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訊)5月31日是大馬和中國建交50週年紀念日,就在30年前,拿督斯里安華以副首相的身分對中國進行官訪,而這是一次著眼於商業機會以外的前所未有的旅程。
2022年出任首相後,安華選擇中國作為出訪東盟國家後的首個國家,凸顯了馬中關係的重要性。事實上,他分別於2023年3月底和4月初展開兩次訪問,引起廣泛關注。
ADVERTISEMENT
但與前任首相和其他世界領導人不同,安華一直有著超越經濟和戰略機遇的眼光,從訪華首日起,他就圍繞著中國的價值觀和哲學,尤其是儒家思想,以及與伊斯蘭的積極共性。
1994年夏天,馬新社主席拿督斯里黃振威有幸隨團與時任副首相的安華一起訪華,當時他是商人和新聞界代表團的成員。在訪問團出發的前幾天,安華向馬航提出一個簡單但意義重大的要求,希望能為其隨行人員放映一部獲獎的中國京劇電影。
他了解乘客的心思,他們可能想要看好萊塢電影,但他想為這5個小時的旅程營造氣氛。
對中國興趣始於孔子著作
很多大馬人都不知道,安華對中國的興趣始於他在檳城讀書時讀過孔子的著作。其先父即衛生部前政務次長拿督依布拉欣拉曼的私人圖書館裡收藏一批關於這位偉大聖人的書籍。
安華在那次旅行中告訴記者:“當我成為(大山腳)日新中學的臨教時,在聽了同事的話後,我開始更加欣賞這個學說。”
黃振威說,當訪問團從山東省省會濟南乘飛機兩小時抵達孔子的出生地曲阜時,安華顯得很興奮,他在寺廟陰涼的庭院漫步,沉浸在這種氛圍中,向中國官員提問有關孔子,還有孟子等弟子的事蹟。
“他想親自感受孔子如何及為何被視為對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成就做出貢獻。
敬仰之情只留給鄭和
“但他的敬仰之情只留給鄭和,大多數大馬人都稱他為鄭和。鄭和航海到過30多個亞洲和非洲國家,15世紀初,他在馬六甲停留7次。他的船大於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所用船的5倍。”
安華說:“鄭和與其他人有很大不同。他沒有徵服他所訪問的國家。他尋求的是友誼。”
鄭和葬於距離南京約15公里處,安華是第一位訪問該墓地遺址的大馬領導人,並唸誦祭奠逝者的可蘭經開端章(al-Fatihah)。當地守衛告訴安華和大馬遊客,鄭和來自雲南,他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曾航行到麥加朝聖。
在北京,安華在中國最古老、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牛街清真寺進行週五祈禱,他向國內穆斯林傳達一個訊息——穆斯林應該意識到,有部分中國人早在馬來人之前就改信伊斯蘭,而且中國穆斯林的數量比大馬多。
他在為期12天的訪問中站東京告訴大馬同胞:“我們總是被先知默罕默德近1400年前的一句話所提醒:你們要向中國學習知識。”
安華希望商人和新聞工作者瞭解中國哲學家的價值觀和中國的成功經驗——不要只想著投資和簽署貿易協定。
他在旅行結束時說:“這是一次教育之旅,不只是針對馬來商人。很多華商對孔子也不甚瞭解;現在我們都學會了。”
饒兆斌:以獨特“文明視角”看中
正如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饒兆斌博士所言,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安華會晤期間,文本出現的一個主題是對“文明”的重視。
饒兆斌寫道,這個詞在言論中出現5次。
他寫道,安華以獨特的“文明視角”看待中國,這一點從他去年訪華的報道中也可見一斑。
他還寫道,這是大馬領導人首次對中國文化和文明遺產表現出如此“高度讚賞”的態度,並終生致力於儒學與伊斯蘭的對話和努力。
大馬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盟國家,而當時中國正處於被孤立狀態。
正如丹斯里納西爾所說,已故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和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握手可說是“大馬歷史上最重要的外交握手”。
“本次週年慶典將是懷舊和為兩國關係再次充電的絕佳時機。現在是兩國加強友誼並將其提升到另一個層次的時候了。”
納西爾是拉薩的兒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