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直接說了吧:今天的主角李師傅,是茨廠街“金蓮記”炭燒炒福建面的弟弟,一直以來都在幕後廚房,所以鮮少人識。
而大家每回在鎂光燈前看到的,是哥哥;現在的“金蓮記”,是哥哥在管理。
ADVERTISEMENT
這也是一位師傅帶路,才找到幾乎是隱身在怡保路的李師傅。
李師傅17歲開始,師承父親,一掌勺就是40年。現在自行創業,只有一個老幫手,在怡保路默默過著他的福建面江湖。
我吃過他的幹炒福建米粉、幹炒福建面、鴛鴦、福建米粉面、月光河、滷麵、肉羹湯……。私心覺得,我喜歡這裡純粹的幹炒福建米粉、或幹炒福建面(心目中向來第一的福建米粉面要往後挪),再來是鴛鴦、月光河、幹炒福建米粉面…… ,其實都好吃!
這裡彷彿是被遺忘的福建面江湖,遠離福建面大戰場。
黑黝健碩的李師傅,炒起面來,神情專注,手法“溫文”,沒有過多的華麗表演。
問李師傅他的招牌幹炒福建米粉(我來幾回觀察他的老客戶都會點這道),就是供貨要漂亮,有米香,夠幹身;炒粿條要條條分明,不可斷段;米粉面則是要看狀態,較硬的先下鍋;我最欣賞師傅的鴛鴦,看似輕輕撥弄三兩下,出來的河粉卻是焦邊帶香,向來不喜鴛鴦的我,也忍不住多吃兩口。
最重要來貨食材要漂亮
問他煮炒可有秘訣?他想了想說,沒有,其實很簡單而已(給他氣死)。問他最重要的元素?他說來貨漂亮、豬油、高湯(不是雞精粉湯),還有黑醬油。肉骨茶講究醬油,福建炒講究黑醬油,需和特定廠家取貨,不能苦,不要甜。
師傅炒粉,我貼身觀看。沒有傳說中加這個這個這個和那個那個那個,就是“簡簡單單”幾樣東西,翻炒翻煎,上桌。
但我覺得就像燒烤叉燒,要訣在那“門閥”開關;福建面的要訣,應該也是在那頂“蓋子”開關,那是軟硬熟度的關鍵,這大概是師傅常掛嘴邊“先燜後炒”的功夫了。
我開玩笑問師傅,為什麼你炒麵沒有很吵的“鏘!鏘!鏘!”鏟子聲?這個黑黝黝漢子笑笑。如果有分門別派,他應該是福建面裡的“斯文溫雅”派,看似輕柔翻身三兩下,每碟炒麵炒粿條炒米粉上桌,卻都是“炊煙裊裊”,害我拍的照片都是朦朧朧的……
如果你想找“金”字招牌老味道,不妨試試。哪裡找?谷歌鍵入“Petaling Street Charchol Fried Hokkien Mee”就可以了(記得是在Taman Kok Lian,廟的旁邊)。這個地點不太好泊車,第一次來也不太好認,就認住這個黃色醒目的“馳名茨廠街(金)字招牌炭燒炒福建面”。
營業時間:11AM – 8.30PM(午間無休)
(星期二休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