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興興和靚靚初來乍到,全國各地的人民不辭勞遠到吉隆坡國家動物園,住在附近的居民甚至天天到熊貓館,想要一睹活生生的大熊貓,不再是隔著電視屏幕觀賞這個珍奇動物。兩隻大熊貓一夜之間變成動物園的明星。
本系列報道為馬中建交50週年和熊貓旅馬10週年特別企劃,旅遊、藝術及文化部贊助及《星洲日報》全程安排。
ADVERTISEMENT
報道:李佳憓、張丘豔
攝影:譚湘璇
2014年,興興和靚靚初來乍到,全國各地的人民不辭勞遠到吉隆坡國家動物園,住在附近的居民甚至天天到熊貓館,想要一睹活生生的大熊貓,不再是隔著電視屏幕觀賞這個珍奇動物。兩隻大熊貓一夜之間變成動物園的明星。
國家動物園副主席羅斯里對星期天頭條說,興興和靚靚剛來的頭兩年非常受歡迎,是人民和遊客湧入動物園的高峰期。
為了保持熊貓館行動路線疏通和避免過於吵雜,園方不得不管控人流量,規定每人只能參觀5分鐘。
“大熊貓的到來,在2014至2016年間提高了動物園的門票售量,暖暖、誼誼和升誼的誕生,也吸引不少熊貓迷到來。每日平均有1000人左右來觀賞大熊貓,學校假期更成為親子游的熱門地之一。
他感嘆,但兩年的高峰期之後,遊客數量開始減少至以往的客流量。
“畢竟我國只有3000多萬人口,該來的都已經來看過(熊貓)了,難以維持高峰期的遊客量。”他解釋,我國人口基數不如中國,單靠大馬熊貓粉無法撐起動物園的門票收益。
相比擁有2億人口的印尼,從四川移到西爪哇省茂物縣野生動物園生活的兩隻大熊貓“彩陶”和“湖春”,能夠平穩地為園區帶來絡繹不絕的遊客。
2020年碰上疫情,動物園的遊客量再次受到重擊。
行管期迫眾籌餵養動物
在行動管制令期間,國家動物園被迫關閉,完全沒有收入。當時經費吃緊、擔心動物餓肚子的新聞登上新聞頭條,動物園只能向大眾募款。
“慶幸的是,大馬人民都很關心動物也慷慨伸出援手,在那段非常時期,動物園籌獲1100萬令吉,連小孩也願意捐出手中的20仙。”
羅斯里坦言,連續兩年的冠病疫情,動物園每天都在為動物的糧食苦惱,包括大熊貓的租金和熊貓館的運營成本。
所幸得到政府、私人界和民眾大力支持,動物園撐下來,羅斯里至今回想到這段“苦日子”心底依然是滿滿感動和感激。
(左)熊貓每日餐單
25公斤馬來甜龍竹
1.5公斤紅蘿蔔
2粒蘋果
2粒梨
大熊貓糕
額外的竹子:暹羅竹及滇竹
(右)大熊貓糕材料
蛋
大豆
玉米
米
糖和鹽
鈣粉
玉米油
啟用太陽能減低用電成本
據粗略估計,照顧熊貓的開銷大約每月10萬令吉,運營成本包括飼養員工資、竹子採購和補充糧食、場館及建築物維護等費用,但同時飼養4只或2只熊貓的費用差異不大。
“天氣越來越熱,我們需要調節空調溫度以確保空氣質量和熊貓的健康是最佳狀態,這種調整導致耗電量增加。”
羅斯里表示,熊貓館的最大支出是以商業用途計費的電費,但他不方便透露實際電費數額。
為了降低動物園的用電成本,國家動物園今年1月開始啟用太陽能系統。羅斯里說:“自從我們安裝了太陽能,確實幫動物園節省不少電費,至於節省多少,確切數字還需長一些時間才知道。”
另外,基於照顧熊貓的費用高昂,國內不時會有人建議把熊貓送回中國。羅斯里指出:“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聽到關於大熊貓應早日迴歸的討論,我很難過,因為人們似乎沒有把大熊貓的福祉和正在進行的保護措施放在首位。”
“養不起暖暖”謠言破壞動物園聲譽
在我國出生的第一隻熊貓“暖暖”於2017年送返中國後,網絡出現了關於暖暖的謠言,使大馬動物園成為不少網民的討伐對象。
“馬來西亞暖暖回國,是因為養不起!”這條不知從何而來的無根據消息,在熊貓粉圈子中傳開來。儘管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很快出面澄清,強調暖暖的回國安排是依照合約,即旅居海外大熊貓的幼崽滿2歲後必須送回中國,但至今還是有不少人誤信謠言以為馬來西亞因為窮,養不起,所以不要暖暖了。
羅斯里:“這一項錯誤信息源於公眾對熊貓協議缺乏認識,一些人猜測是不是我國無力照顧?這種誤解需要糾正。”
為了保護動物園聲譽,動物園在“誼誼”和“升誼”出生時,第一時間透過媒體向公眾進行科普,讓更多民眾深入瞭解馬中熊貓外交協議的重要性。
透過熊貓關注動物保育議題
大熊貓具備珍稀動物保護的研究價值,多年來的國際合作也為其他野生動物保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動物園亦扮演重要角色。
投身動物園工作逾20年的羅斯里多次強調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大熊貓是動物保護教育的有力象徵,通過強調熊貓面臨的挑戰如喪失棲息地和氣候變化,動物園可以鼓勵遊客採取行動保護它們棲息的生態系統。
“又比如,透過互動展覽、教育講座和外聯活動,動物園其實可以讓人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成為所在社區野生動物保護的倡導者。”
儘管有關大熊貓的圈養與野化放歸的議題存在爭議,惟目前中國野生大熊貓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約1100只繁殖至近1900只,全球圈養大熊貓數量則達到728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由“瀕危”調整為“易危”,在物種保存的努力上成效顯著。
藍中華:打破宗教語言文化隔閡
熊貓讓國人更瞭解中國
報道:張丘豔
馬中關係良好,大馬華裔普遍上對中國很熟悉,馬來人和穆斯林族群對中國的瞭解比較少,熊貓這位最萌外交大使,讓這個社群觸動好奇心打開內心搜索功能瞭解中國。
馬來亞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國際與戰略研究系高級講師藍中華表示,他發現兩國在人文交流方面仍有所欠缺,而熊貓外交正好是打破宗教、語言及文化差距的最佳媒介。
他認為,國人對熊貓的喜愛溢於言表,熊貓的到來使民眾對中國產生興趣及引發好奇心,例如熊貓從哪裡來?如何保育熊貓?他們在搜尋資訊的過程中,對中國有進一步的瞭解。
馬延長租期需考慮2層面
他說,大部分民眾希望延長熊貓租期,然而,政府需考慮兩個層面,即經濟負擔能力及政治效果。目前,租借熊貓仍在政府可承擔範圍內,並確實對馬中關係帶來積極影響。
人類對動物,特別是對珍稀動物特別喜愛,被視為擁有超越民族及國家的獨特魅力,進而推動動物外交在全球的歡迎程度及重視。
展示高度重視馬中關係
儘管租借熊貓帶來經濟效益不大,但藍中華認為,我國承擔這些費用,展示我國對馬中關係的高度重視。
“熊貓外交不是一個巴掌可以拍得響的,就是說,即使中國要送或租借熊貓,也要馬來西亞接受才能成功。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從來沒有抗拒接受熊貓,而是非常歡迎熊貓的到來。”
藍中華指出,雖然馬中關係已走過50年,但人文交流仍有不足之處,尤其是馬來人、穆斯林及土著對中國的瞭解非常有限,同樣的,中國對馬來西亞認知程度也不高。
“只有主要民族對中國有更深的瞭解,馬中兩國的關係才能走得更深遠。”
他說,在中國,許多人對我國的理解有限,對馬來西亞的認知通常僅限於是新加坡的鄰國,因此他建議政府可透過旅遊、美食及娛樂軟實力到中國宣傳。
從送到租到共同研究
加強與各國友好關係
動物外交是一種特殊的外交手法,通過贈送國家珍貴和稀有動物給邦交國,來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現代中國熊貓外交則可分為兩個階段,中國自1940年代至80年代初,先後向9個國家贈送熊貓,分別是前蘇聯、朝鮮、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
為響應保護瀕危動物的全球號召,中國1982年宣佈停止向外國免費贈送熊貓,轉為租借方式進行,但租借商業模式也有弊端,尤其對熊貓的生活和繁殖造成影響。中國之後終止了熊貓的商業租借,在1994年改以科學研究交換的方式,把熊貓租借給其他國家,以研究繁殖為主要目的合作模式,租借合約一般10年,租金是每年100萬美元。
熊貓抵馬適逢MH370事件
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早在2009年初就與中國洽商引進一對雌雄熊貓。直到2012年4月初,時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在南寧及欽州與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會面時,再提出租借熊貓的建議,獲得溫家寶同意。政府同年6月15日跟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WCA)簽署租借熊貓的協定,作為紀念馬中建交40週年其中一個合作項目。
被選為旅馬熊貓的福娃和鳳儀原定2014年4月16日抵馬,然而當年3月8日卻發生馬航MH370客機失蹤事件,為顧及乘客家屬的感受,中國展延至5月21日才把熊貓送到大馬,而且啟程儀式非常低調,以示對馬航MH370事件的尊重。
鍾大榮:轉換社會沉重氛圍
華僑大學馬來西亞研究中心主任鍾大榮說,MH370班機失蹤事件令中馬兩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感到悲痛,社會氛圍沉重,而熊貓抵達馬來西亞,可被視為轉換氛圍的其中一個要素。
“可能會有一小部分人會說,飛機上這麼多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失蹤,中國寶貴的熊貓,要不就不要來了,但我們(中馬兩國的社會)都能夠互相理解,最終還是(讓熊貓)來了。”
他表示,熊貓是兩國人民友好的特殊橋樑,也是潤滑劑。
馬來西亞的熊貓奶爸將在我國出生的熊貓幼崽捧在手心裡照顧,國家動物園也被中國認證為世界最佳熊貓照料者之一。
鍾大榮感謝馬來西亞的熊貓奶爸及工作人員,全方位及細心地照顧熊貓,認為這體現兩國的特殊友誼。
建議租借給東馬動物園
適逢中馬建交50週年,他建議有關當局可考慮將熊貓租借給東馬動物園,屆時東馬人無需專程飛往大馬半島,也能在當地親眼目睹熊貓。
鍾大榮說,民間的友好交流是兩國關係的基礎,雖然中華文化是兩國民間交流的其中一個重要板塊,他也希望兩國能將其拓展至其他文化如伊斯蘭文化。
“中馬建交及經貿不能侷限於兩國華人之間,伊斯蘭文化及其他文化也要多點開花、擴大交流。”
相關文章:
熊貓“奶爸”探親記(一) | 大馬奶爸赴華探望3“孩子” 熊貓拉近馬中民心
熊貓“奶爸”探親記(二) | 寵到像皇帝皇后 馬熊貓“奶爸”世界第一
熊貓“奶爸”探親記(三)| 旅居逾一年產崽 創海外熊貓最快繁育紀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