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30日讯)62岁那年,她在不幸患上乳癌时曾许愿“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将做我应该做的事”;两年之后,她摆脱了癌症的困扰,并迎来更精彩及意义非凡的人生。
如今,她已经年高82岁,依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包括合唱团、马来羊皮鼓队,以及到慈善组织当义工,为无国籍孩童献力。
她说:“虽然我老,但我还是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自称“不甘寂寞”“鸡婆”
魏培兰在访谈中多次笑称自己是“不甘寂寞”及“鸡婆”的人,所以才会“退而不休”。
她在55岁放下教鞭后,曾在国民登记局当义务的离婚调解员长达20年,也到处游山玩水及到新加坡含饴弄孙、组织互助会帮助贫困家庭或学生,间中也曾开办短期的英语补习班,生活过得相当充实写意。
62岁那年,她意外发现胸口出现硬块,检查后被证实患上乳癌,令她顿感晴天霹雳,难以接受,许多负面情绪涌现。
大约一周后,她有感“如果癌症取走我的性命,就是命中注定”,于是,她对着心灵导师赛峇峇的肖像许下“第二次生命”的愿望,转念坦然面对,并且开始配合接受系列治疗。
终于在约两年后,她成功摆脱癌症,之后只要定期检查即可。
而她在治疗期间没有开车,以至于痊愈后才发现驾照已过期许久,由于她不愿再重考驾照,自此也就不再开车。不过,这并没有阻止她外出参与活动,她反而变得更活跃及积极,就如她当初许下的愿。
“现在别人如何看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如何看待自己,我也不要活在别人的眼中,我要为自己而活。”
义务教无国籍孩童英文
约4年前,当慈悲爱心结缘基金会要为无国籍小孩开办“学校”时,魏培兰没有多想,毅然成为当中的重要一员,接过英语老师的任务。
她借由自己过去担任英文老师多年的经验,通过唱歌教学的欢乐学习方式,义务教导无国籍孩童英文。
她外表看似严肃,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实际上非常关心这些孩童,对大部分孩童的家庭背景也都了解,时常劝勉他们珍惜学习机会,以便未来的路能更顺畅。
由于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加上对无国籍孩童的处境感到痛心,所以尽管到了杖朝之年,她仍乐于为他们和社会贡献绵力。
因健康状况停止教学
她把无国籍的孩童视为自己的孙儿孙女,并指这些孩子虽然家庭背景复杂,但许多都非常单纯可爱惹人怜,由于自己的子孙不在身边,她就把爱转移到这些孩子身上。
开始时,她每天都到校上课,去年因健康状况才停止教学,但她如今还是常到“学校”走走,关心孩子的情况及参与活动;必要时,她也会奔走政府部门,协助处理无国籍孩童的文件。
魏培兰认为,虽然退休后可以过得很悠哉闲哉,但她享受目前充实的生活,也觉得有意义。
年过半百仍尝试各事物
魏培兰在癌症痊愈后,除了继续在国民登记局当离婚调解员,也担任义工、参加大笑瑜伽、静坐、合唱团、马来羊皮鼓团,甚至曾经与儿子一同短期出家。
她披露,自己是在机缘巧合下,与儿子一起跟随一名来自越南的法师短期出家,虽然必须剃光头发、一天仅用两餐及每天赤脚到外托钵,惟过程中心灵非常平静喜悦。
“那是我第二次剃光头,第一次是患癌的时候,但我没有想很多,就这样参与了。”
当年她已年逾70岁,她之后还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大胆地带着法师等人到东海岸弘法。
魏培兰表示,过去的各种经历让她看透很多事情,慢慢改变自己对待人事物的看法,明白自己所要的人生,也认为自己比许多人幸福。
她以“人生只要用心做了,输和赢都是精彩”来形容她的退休生涯,或许因为这样,她才在年过半百后依旧勇于尝试各种事物,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感谢母亲坚持 完成中学教育
“教育能改变人的一生,我就是因为母亲的远见,才得以完成中学教育及投身教育界。”
魏培兰出生在登嘉楼甘马挽的小康之家,家中经营杂货店生意;母亲虽然看似与那个年代的妇女无异,却有着与那个年代不同的信念。
她披露,当时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就如她原本在11岁那年就已停学,但母亲深知她喜欢学习,也坚信“女性要改变命运,就要接受教育”,才让她能够进入中学继续升学。
直到中学毕业后,她才知道母亲在那阵子承受很大压力,忍受许多批评及闲言闲语,因为那个年代读书的人不多,女生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认为应该让儿子读书,而不是女儿。
她感谢母亲的坚持与远见,让喜欢读书的她完成中学教育及进入教育界;正因如此,她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是无法进入正规学校求学的无国籍小孩,也必须接受教育。
魏培兰在执教期间曾被同事称做“母老虎”,在慈悲爱心结缘基金会也犹如纪律老师,惟许多孩子都顺服她。
实际上,她为人亲切,身边不少后辈除了称她为“老师”,更有人唤她“阿母”、“妈咪”,而她则视他们为干儿子或干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