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1日訊)馬中友好協會會長拿督馬吉德說,在本身7年的馬來西亞駐中國大使生涯中,讓他深刻體驗的是中國曾經一度是貧瘠落後國家,惟在中國走向富強之後,不論在公共領域或私人企業,都是以最高的規格接待和滿足賓客。
他說,這顯示了中國十分重視來訪賓客,也體現了當時的中國文化。
ADVERTISEMENT
他舉例說,在設宴款待方面,端上桌的菜餚有10道,工商業界方面的私人宴客,則達至20樣;純粹是為了讓客人或投資者留下好印象。
馬中友好協會會長拿督馬吉德 |
大馬駐中國第8任大使拿督馬吉德 |
1980年至1985年:出任外交部官員 |
1998年至2005年:出任馬來西亞駐中國第八任大使 |
2019年4月22日:出任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主席 |
至少10道佳餚款待賓客
他指出,1980年代的中國曾經貧窮落後,一些商品如咖啡精(Nescafe)、品質佳的麵包都需要從香港進口,後來中國富強起來了,則以至少10道佳餚款待賓客。
“有人認為這種做法未免太過,因而招來惡評,後來朱鎔基上任中國國務院總理(1998年3月)實施新政,才將宴客菜餚定調在米飯、熱湯、麵食、水果甜品5道。”
配合馬、中兩國建立邦交邁入50週年紀念,馬吉德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慨嘆中國的巨大變化。
馬吉德說,中國是社會主義意識型態的國家,而自己是來自非社會主義的大馬,所以在履行公務上自己必須根據在地條約加以調整。
“當地官員建議我可參考和學習像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因他們都屬於自由派社會主義國家。”
他坦言,由於中國將大馬視為友好鄰邦的關係,這使到時任大使的他在接應與協調上的工作更便捷,例如能更快地取得預約日期和資料。
任內完成敦馬3次訪華
總的來說,他認為在履行其大使職責時,都有獲得中方緊密配合;其任內共完成了時任首相敦馬哈迪3次訪華(1999年8月18日、2001年2月26日、2001年10月21日)的協調工作。
他也說,由於中方視馬哈迪為好友,加上後者本身的國際聲望,所以獲得中方以最好的規格給予後者盛情地接待。
冷戰時期與中建交
贊敦拉薩有遠見
馬吉德力贊第二任首相敦拉薩於1974年5月決定與中國建交,是具有遠見的決策。
當時的國際局勢處於超強冷戰時期,他說,世界各國包括大馬和中國在內,也處於猜忌的不明朗階段,而敦拉薩的這項決定,顯示了他的果敢。
他回憶說,敦拉薩在當年局勢下,毅然決定向中國伸出友誼之手並訪問中國,從國家外交層面而言,是一項成就。
首個東盟國與中建交
他指出,大馬在東盟國之間率先與中國正式建交,讓我國取得了以下兩點的先行者優勢。
“首先是馬中兩國產生互信、政治誠意的效益,使到兩國進一步將合作關係擴展至其他如經濟、貿易和學生交換計劃等領域。第二、得益於中國的崛起和繁榮發展,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馬可從兩國貿易、旅遊及其他項目中受惠。”
更早向馬購棕油橡膠
他說,由於大馬要比其他國家更早促進這些領域的合作關係,中國早年便開始向大馬購買大宗商品如棕油和橡膠及其產品,一直延續至今,都使我國受益。
他表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富裕的中國公民每年也往海外旅行,包括抵馬觀光旅遊,也使到大馬從中獲利。
他說,大馬矢言打造成為東南亞高等教育中心,在持續吸引中國留學生來馬升學方面,大馬也享有裨益。
認定是最重要合作伙伴國
堅守一中體現友好
馬吉德形容說,馬中關係始於正式建交,從零開始至今50年來的雙邊合作,一直具體化與實現,並堅守一中政策,就是友好的體現。
“這象徵著兩國在促進互利互惠與合作,是一項成功的雙邊關係;它不是單向的。”
他觀察到,1970年代,政府領導層就認定了中國是大馬其中一個最重要合作伙伴國;制定這樣合作政策的領導人,就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儘管由敦拉薩制定,但後來的所有首相都追隨該政策,不曾逆轉,反而貫徹始終。
他表示,自從馬中正式建交以後,兩國已搭建更深層的合作基礎,並締結了雙邊合作協議,在2013年,中國和馬來西亞簽約結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也就是說,雙方會在互利互惠的策略領域建立合作關係。
中企視馬為區域投資樞紐
觀樂看待兩國關係發展
馬吉德觀樂地看待馬中接下來的兩國關係發展,並將原有基礎擴展,繼續向上攀升。
他表示,近年來,中國高速往高新科技、數字化、電動車、乾淨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發展,一些中國企業將大馬視為本區域投資的樞紐,讓我國在追趕數字化與人工智能等新興工藝的發展不落後於他國。
他說,雙方持續鞏固現有合作的領域(例如關丹工業園與欽州工業園的馬中雙園),並可以將合作,拓展至新興領域如晶片科技、數據中心、醫藥、疫苗與生物領域的研發、航空航天業、技術教育與培訓(TVET)、現代農業等領域。
從落後國成第二大經濟體
中5方面值得馬學習
馬吉德說,中國能從一個落後國家,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至少有5方面值得大馬學習。
首先是大馬人民應學習中國人的專注力與創新:由於曾經落後貧窮,中國人逐漸培養起強大的中國精神,奮起發展科學工藝技術;中國能邁向今天的成就,在於良好掌握資源、勤奮與技能。
“整體中國人守紀律、充滿能量、全天候地工作,連冬天也無休,這種對成功與富裕充滿渴望的意念,是中國人為自己、為國家實現成功的條件;這也顯示,若政府空有發展政策,人民卻意興闌珊,那麼國家就無法強大和繁榮。”
鄧小平大膽開展改革新步伐
第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基石,在於總設計師鄧小平大膽地開展改革新步伐,對外開放;因此,大馬應更加開放地拓展經貿,更積極擴大外交,以吸引海外投資與技術融入大馬。
第三是中國創造了龐大中產階級,從而增強了市場動力,大馬也應學習創造擁有強大購買力的中產階級,因他們是國家發展的主要催化劑。
第四是全力吸引海外投資者,例如歐洲和日本人到中國投資,並快速地開展技術轉移,再加以革新。
第五則是將社會主義基礎融入市場經濟,及創造了龐大人口市場的潛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