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古晋笔记

|
发布: 7:00am 27/05/2024

中国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婆罗洲

古地名

史籍

古名

蔡羽/史籍里似远还近的古地名

作者:蔡羽

古代的历史记录相当匮乏,而且零散,充满神秘感。这座世界第三大岛也称为加里曼丹岛,尽管在石器时代已有人迹,不过要到了地理大发现之后,才开始被西方世界“大发现”。倒是隔着南海与婆罗洲遥遥相望的中国,在不少里留下蛛丝马迹,描绘着模糊的婆罗洲旧闻。

蔡羽/史籍里似远还近的古地名
《诸蕃志》卷上《渤泥国》的记录中,提及“西龙宫”这个地名,指的就是砂拉越。图为山都望山,是早年航海抵达砂拉越时的重要地标。

中国马来语专家吴宗玉教授在汶莱出版的《中国古籍中的文莱史料汇编》(Brunei dalam sejarah China),汇编了中国史籍上有关婆罗洲的记录文字,反映了古代婆罗洲的一些风土民情。

ADVERTISEMENT

首先要指出的是,被视为异域番邦的婆罗洲在史籍上有很多,这些记录跟当时的航海贸易或朝贡活动有关,不同时代的学者通过描述指出其方位。当然,婆罗洲岛面积广阔,载入史籍的指的未必是岛上的同一个地点。

婆罗洲古名有哪些?

《中》书编入的史籍资料,早至唐宋以前。公元三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康泰受吴国孙权指派到南中国海各国访问,归国后出版的《扶南土俗》,记录“诸薄之东北有巨迹洲”,而且还说这里的人民不种田,种芋,并且将大蚶螺做成杯运往扶南(今柬埔寨、泰国东部和越南南部一带的大国)。诸薄是今天的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其东北的巨迹洲指的就是婆罗洲。巨迹洲,也作“巨延洲”。另有其他史籍也证实,蚶螺是巨迹洲的对外贸易商品,康泰等人接触的应当是岛上的沿海番邦。

蔡羽/史籍里似远还近的古地名
《宋史》中有关渤泥的记录。(图:中国古籍中的文莱史料汇编)

“婆利”是常见于史籍的古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高僧传》卷七〈慧严传〉,他是南朝宋时的一位高僧。婆利异译的还有浮利国、婆黎国等,指的都是今天的婆罗洲。唐朝人姚思廉著《梁书》卷五四〈诸夷〉对婆利国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指出它“在广州东南海中的岛上,距离广州有两个多月的行程。国界东西相距五十日行程,南北相距二十日行程,有一百三十六个村邑,气候暑热”。文中也说明了婆利国的稻谷一年两产,还有一些物产,以及国王的穿着装扮等。在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婆利国遣使进贡白鹦鹉、青虫、琉璃器、古贝、螺杯、杂香、药等。杂香,个人猜测应当是香料。

这份记录里对风土民情的描绘,也被不少后世的史籍引用。此外,在同一卷内还有几个有趣的古地名,比如从南中国海到爪哇海称为“涨海”;从南中国海以南到爪哇海又称为“大涨海”。此外,这里又出现“诸薄国东面有马五洲”,指的可能也是婆罗洲。

婆利国除了向南朝进贡,到了隋朝也有进贡记录,《北史》卷九五〈婆利传〉提及了此事,但又说“后遂绝”,大概之后断了来往。

唐代樊绰所著《蛮书》卷第六〈云南城镇〉使用“渤泥”(又称“婆罗”)这个古名,是此名首次出现在中国史籍。

蔡羽/史籍里似远还近的古地名
历史上的汶莱(渤泥)很早就跟中国有来往,图为位在汶莱首都市中心的广泽尊王庙。
在明清是“西龙宫”

《宋史》是中国官方历史著作二十四史之一,在〈列传第二百四十八—外国五〉的记录中,对这个古国有更多的描述,比如“这个国家用木板作为城墙,城中居民有一万多人,统辖着十四个州。国王居住的房屋覆盖着贝多叶,民间的房屋覆盖的是草”。这个描述,大概就有我们熟悉的热带风情了。

到了明清时期,渤泥的进贡记录更多了,而且资料也越来越详尽。南宋泉州市赵汝适在1225年著的《诸蕃志》卷上〈渤泥国〉的记录中,更全面介绍渤泥国,提到了沙糊(硕莪)和尾巴树(亚答树),还提到多个地名,其中有个地名是“西龙宫”,指的就是今天的砂拉越。

要留意的是,史籍上列举的古国名,确切位置或疆域范围可能和今天的有所不同,原因除了古代的疆界概念较模糊,不同史籍撰写者获取的资讯可能也有误差。在《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婆罗〉,写着“婆罗又名文莱,在东洋尽头处,西洋开始的地方”。根据吴宗玉教授的注解,这里的婆罗“指加里曼丹岛,包括文莱、沙朥越等”。此外,这里的西洋,就是郑和七下的那个“西洋”。

文中也提到,在万历朝时,婆罗的国王是福建人,有说是随郑和下西洋而留下者,其资料不难在网络上找到。

1520年,明朝黄省曾编成的《西洋朝贡典录》,提到永乐六年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向明朝朝贡时,受到明成祖高规格接待,但国王不幸病死于南京会同馆,明成祖为他就地设陵。此时的渤泥,已经很明确指的就是今日的汶莱。

蔡羽/史籍里似远还近的古地名
在一些史籍上提及的“巨延州”,是否古晋伦乐地区加央河之音译?
砂拉越的有趣地方

我个人深感兴趣的是,在浩瀚的中国史籍里,砂拉越的地名是否可以找出更多蛛丝马迹,另有一本《古代南海地名汇释》(陈佳荣、谢方、陆峻岭合著)提供了一些讯息。尽管未拜读全书,从一些零碎篇章所列举的部分地名,还是挺有趣的——

“巨延州”可能是砂拉越伦乐地区的“加央河”的音译;《诸番志》提及的“什庙”,可能是砂拉越的“诗巫”(Sibu)或加里曼丹的“三发”(Sambas);《南海志》卷七的“文杜陵”,可能指砂拉越的“民都鲁”(Bintulu);《南海志》卷七的“沙罗沟”,一说指“砂拉越”,另说指砂拉越的小镇砂拉卓(Saratok);《岛夷志略》提到的“淡港”,有说指的或是“古晋港”;《诸番志》所载“麻罗奴”,可能跟马兰诺族有关;《南海志》提到的地名“论社、论杜”,可能是古晋“伦乐”(Lundu)。

人们常说,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而透过对这些痕迹的解读,后世又可以发现什么呢?这是读史籍有趣之处。

延伸阅读:
蔡羽/云的故乡,河的身世
蔡羽/三角坡的高墙之内
蔡羽/南中国海上的燕窝贸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