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1:24pm 29/05/2024

新教育

拉曼大学

NASA

火箭发射站

太空研讨会

东南亚太空科技

Nanoracks

OculloSpace

太空经济产业

【拉曼大學太空研討會】崛起中的東南亞太空科技

报道:本刊 李淑仪 摄影:本报 黄冰冰

“探索太空,現在正是令人振奮的時刻。”

以往每每提及太空和火箭,常常是一場僅限於大國之間的遊戲或競爭。如今,對所有人來說,太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ADVERTISEMENT

現實是,東南亞各國目前正積極在太空經濟產業裡分一杯羹,如同馬來西亞也正與印尼競爭興建東南亞第一座火箭發射站(競爭激烈,在於東南亞只需要一座發射站)。

馬來西亞真有能力打造火箭發射站嗎?外國專家又如何看待我們的太空科技發展?

“超越邊界:連接太空世界”研討會在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舉辦。前排左起為外交部雙邊事務司(西亞地區)副秘書拿督扎哈里、NASA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OculloSpace執行長莫哈末扎希魯丁、拉曼大學校長拿督尤芳達教授,以及OculloSpace創始人顏榮興博士。

報道:本刊 李淑儀
攝影:本報 黃冰冰

5月3日(星期五),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舉辦了太空研討會——“超越邊界:連接太空世界”,邀來美國航天服務供應商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羅德里奎茲(Scott Rodriguez)、美國太空總署()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羅德里奎茲(Branelle Rodriguez),以及東南亞唯一太空教育公司創始人顏榮興博士等人,輪番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

講臺前方,坐著的是大約330名來自9所大專院校和5所中學的學生,共同豢養太空夢。

在名為“東南亞太空科技崛起”的論壇中,斯科特、博納爾和顏榮興各別提出了他們身在產業裡的見解和看法——東南亞崛起了,然後呢?我們可以去到哪裡?

OculloSpace創始人顏榮興博士(左起)、NASA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羅德里奎茲(Branelle Rodriguez),以及美國航天服務供應商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羅德里奎茲(Scott Rodriguez),一起對“東南亞太空科技發展”這道題目,發表他們的觀點。
東南亞正處在巨浪的開端

要了解自己的定位,不得不把視野拉闊,先看看全景。

縱觀全球,東南亞區域的太空科技和太空機構,目前發展如何?

在斯科特看來,東南亞正處在巨浪的開端。“我看到的是,有很多的衛星有效載荷(payload;直接執行特定衛星任務的儀器或設備),有很多的研究,都是來自東南亞區域。”

不久前,他從同事口中瞭解到,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成長飛速,旗下員工人數與NASA已是不相上下。“我聽了很訝異。雖然印度不屬於東南亞區域,但我認為你們同樣正處在一個振奮人心的時刻。馬來西亞,以及東南亞區域,作為一個整體,可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資源,再跟國際夥伴、國際商業組織合作,參與整個太空經濟的發展。”

他提醒,很多人都忘了,數十年前的美國,尋無衛星和發射站,但如今這些科技已很普遍。“我想,下個10年,東南亞區域也會一樣。”

美國航天服務供應商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認為,整個太空經濟產業正在突飛猛進地增長,若想探索太空,現在正是令人振奮的時刻。

東南亞的太空科技發展,固然不比先進國來得發達,但大家都曾站在荒蕪的起點,而NASA又是如何起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作為NASA一員,博納爾認為,熱情、驅動力和決心是關鍵要素。不管是產業裡的人員,或是政府單位,都要展現足夠的動力和決心,一起發展太空產業。

顏榮興同樣抱有正面的看法。他認為東南亞的太空科技,在過去5至10年有著相當積極的發展,比如,泰國去年成功發射一枚衛星,馬來西亞也在去年推行了“2030年馬來西亞太空探索行動計劃”。更重要的是,各方是否意識到,攜手合作的重要性。

“這已經不是個人秀,我看到如今很多產業內的‘玩家’,包括在地的航天與航空公司開始結盟。我們也看到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國進行了很多相關的研究。這是東南亞在近10年取得的一些里程碑。”

培養人才是當務之急

太空科技發展不是個人秀,跨產業與跨國家的合作是未來走向。但東南亞太空產業的能力建設、人力資源和專家人才又是否足夠?我們有能力打造衛星嗎?什麼時候才會有屬於我們的火箭發射站?

面對這些疑問,顏榮興說,資源不是我們需要過於擔憂的面向,當務之急反而是教育。

“馬來西亞已經在20年前把第一個宇航員送上太空,我們也有很多大型的硬體和軟體產業,包括汽車製造業、半導體產業等等。我們具備這些技能。在大馬和印尼,我們也有很多空地。所以,我們的基礎資源幾乎是充足的。

“反觀在教育方面,我們稍微落後。這是事實。我們需要更多工程師的誕生,比如數據科學家、機械工程師,這是政府政策和大學學院正在努力的事。”

斯科特認同,要帶動一個產業,必須先發展人力資源。但他也清楚,每個國家有自己的現實處境,因此到頭來就是選擇的問題,如同當年美國選擇投入大量資金髮展太空業,這也可以成為東南亞每一個國家的選擇。

他舉例,有個國家想要發射立方衛星(CubeSat),卻對相關知識一無所知。“他們要求過來學習,我們也過去他們的國家幫助他們打造立方衛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一個好的模式。”

他想說的是,在這條路上,沒有一方需要獨行。“就像美國阿耳忒彌斯登月火箭,獲得11個歐洲國家協助打造各個部位的零件。這樣的合作模式,對整體產業是有幫助的,也能在馬來西亞實踐。”

話題又繞回發射站出現在東南亞的可能,看來這是大家都很熱衷的話題。

對此,斯科特說,大馬的地理環境理想,靠近赤道,也被大片海洋包圍,有利於軌道導入(orbital insertion),是適合建設火箭發射站的地點。

利用投資回報率吸引投資者

天時地利之外,還需人和。要蓋一座發射站,或是發展其他太空科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些資金怎麼來?
顏榮興回到一個“生意人”的身分,提出投資回報率(ROI)的概念。

“有了好的想法,好的計劃,好的基礎,好的火箭,好的工廠,好的工程師;下一步,投資者的ROI是什麼?我們可以預計,這個數字可以輕鬆超過10億,其中30%會來自亞洲國家。我們有很多投資者,他們只是在等待,等待誰可以真的蓋一座發射站和建立穩定的各國合作連結。”

那麼,經濟回報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顏榮興把眼光望向美國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星鏈(Starlink)是他們最大收入來源之一。他們幫助那些不在覆蓋範圍內的國家,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

看回東南亞,“我們可能沒有能力發射上萬顆衛星,但我想我們可以蓋一座發射站,為不只東南亞在內的國家提供發射服務。與其去日本、美國,你可以來馬來西亞發射衛星,節省成本。”
另外,與其在打造衛星的過程中依賴他國,顏榮興建議,大馬也可以有本地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這也是一個有很高經濟回報的地方。”

在發展太空科技中取得平衡

說到建造一座火箭發射站,光是想像已覺興奮,但為了挪出這麼一大片土地時,我們不得已犧牲了什麼?科技的發展,與自然生態的發展,往往背道而馳。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發展太空科技的同時,找到一個可持續性的方向,取得平衡?
顏榮興說,目前有兩種方式可以減緩對環境的破壞。

第一,把發射站蓋在海面上。“如此一來,我們就無需擔心土地的問題。”

第二,打造一座移動式發射站。“我們可以把發射站放置在特別打造的卡車上,方便移動。”

他樂觀預測,東南亞在未來5到10年將會擁有自己的發射站。“是時候讓我們離月球更近一點了。”

最後,斯科特向在座學生呼喚:“整個太空經濟產業正在突飛猛進地增長。若想探索太空,現在正是令人振奮的時刻。”

OculloSpace創始人顏榮興博士樂觀預測,東南亞在未來5到10年將會擁有自己的發射站。
專家分享故事  認識太空世界

由太空教育公司OculloSpace、拉曼大學、東盟工程科技院,以及第24屆亞洲物理奧林匹亞競賽聯合主辦;Voyager Space、NASA Hunch,以及美國太空總署作為戰略伙伴;“超越邊界:連接太空世界”研討會旨在提高人們對太空探索活動的認識和參與度。

“超越邊界:連接太空世界”研討會在拉曼大學雙溪龍校區舉辦。左起為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副院長李錦億副教授、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院長葉文詩教授、OculloSpace執行長莫哈末扎希魯丁、OculloSpace創始人顏榮興博士、拉曼大學校長拿督尤芳達教授、外交部雙邊事務司(西亞地區)副秘書拿督扎哈里、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NASA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以及第24屆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大會主席潘昌宏副教授。

難得的是,主辦方邀來NASA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羅德里奎茲(Branelle Rodriguez),向本地學生講解火箭的構造、火箭離開與重返地球時涉及的科學知識,以及美國登月計劃的部署。

NASA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航天器經理博納爾,向在座學生講解火箭的構造。

1969年的阿波羅計劃,是人類首次登月任務。博納爾解釋,在希臘神話中,阿波羅有個雙胞胎姐姐,叫做阿耳忒彌斯。“阿耳忒彌斯計劃是NASA重返月球的任務,讓4個太空人,包括第一位非白人和第一位女性登陸月球。”

作為航天器經理,博納爾的工作則是確保火箭和太空船全程運作良好,載送太空人安全登陸月球,再安全重返地球。工程師看似是跟機器和銅鐵打交道,但從她的言語中可以清楚知道,核心關懷始終是人。

“很多人問過我,當阿耳忒彌斯火箭成功發射後,你會很興奮吧?我確實會,但比這更讓我興奮的,是當我看到太空人走出阿耳忒彌斯火箭的那一刻,因為那時我就知道,他們安全回來了。”

“我很偏心,我覺得火箭不是最酷的部分,最酷的是讓人類在無情的太空中可以生存的東西:太空船。”

博納爾——8次實習申請被拒也無動搖太空夢

在科學理論以外,她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博納爾在休士頓——一座位於美國北方的小鎮長大。童年時期,她特別喜歡抬頭觀賞滿天的星星,腦袋中裝滿很多的好奇和興奮,“它們就是那麼漂亮。”於是,太空人成了她唯一的夢想,“這可能是全世界最酷的事了。”

懷揣著這份夢想,她走入工程系,並在接連被NASA拒絕了8次實習申請後,仍然不屈不饒,最後終於成功進入她夢寐以求的工作場域,一直待到現在。如今,她成了那個把太空人送上月球重要的幕後人員。

她坦承,太空人早已不是自己的追求。

“有幾個原因。第一,老實說,坐在火箭頂端這件事,讓我有些害怕。第二,我很享受幫助太空人完成任務的過程,這不是關於我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就像如今的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背後是由上百人至上千人的團隊組成。“大家是為了人類整體來投入這件事。”

對於在座的學生,身處東南亞卻也同樣抱有太空夢的年輕時代,博納爾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

“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個來到你眼前的機會是什麼,它可能不會是你想像中的模樣,但不代表它不是一條幫你抵達夢想的途徑。關鍵是,可能就像你父母常說的,用功學習,早點上床睡覺,好好休息,堅持下去,不要丟失心中的夢想。因為,有很多不同的途徑可以圓夢,你只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博納爾鼓勵馬來西亞學生,圓太空夢的途徑有很多,最重要是不要丟失心中的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斯科特——律所畢業加入航天服務供應商

如同她的丈夫,同時也是研討會嘉賓之一的斯科特·羅德里奎茲(Scott Rodriguez),則是通過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與她一起走到今天這個地方。

與博納爾不同,斯科特直說自己不是一個非常著迷於太空的人。從法律學校畢業的他,目前是航天服務供應商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所負責的項目包括NASA HUNCH——一個由NASA與高中生合作創建的計劃,讓學生有機會設計與打造國際太空站所需的物品或硬件。

“HUNCH在20年前就已經存在。它的理念,是基於項目式的學習模式(project-based learning)。換句話說,學生製作的是會在真實世界應用的物品,”斯科特介紹。

在美國,與HUNCH合作的學校大約有200所。斯科特也在現場展示過去學生的創意成果,包括貨物運輸包、扶手、腳墊、儲物櫃、膠帶座……

“這很有趣,有次NASA跟我們說,他們真的不懂要怎麼在太空使用膠帶。這在地球上不是棘手的問題,但在太空卻很讓人困擾。我們把這個問題傳達給參與計劃的學校,讓它們呈交學生的設計樣本,再選出最好的設計。NASA對成品很滿意。這不容易,在太空,所有事情都需要使用特定的材料,以特定的模式運作。”

美國航天服務供應商Nanoracks政府項目副總裁斯科特,向在座學生展示NASA HUNCH項目的成果,包括適合在太空使用的貨物運輸包和扶手。

今天,超過2000件由HUNCH打造的物品,已經被送上國際太空站。這項計劃不僅減低開銷,也成了許多理科生升學、圓夢的管道。

“去年,我們終於獲得許可,把HUNCH計劃擴展到美國以外的地方。”最後,斯科特也向研討會出席者拋出橄欖枝:“如果馬來西亞和東盟國家有興趣,我想HUNCH會是一個很好的項目。或許在近未來,我們可以實行一些計劃,讓在地的學校參與其中。”

更多【:
停格動畫創作者劉靜怡,返馬駐村創作探索身份認同
《太平湖》作者吳詠駩/探索大自然 從身邊的花草開始
世行報告——讓所有孩子都有好的開始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