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3日訊)7年經驗敵不過“合約到期”四字的聖令,有著7年經驗的履歷本該是個繼續往職業衝刺的大好籌碼,但對於在我國公共領域服務的合約醫生來說,“7年”是個職途分水嶺的一年,因為他們一旦不獲轉正,就無法再續約,將被迫失業。
現年32歲的合約醫生艾米(化名)自2017年就以合約醫生的身份在我國政府醫院工作,迄今已有7年經驗。
ADVERTISEMENT
然而,衛生部最後沒有讓艾米轉為正式醫生,對她個人而言,這是個重大的挫折。
“我帶著遠大的夢想學醫,我只希望可以在衛生部屬下(政府醫院)工作,但我想這是(在政府醫院工作的)盡頭了,我必須無奈地接受。”
英文報章《星報》報導,身在雪隆區某醫院就職的艾米是7年合約制最早的一批醫生之一,隨之7年期限已到尾聲,目前正思考著接下來的去路,依然無法看清前途在哪裡。
她在思考,自己是否要加入私人診所延續自小的夢想?或是離開醫療領域成為補習老師?還是與一般上班族一樣從事朝九晚五的文書工作?
“轉換跑道是個挑戰,但我正考慮這些選擇。”
我國自2016年起為解決醫學界畢業生過剩的問題而採取合約制,醫護人員合約期限為3年,並可延長4年,合共為7年;而衛生部從2019年至2023年期間共批准了9822位合約制醫護人員轉為正職,同時預計2024年至2025年將提供6000個正職空缺。
然而,僧多粥少的情況下,6000個正職空缺對國內目前的合約醫生數目來說仍是杯水車薪的數目。
目前,首三批(2016年12月、2017年2月以及2017年5月)7年合約制的醫生李陸續社交媒體上宣佈將在7年合約結束之後離開衛生部,而目前仍未有數據得知有多少位合約醫生不獲轉正。
截至去年12月31日為止,我國共有1萬4511名合約制的醫護人員;2016年至今,預計我國有超過3萬名合約制的醫護人員。
合約醫生罷工組織(Hartal Doktor Kontrak)發言人亞信表示,衛生部從未公佈過合約到期但不獲正職者的數據,並認為當初推行合約制之意是為了解決醫學界畢業生過剩的問題,但因為規劃不周、缺乏改進措施而最終造成失敗的制度。
“由於許多合約醫生離開了,所以留下來的醫生不得不面對巨大的工作量,這增加了工作壓力,導致許多人離職,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我們現在正付出代價。”
他直言,問題十分嚴重,並不得不承認合約制度充滿漏洞,是時候恢復“每人獲正職”的制度,同時尋找改善工作條件以留住醫生的制度,因為目前的醫學畢業生越來越少了。
大馬醫藥協會(MMA)主席阿茜珊也認為,合約制並非一個成功的制度。
“它(合約制)不能提供工作保障和職涯的確定性,對於一位專業醫生來說,他們必須在體系中停留更長的時間。”
她建議把合約期限延長至10年,因為這將為醫生帶來職涯的穩定性和足以在體系內追求專業,但她也強調薪資和福利等條件也必須考慮在內,或至少足以與競爭對手比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