鐫刻深深母愛 讀鍾瑜木刻版畫創作
認識鍾瑜,是因為恩師鍾正山院長。
鍾院長是享譽國際藝壇的水墨大家,更是人們敬仰的藝術教育家。從小喜愛丹青的鍾瑜,在藝術世家成長,家中往來皆鴻儒,長期耳濡目染,接觸許多的文人雅士,對各類藝術都有深刻體會。可擁有藝術史學博士學位的她,卻對木刻版畫藝術情有獨鍾。
ADVERTISEMENT
說到版畫,不免想起一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首版畫,那是唐朝鹹通九年的作品,也是歷史記載中的第一幅版畫,被譽為“雕版印刷第一神品”。然而,在1907年,這件原藏於敦煌石窟藏經洞的版畫,卻被英國考古學家奧萊爾·斯坦因遊說巧取,帶去英國,現藏於大英國家圖書館。
當時,版畫的主要功能,是為了宗教與信仰的傳揚。雕版印刷,相比於手工描繪,的確更能快速複製,更能廣泛流傳,發揚光大。
雕版印刷是偉大的發明,是文明的創建,一開始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素質,逐漸地被廣為應用,出現在文化教育和慶典佳節之中。後來,印刷術的不斷提升和改進,替代了手工雕版,也因為如此,版畫搖身一變,從實用功能,提升到藝術創作的層面,成為了版畫藝術。
最近,在鍾瑜的工作室,欣賞了她的數十幅木刻版畫的原版創作,手法純熟,構思縝密,可說用心至極,讓人眼前一亮。
心想,鍾瑜熱愛版畫藝術,或許是基於她是一位美術史學家,對傳統藝術文化有著深厚情感。可她說,“版畫藝術最令人醉心的是雕刻時操刀的過程,全神貫注於線條的刻畫,一心一意,忘了時空,也忘了自己,猶如修行禪定。”除此,讓她投入精力和感情的是“母愛”的主題,她想透過版畫藝術來“刻畫”天下母親的偉大。
用鍾瑜自己的話來說,“在數十年收藏和研究東南亞少數民族服飾的過程中,一條綿延母愛無盡延伸的‘背兒帶’,解放勞動母親的雙手,讓天下媽媽可以兼顧日常工作與照料幼兒的需求,觸動了我的心,引發自己的創作慾望。”
她說,“不同民族的母親,她們用精美的刺繡、編織、蠟染、貼布、綴珠等技藝裝飾自己的背兒帶,隱含著生命繁衍、祈福與護佑。”
不論在哪一個族群,母親對孩子的愛,都是如此深刻與溫暖,真教人動容。有鑑於此,鍾瑜創作了一系列的“情繫背兒帶”木刻版畫。
平時,我們看到的木刻版畫,都是在觀賞經由雕版轉印出來的畫作。一個版,可以印出好幾張、數十張,乃至數百張的作品。雕版,一般只淪為工具,甚至因油墨的印跡,顯得黯然失色。但鍾瑜的創作,看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感覺,那是一幅幅生動、自帶生命力的雕版畫作。無論花了多少時間,無論雕得多細膩,她堅持不拓印,因此,沒有任何紙本保存版或限量版。每一個版,都是原作,也是唯一。
鍾瑜的表現手法,在雕版上著色,確實獨到。我們可以在版上,看到鐫刻的刀痕與漆色相互交融,產生視覺的張力。
其作品內容,以東南亞少數民族為主題,這當然少不了這些民族的服飾特色。一類是幾何紋樣,以漩渦紋、萬字紋和點線的結合;一類是以自然形象紋樣,依據動物和花卉的各種形態,創造了許多極為生動而豐富的圖案紋樣。
刀下有愛 版上留情
鍾瑜透過這些民族服飾特色,不強求圖案與客觀條件的再現,而是根據自己的美學觀,以洗煉和概括的手法,合理性地添加了某些必要形象,使其創作風格更明確,形象更優美,更具吸引力。在著色方面,作者僅用黑、金二色,但可說巧妙地應用了點線疏密的結合,在動與靜的交會上,力求構圖嚴謹,顯示豐富的層次。
我們相信,任何藝術創作,只要是能與現代生活相契合、同時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品,必將會在新的繪畫藝術里程碑,留下一道美的風景,將人生點綴得更優雅。
鍾瑜說,“我的心中有一支筆,前半生撰寫藝術理論文章,後半生刻畫美好藝術人生。”鍾瑜在花甲之年,依然不忘初衷,邁向“遊於藝”的修行之道。人生一甲子之際,她將於今年新春期間,在佛光山東禪寺佛光緣美術館舉行其《情繫背兒帶》木刻版畫首次個展,展出數年來的精心之作。
鍾瑜的木刻雕版作品,刀下有愛,版上留情,讓人不僅看見美,還可以讀到細膩的愛與豐富的情,其作品有著深刻的意涵,展現了無窮的視覺魅力。
刀下、版上,寄託著美好的理想與追求,將母愛鐫刻在美學的長卷裡。
鍾瑜,一藝孤行,獨步畫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