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在听到“内向”这个词时,脑中都会浮现诸如“孤僻”、“不善交际”、“不合群”之类的负面词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外向的性格受到极大的推崇,或者说,许多人认为只有外向才是“正常且良好”的性格。我认为,这种思想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众对内向者有太多的误解。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必须先厘清外向者与内向者的定义。通常来说,外向者是享受与他人相处的人,内向者则是享受独处的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向及外向的性格是由基因影响的,并且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是内向者。搞清楚这两者的定义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大众对内向者的一些迷思。
ADVERTISEMENT
首先,内向并不等同于害怕与人交流或当众发言。我念中学时,身边就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能在小组呈现上对着全班同学侃侃而谈,并且其口条不输任何外向者。内向者只是没兴趣进行过多的社交,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害怕与他人社交。害怕社交的人面临的可能是自卑、社交恐惧症等问题,但并非所有内向者都有这种问题。外向者中也有人有社交恐惧症。一些内向者热衷在社交媒体上给自己贴上“害怕社交”的标签,并将此标签归咎于自己的内向性格,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矮化,还会大大地加深大众对内向者的偏见。社交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完全无关内向或外向。
学习接纳自己的性格
其次,内向并不等同于难以在这个社会上获得成功。纵观各个领域,我们能发现其中一些佼佼者都是内向者,例如比尔·盖兹、马克·扎克伯格、J·K·罗琳、奥巴马等等。事实上,长时间的独处使内向者更常沉思,也因此更常在脑中涌现创意。不少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向者所创作的。内向者和外向者由于性格原因,处事方式或许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方式在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
写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内向者从小到大接收到的偏见实在是太多、太多。我认识的许多内向者,包括我自己,都曾经自我怀疑,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可是,这个世界上不该只允许一种性格的存在,无论内向或外向,都有其可爱之处。强迫内向者变得外向、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并不会让内向者生活得更好,而是只会让内向者更加厌恶自己的性格,仿佛在逼一条鱼长出四肢来爬树。父母与教育界应该从小指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性格,并找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包容每一种性格,只要这种性格不会伤害他人。我希望,有一天当人们提到“内向”二字时,不会下意识认为这种性格是差劲的,如此,内向者便能自在地生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