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份需要熱忱的工作,許多年輕人更因懷抱理想而踏入教育界,期望自己能讓學生成人成才。但令他們無奈的是,現實的困境澆熄了他們的熱情。
ADVERTISEMENT
一名在小學執教一年多的教師致函報館輔導專欄主持人,訴說本身任教的經歷,從中可感受到她目前處在十字路口的心情,即無法確定自己是否還適合繼續當老師。
這名教師表示,成為教師一直都是她的理想,但在踏入教育界後,才發現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的課業教育好,還要兼顧很多行政工作,比如出席各種會議、籌辦活動、負責文書工作、輸入課堂評估成績、美化校園等等。
繁重的工作導致該教師對工作產生厭倦,不明白為何教師無法只是單純地教導學生,好好地備課,把知識傳給下一代就好?
這個已是教育界的老掉牙問題,也是很多老師共同面對的困境。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教育部已推出七大措施,但關鍵是,教部有無完善機制監督執行效果,或者確保校方確實遵守規定?
其實,教部一直以來都很積極地進行教育改革工作,旨在提高教育品質,培養出能夠迎向全球競爭的人才,遺憾的是事與願違。世界銀行最近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就指出,儘管大馬實現了近乎全民的基礎教育,例如學前教育和小學的高入學率,但許多兒童的學習能力欠佳,有42%五年級學生在學期結束時,還未能達到熟練的閱讀能力水平。
由此可見,教部的問題不在於缺乏理念或願景,而是執行力欠佳,所以往往出現理想與現實不符的情況。若教部決意減輕教師的負擔,就必須擬定完善方案達成目標,否則會有愈來愈多教師選擇提早退休,及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杏壇,長久下去將導致師資不足,不利於教育發展。
雖然學生是教育部關注的群體,但教師是培育未來棟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也是一份“生命影響生命”的工作,理應獲得同等重視才對。試想,不快樂的教師如何培育出具有積極、樂觀、進取等素質的下一代?
更何況,時代的改變致使教師工作愈發艱鉅,尤其在面對資訊科技下成長的新生代時,教師也必須調整步伐,應對學生因從小接觸紛繁複雜信息而出現的各種脫序行為,比如未成年的性關係。
此外,少子家庭趨勢的增加導致孩子一出世就備受呵護,許多家長不捨得孩子受委屈,動輒到校與老師理論,為教師增添工作與心理壓力。
在剛過去的教師節,教育部長法麗娜就宣佈,教部為全國教師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包括“教師幸福指數”、贊助數字培訓工作,以及通過“教師假期計劃”提供的特別旅遊配套,以提升教師的福祉和生活質量。
無可否認,有關措施有助於提升教師的精神、健康、生活品質等層面,但同樣的問題,教部是否已經擬定好策略,確保有關措施貫徹始終,否則將淪為美麗而空洞的說辭,讓教師白高興一場。
教育是一份需要熱忱的工作,許多年輕人更因懷抱理想而踏入教育界,期望自己能讓學生成人成才。但令他們無奈的是,現實的困境澆熄了他們的熱情,使他們到頭來變成一名教書匠,只求完成教書工作即可。這不僅是學生的損失,也阻滯教育理念的實現,更不利於國家未來發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