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文教育的感情牌已經成為過去式,繼續拿來使用只會是適得其反。如今通過網絡尋求企業贊助,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無疑將會是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籌款途徑。
ADVERTISEMENT
獨中作為我國華文教育的重要一環,過去長期以來都有依靠華社支持,和舉辦募捐活動的“傳統”。雖然這些募捐活動更多時候是象徵性多過實際收益,但卻蘊含著華文教育和華社的一股無形的聯繫。然而,隨著社會環境和家長觀念的變化,傳統的學生外出籌款方式,有面對著越來越大的質疑和反對聲音。
近日,某獨中學生被要求在公假期間外出籌款的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討論和批評。從這些家長所發表的看法,不僅反映了他們對學校管理方式的質疑,也折射出了當下社會對這種傳統的籌款方式,接受度已經顯著下降。
獨中在過去也許真的需要依靠學生外出募捐,以打感情牌的方式,喚起更多的華社領袖和華人老闆,慷慨捐助以彌補獨中經費短缺的窘境。我們可以理解在二三十年前,華社對獨中的支持,尤其是對華文教育的情意結,使得這種募捐方式得到了廣泛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今天的新一代家長對這種募捐方式,卻是純粹的“理性反對”。他們未必不支持華文教育,但卻已經沒有了上輩人的那番情意結。他們質疑既然學生每月已經繳納學費,甚至部分家長也捐款支持,為什麼還需要學生在外募款?
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質疑的聲音,不僅來自於對學校財務管理,更有一大部分是源自於對學生安全和時間安排的重視。現今交通繁忙,意外事故也層出不窮。孩子在外奔波募捐,他們的安全風險自然成為了父母高度關注的事。另一方面,也許是文憑主義使然,現今家長更重視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堅持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在街頭募款。在沒有共同價值觀之下,有些家長甚至認為,募款活動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還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歸根結底,問題還是出在兩代人對華文教育,從基本價值觀到情意結上,都截然不同。與上一代相比,今天的家長對華文教育並沒有太多的情意結,而是更趨向於其經濟價值和實際使用功能。需知道在過去很長時間裡,華文教育不僅是一種語言教育,更是一種文化和身分的堅持。而獨中之所以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經濟支持,便是基於這種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的具體態度。一旦這些新一代家長失去了這種情意結,他們便會很自然的選擇從實用和現實的角度,來看待和考慮問題,所以才有瞭如今這些對學生外出募款的做法,持有理性的批評態度。
不論是獨中還是國民型華校,管理層都應該對當前社會環境,和家長觀念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與時俱進地拿出具有前瞻性的應對措施。既然學生外出募款方式,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和社會期望值,學校管理層便應深入反思和調整策略。當華文教育的感情牌已經成為過去式,繼續拿來使用只會是適得其反。如今通過網絡尋求企業贊助,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無疑將會是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籌款途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