少暗示人是不平等的生命体。我所理解的幸福是出生于良好家庭,天资聪颖,在有爱的环境长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父义母慈,兄友弟恭,三观正确,人格健全。一个人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以致长大成人,必须经过多少试探与磨难,但在成长过程中,幸运的人必然比不幸的人少走许多弯路,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是什么让一个家成为幸福或不幸的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尾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拥有当时大多数人无法享有的幸福,她的悲剧源自她不安于室,背叛了婚姻和家庭,最后作者以审判的方式让她命丧火车下。反过来说,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世事都有两面,其间有个过渡地带,叫做平衡。懂得平衡,心存正念(mindfulness),放下执着,没有过不去的坎。
除了基因和成长背景,心理韧性也是可以培养的。如果先天条件不足,可以透过后天的努力来养成。古代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特别是家境贫寒的子弟,为了不被命运所摆布,科举考试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现代人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教育资源是一座金字塔,竞争激烈,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爬到顶端。就算真的上了顶端,也不一定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教育的重要母庸置疑,看看保罗和彼得这两位大使徒便知差别在哪里。圣经共66卷书,旧约39卷,新约27卷中有21卷是书信,单单保罗就写了13卷,而彼得只写了《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为什么呢?因为保罗出生在罗马,在知名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有学识有能力,而彼得是加利利伯赛大的渔夫,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不过,他有灵性,也是12门徒中第一个认出耶稣就是基督的大弟子。
自己的人生自己掌舵。每个人都有一艘慢船,载满希望和梦想,目标是幸福的彼岸。在波澜壮阔的生命汪洋中,可能会遇到暴风大浪,遇到不可抗力或意外,只要坚定方向,终必抵达目标。幸福在哪里?其实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心里。
相关文章: 叶蕙/每天为你读一首诗 陈静宜/速食面的崛起背后 彭健伟/先生,你来自哪里? May子/Tamang媳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